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十二五”中国经济如何发展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崔 鹏 作者:admin 责编:

  
  当前,世界经济总体复苏向好,但变数和矛盾不断显现;中国经济激流勇进,与此同时也面临较大转型压力。应如何科学判断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局势、走势?“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如何发展?在1月15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年会(2010—2011)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

  开局之年,首要转变发展方式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开好头、起好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这首先要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有一个好的开始,改变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局面。

  “美国GDP约为14万亿美元,中国约为5万亿美元,差距在哪里?我们的第一、第二产业增加值已经接近美国,差就差在第三产业上。”郑新立说,下一步要想办法大力发展服务业,并且这一领域也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原所长吕政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这就要求正确处理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之间的关系。中国一方面需要继续推进产业升级,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但由于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和就业压力,即便劳动力成本上升了,中国同样需要坚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中国现阶段产业结构的选择目标,可以叫高也成、低也就,而不是高不成、低不就。不能因为推进产业升级,就放弃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吕政说。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贺铿则表示,“十二五”期间,各地政府要认真转变执政理念,切实将以追求GDP高速增长为目标转变到以改善民生为目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归根到底是各级政府要真正转变执政理念,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而不要围绕一个GDP去做各种各样的努力。”贺铿说。

  “解决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关键要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曾培炎说:“‘十二五’时期,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住房等问题,同时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协调与合作,推动建立世界经济治理新秩序,使我国在世界整体经济格局中处于有利的地位。
 
   宏观调控,必须关注新型通胀因素

  在本届年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提出了一个受到许多专家关注、支持的观点: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一个新问题,即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这对中国来说还是第一次。其中,劳动力价格上涨是一个重要的诱因。

  厉以宁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劳动力价格低廉是重要因素之一,这使我们在出口中具有优势。但是,现在工资成本逐渐上升,并且这种上升是刚性的,一上去就很难下来。有经济学家预言,“十年之后中国将缺少蓝领,中国城市将雇不到保姆”,这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认为,中国经济面临的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就是如何抑制通货膨胀。中国第一次面对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这增加了做好抑制通货膨胀工作的难度。这不是紧缩政策能够很快见效的,要有一个长期的准备。

  “2011年惠民生的任务非常艰巨。过去十几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比重不断下降,历史欠账很多。”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认为,政府的收入政策和支出政策都要坚持民生优先。收入方面,在考虑房产税、消费税、资源税等加税措施的同时,必须同时推出减税措施,要真正让利于民;支出方面,政府要新增财力,更大力度转向改善民生方面,宁可少搞一些建设项目,也要把民生方面的历史欠账补上。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十二五”期间在积极实施和优化结构性减税的同时,也要启动必要的带有结构性征税的税改事项。例如,2010年下半年已经在新疆启动的资源税改革要往前推进,扩大其区域和品种的覆盖面,发挥其促进资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等。

  对社会热议的房产税问题,贾康认为,现在一些城市已经表态愿意就此开展试点,他认为这样的试点可能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治理成果,即在培育一个地方财税体系的支柱财源、优化地方政府行为模式的同时,也能顺应社会的需要、促进我国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环顾世界,更要抓住机遇谋发展

  “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还没有结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说,这场危机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对中国来说,一方面要把握住危机发生的趋势去应对危机,更重要的则是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使国家综合实力、技术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隆国强说,从引进来的角度看,在过去的几年中,一些高端产业活动,例如研发产业活动、地区总部、高端制造等对中国转移的步伐加快了。从“走出去”的角度看,这场危机给中国企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获取自然资源、技术、品牌、销售渠道等。我们更应该把握机遇、抓住机遇。

  对于备受关注的中美经贸关系,隆国强认为最重要的是把握主流。“我们经常看到贸易摩擦方面的新闻,一会儿是反倾销,一会儿是特保。但需要强调的是,所有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的调查,在危机之前占整个出口额的0.5%,危机之后也不过1.5%。”隆国强说:“中美经贸关系也一样,你可以看到贸易摩擦、争端,但一定要看到整体上是一个互补关系。中美之间合作的空间远远大于竞争的空间。”

  对于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樊纲认为,美国此举一公布,人们对美元贬值的预期马上增加,世界各种大宗商品价格包括黄金的价格也应声而涨,这对于所有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有着重要影响。人们由此也发现,美国经济还有很多问题,这导致很多投资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过去的一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一直是热点话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认为,对欧债危机的严重程度及其影响要有正确的判断。欧债危机确实是个问题,而且影响也会逐渐显现,但它和国际金融危机不同,同那个时期的金融机构存在严重问题、流动性不足等特点有明显区别。有观点认为欧债危机会导致世界经济“二次探底”,我认为不至于造成这么严重的影响。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