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CPI降下去的难点在哪儿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唐福勇 作者:admin 责编:

    11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再次超出市场预期,并且刷新年内高点纪录。数据表明,这是自2008年7月上涨6.3%之后,中国28个月以来CPI创下的最高涨幅。

而就在12个月前,中国的CPI数据还是负值,仅仅一年时间,中国的CPI从负值发展到28个月最新涨幅,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这么快的持续上涨?要让CPI回落下去,难点又在哪里呢?

作为此轮全球经济危机中率先持续复苏的国家,应该是吸引全球资金流入中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则在于外部市场,尤其是欧美经济处于相对经济谷底或缓慢复苏之中,而且还伴有偶尔的反复及其它诸如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因素,导致欧美极其宽松的货币政策长期处于零利率或低利率状态,加上美日二次量化宽松政策更是向全球再次释放出巨大流动性。反观欧元区,当前仍处于主权债务危机之中,宽松的货币政策短期内难以改变,市场流动性仍将不断释放。

国内方面,10月、11月新增信贷高于同期水平,超出之前的市场预期,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投放目标也将被突破;持续的外汇占款增加也导致国内基础货币不断投放市场;加上国际资金的涌入国内,使国内流动性在最后一个季度突然明显增加,使央行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三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流动性泛滥之势可见一斑。

在今年年中时,CPI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输入性通胀因素的影响,国际大宗商品当时被轮番炒过一次,带动国内大宗商品诸如有色、黄金及其资源类矿产价格大幅上涨,之后粮棉等也遭遇游资炒作。而11月份的CPI上涨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成为主因。数据表明,11月全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贡献率是74%。

目前来看,通胀已经逐步扩散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结构性通胀问题。

当前,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及一些临时的价格干预,在短期内比较明显地遏制了某些物价诸如农产品价格的快速上涨,比如免收鲜活农产品通行费,规范降低超市、集贸市场进场费、摊位费,以及加大国家政策性粮油的投放力度等。这些近期的措施在目前来看效果明显,但能抑制多久还未可知。

眼下,治理通胀首要的问题是调控过多的流动性,而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流动性的调控问题,笔者在此前就已经表示过,国家需要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与措施来调控和引导流动性,只靠货币政策工具的紧缩并不能完全抑制住境内外资金的流动,并且过于持续的紧缩政策也会使中国长期处于高存款准备金率的状态。

其二,较长远来看,物价水平要与社会工资体系、社会保障救助体系等联动挂钩。如此,通胀的表现就不会那么显著。

其三,要稳定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类价格,比如油、电、煤、运等价格,这些价格得不到有效控制,由此带来的成本上涨必然传导到所有产业的上中下游,从而形成再次的通胀压力。

总之,以上难题得不到有效控制和解决,CPI要真正持续回落还难以实现。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