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当前,我国开放型经济达到了新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过去五年,我国进出口年均增长12.2%,从世界第三位提升到第二位,其中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一位,所占国际市场份额比2007年提高2个多百分点,贸易大国地位进一步巩固。这五年,在跌宕起伏中,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的带动有目共睹。
总结经济危机中取得增长的成败得失,探寻今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路径方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就此话题采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赵晋平。
危机下稳定增长来之不易
中国经济时报:这五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所导致的外需不振背景下,在劳动力、原材料成本不断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等种种压力下,我国对外开放、对外贸易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对此,你如何评价?
赵晋平:国际金融危机贯穿了过去五年我国外贸发展的整个过程,目前危机已经结束,但影响还在持续。即便如此,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就。外贸在缓慢复苏的同时,我国的制造业和产品保持了一定竞争力,企业应对危机也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同时我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完善贸易政策环境,鼓励支持企业开拓新兴市场,使得贸易便利化环境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想重点谈一下这几年外贸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所取得的进展。首先是市场多元化得到明显推进,过去我国出口主要集中在欧美日三大经济体,例如中国出口美国产品占其整个进口商品的20%左右,在美国对外贸易逆差中,与中国之间的逆差较高。
在此背景下,今后若继续扩大在发达国家的市场份额,虽然有一定的可能性,但难度会越来越大,为此所付出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经过这几年发展,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从双边贸易的增长来看,我国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明显高于整个贸易平均增长,在新兴经济体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上升。比如中国和东盟的出口和进口都高于我国进出口平均增长,还有和印度、南非、俄罗斯、巴西等,2008年以后的增长都快于我国对外贸易平均增长。
第二,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升级取得了明显进展。最近几年,机电产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增长相对稳定,在多数情况下快于对外贸易平均增长,这有助于提升出口商品结构,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也明显上升。这一方面是国内产业结构升级的结果,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也反过来对国内产业升级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贸易方式调整成效明显。过去加工贸易在整个对外贸易所占比重是最高的,现在也还是比较高,但一般贸易的比重有所上升,这是一个信号;过去加工贸易的出口和进口之间,进口的增值率比较低,在国内创造的附加值非常低,这几年变化非常明显,附加值提高,国内产业链条有了明显延伸。加工贸易方式转型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四,过去企业贸易方式很单一,单纯的出口或进口,贸易风险较大,贸易增长波动较大。企业逐步从单一贸易方式向综合贸易方式转型,出口往往通过境外直接投资、参与境外经济合作稳定国际市场份额,有利于促进零部件、设备、甚至劳务输出,比单一贸易方式更加稳定,有利于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竞争优势。同时加深与贸易伙伴之间的相互经济联系,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相互融合。
第五,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取得了非常明显进展。最近几年,通过转型升级提高自身竞争力的企业明显增加,例如培育新的竞争优势、建设自身品牌、不仅打产品品牌,同时打出服务品牌、不断调整产品适应市场需要、长期加大研发投入等。
虽然过去五年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一些不协调、不均衡、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存在。出口方面,企业主要还是通过价格竞争方式,没有真正转向靠技术、靠品牌去发展。进口方面,去年出现了和前几年不一样的情况,明显低于出口。前几年,我国在促进贸易平衡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到了2012年,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贸易顺差占贸易总额的比例从4%又提高到6%,反映国内市场增速在放缓。再从今年一二月份的数据看,出口增长很高,进口很低,说明国内经济仍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进出口并重 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
中国经济时报:《政府工作报告》也给今年的外贸工作提出建议,要把稳定出口和扩大进口结合起来,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高,把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结合起来,我国外贸发展将出现哪些新的亮点?
赵晋平:我国外贸始终强调出口和进口并重。一方面,出口和进口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尤其是加工贸易,进口增长快,出口相应也增长快,出口增长又会加大对进口的需求;另一方面,过去长期以来较大的贸易顺差给我们带来很多挑战和压力,尤其在通胀压力上升的背景下,货币政策所造成的压力影响比较大。贸易顺差长期持续的话,改变这种状况不仅仅是因为国际压力,更重要的是,贸易平衡有利于我们自身的经济平衡和发展。
这两年,我国企业的国际化战略保持了较高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亮点。去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746.5亿美元,超过吸引外资的一半以上。
加快走出去对于现阶段的中国来说势在必行。首先,尽管我国这两年对外投资增长较快,但还是有一定差距。中国对外投资的存量占GDP的百分比,比发达国家、甚至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低得多,2011年全球平均水平是30%,发展中国家是14%,而我国只有5.2%,低于印度、巴西、俄罗斯,相对我国的经济规模而言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一般发达国家对外投资的存量大于吸引外资的存量,但差距也不大。发展中国家大多数情况下对外投资的存量低于对内投资的存量,人均GDP水平越高,这个值就越应该接近1,或者超过1。事实上,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六千美元,从国际规律来看,已经到了迅速地通过扩大企业跨境投资来提升国际竞争能力的阶段。
第三,从全球角度看,发展中国家推动国际贸易增长、国际投资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也是现阶段全球经济非常需要的新鲜力量。
第四,通过对外投资带动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在全球的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和调整,获得能源资源供给,并提升技术实力和节能减排的效率,获取更多的品牌,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贸易发挥主导作用。这对我国来说都是一些战略性资源,比去国外卖一个商品的意义要大得多。同时,通过投资还有助于深化双边区域经济关系。
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中国经济时报:应对这些变化,如何调整工作思路?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进一步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赵晋平:我国的对外开放和对外贸易进一步改革大有文章可做,任务也相当艰巨。现阶段,支持企业融资、转型、应对国际风险等服务、扶持政策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要通过改革的方式,在制度层面创造更好的制度环境。
同时,过去长期以来对促进出口制度环境政策体系非常熟悉,但如何真正实现进出口并重,经验明显不足,很多政策措施制度环境不到位,需要通过改革完善和进口相关的政策制度环境。
加快自贸区战略实施,深化经济一体化。当前,新的经济一体化格局不断涌现,美欧联手、日欧联手、美国TPP,都对我国产生影响,只有加强自身的自贸区战略,不断和重要贸易伙伴通过签署自贸协定的方式,真正成为经济共同体,创造互利共赢的机会。
入世以来,我国对外区域经济合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和一些国家比还是相对落后,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是我们对开放的认识上还存在一定问题。在区域贸易自由化条件下,还经常面对国内一些不利于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压力,自贸区谈判难度比较大,遇到较大阻力。这需要我们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真正把提高对外开放作为一个国策长期坚持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