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看待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郭顺姬 作者:admin 责编:
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印发的《关于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显示,今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力争增长8%左右,低于上年预期目标,高于上年实际增速。
2013年我国对外贸易能否实现目标?企业与政府部门应分别采取哪些措施?我们应如何看待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特别约访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原部长张小济对以上问题进行了解答。
转型升级,企业自己说了算
中国经济时报:对2013年我国的外贸形势你如何判断?
张小济:去年我国外贸形势比较糟糕,但我认为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2013年外贸形势不会再坏下去,只要不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目标的完成没有太大困难。
中国经济时报:有分析认为中国企业不需要走到产业链的最前端,只需有限度地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为“世界工厂2.0版”即可应对当前危机,你怎么看?
张小济:外贸企业需要升级,但升到哪一级,是2.0、3.0或4.0,这不是政府说了算,也不是学者或媒体说了算,而是企业自己说了算。有的企业不升级就没有竞争力,它想要活下去就只能升级。在升级过程中,投入的高额成本以及随之而来的高风险,也只能由企业自己来做判断。我们要做的是给企业创造一种宽松的、能够自己决策的环境。政府不过度干预,我认为这是最重要的。
提高效率,各部门不能“光说不练”
中国经济时报:国家可以对企业提供哪些帮助?
张小济:除了税费减免,政府部门应为企业的进出口贸易提供最大的便利。在跨国商品流动过程中,我们能看见的费用大多是政府征收的税或费,但还有许多我们看不到的费用。产品从生产场地流向消费者,这个过程每多花费一个小时就会提升产品价格。
质量检查、卫生检查、各种单据的审核,能不能实现电子化?各部门能不能减少不必要的检疫和检验,为产品通关减少时间?我想这里面是有很大空间的。
通过提高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使产品流通时间缩短,同时优化交通运输过程中的仓储、物流环节,可以使企业成本降低、竞争力增强。这样一来,既增加了企业的收益,又不会造成新的污染,可以说这是从管理中要效益,从改革中要效益,这就是改革的红利。
中国经济时报:你对接下来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有什么建议?
张小济:决策层已经意识到要改革,也意识到各部门要简化程序,加强服务意识,但重要的是要把想法落到实处,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很多事情重要的不是说道理,而是要做,要先制定规范,然后由企业监督、媒体监督,促使政府动起来。
谈外贸贡献,要从中长期来看
中国经济时报:你怎么看待外贸对GDP增长的贡献?
张小济:一直以来我们习惯用进出口的差额来判断外贸交易对GDP的增长是正贡献还是负贡献。我认为从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发展来说,不应该这么看。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结构的变化、效率的变化。我们通过贸易来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结构,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从中长期考虑,这些才是外贸活动最重要的贡献。
再者,也应看到近几年来中国产品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没有缩小,而且在扩大。这说明中国产品还保持了竞争力,这是一个很正面的因素。虽然外贸增长率慢下来了,但是我们出口的价格也发生了变化,很多产品价格提升了,进口产品价格的提升也放慢了,这说明我们的优势更好地体现了出来。这些和企业调整经济活动、适应市场变化有很密切的关系。
另外,我国的市场结构也在发生变化,过去我们较多地依赖发达国家,现在我们对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比较快,而且出口的产品更多的是由我们本地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出来的,这说明本地企业在开拓市场方面也变得更有能力,产品的竞争力也有所提高。从这些角度看,尽管我们增速是放慢的,但整个进出口贸易对产业结构调整却产生了更大的影响。
中国经济时报:下一步外贸结构应如何调整?
张小济:鼓励或限制进出口产品应更多地和长期增长结合起来。比如说,对一些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的产品,应该限制生产出口,对于一些在生产过程中污染严重的产品,可以鼓励进口,还有一些我们不具备资源优势的产品,譬如奶粉等一些食品,也可以适当进口。这样可以减少对资源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