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正回购释放“稳”的信号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而央行的最新动作引起了市场对货币政策走向的诸多遐想。据报道,春节后首周,中国央行时隔8个月出重拳,猛收流动性。央行2月19日开展了300亿元28天期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仍维持在2.75%不变,并未开展任何逆回购操作。从目前情况看,单周资金净回笼规模将接近甚至超过9000亿元,将创下历史新高。
随着去年经济放缓,中国央行为降低企业借贷成本已进行了数月的逆回购操作。而央行时隔8个月首度开展正回购操作,反映出当前央行货币政策调控仍以数量工具为先、慎用价格工具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说,此次正回购不足以表明中国央行开始逐渐收紧货币政策。因为节前投放,节后回笼是正常的季节性操作,今年也不例外。
央行为何坚持选择谨慎的货币政策操作?在笔者看来,主要是基于以下考量:
首先,与流入中国市场的资本量增加有关。随着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增强,以及围绕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升温,海外投资大量涌入中国。中国央行和各金融机构去年12月份的外汇占款增加人民币1346亿元。
其次,与当前银行间流动性宽松有关。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中各品种利率均处在较低水平,其中7天期、14天期利率维持在3%以下水平。这其中包括了央行的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导致了市场的宽松预期变化。
第三,对通胀的担忧。今年元旦以来,国内物价上涨,虽然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物价涨幅并不显著,但在现实市场中,农副产品、饮食业、服务业及房屋租金等涨幅显著。以北京的房屋租赁为例,在国贸CBD等地区,公寓的租金与香港相近。有分析人士预测,今年下半年还会出现通胀加剧的问题,虽然算不上恶性通胀。而央行在去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将关注点偏向通胀,此次正回购重启应与之相对应。
第四,防止经济过热的可能。目前地方换届已经完成,很多地市都圈定了数量可观的投资项目,这些以千亿元、万亿元人民币计的投资项目,即使是一部分上马,也有可能让中国经济出现过热。
最后,与国际调控方式接轨也是央行考虑的因素之一。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银行间市场资金利率,从而调节流动性是发达市场的通行方法,在中国货币政策传达机制越来越通畅的条件下,这种方式的好处显而易见。
显然分析央行的政策逻辑,是为了判断今后央行的政策动向。从某种意义上说,央行本次正回购操作释放的货币政策信号是“稳”而不是“紧”。笔者认为,当前经济政策以稳为主,主要是因为:一是国际政经形势出现剧变,中国经济政策宜先稳后动;二是正值中央政府换届,也不宜有重大调整政策出台。
事实上,在当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持续实施量化宽松政策的趋势下,中国金融决策层如何拿捏好货币政策成为重要考验。有经济学家指出,中国政府虽然还不至于收紧货币政策,但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已很小。并且,中国金融监管当局将会加强控制影子银行,如金融机构销售的信贷类产品与民间金融体系,相关放松政策可能改为通过财政措施来释放。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推动的基建投资是否会加速?速度有多快?将会受限于当地政府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融资的能力。但也有分析认为,中国央行有点过于谨慎,货币政策如果适度放松,完全可以达到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平衡。
不管怎样,稳定经济增长为要,但货币政策不能再重回宽松。既要在货币放松的力度上有所控制,还应适度引导资金投向战略新兴产业和民生等领域,重点支持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的生产性投资。同时,改革和开放的力度也不能放松,打破国企垄断、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税负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根本动力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