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寻找新的竞争力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现在的改革需要调整利益关系,即一部分人要付出代价,因此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否则改革难以深入推进。
“要保证每次预测都是对的,是不太可能的事情。但宏观经济研究部对短期经济趋势的预测和判断,很显然比那些所谓经济学家要准确得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说,宏观经济研究部承担着向中央提供经济报告的职责,每个月要对经济状况做出分析,同时对下个月经济走势做出预测和判断,而这个预测要得到国家统计局数据的检验。1月13日,余斌在杭州接受了《浙商》记者专访。
寻找新的竞争力
《浙商》:目前中国宏观经济状况如何?
余斌:2012年中国经济总量数据尚未统计出来,从2011年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重大幅上升,全球21%的经济增长来自中国,这一趋势会继续持续。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这也为中国从价格接受者上升为价格制定者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但也要看到,中国仍是一个发展极不平衡的国家,2011年人均GDP排名首位的天津为8.34万元,末位的贵州仅为1.64万元。同时我们现在还要面临外需萎缩、房地产市场低迷、区域发展东慢西快等经济基本面变化带来的增长下行压力。
总之,我国经济目前处于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关键期。要支持企业通过关闭、并购、联合等途径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促进大企业集中度的提高和中小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深化。要与发达国家去面对面地竞争,从他们手中抢夺国际市场份额,形成新竞争优势。
《浙商》:很多民营企业家反映,生存压力不仅来自国际环境,还有一部分来自国内,您怎么看?
余斌:国内经济运行机制的确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12年经济运行状况来看,大致有以下六点。
第一,全球经济相互影响明显加深。2010年以前,中国50%以上产品出口到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依赖日益减轻。但是,当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低迷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依赖程度较深,中国出口呈现更大幅度的下降。同时,全球21%的经济增长来自中国,当中国经济增长下降后,对中国出口的国家经济又受到影响。事实上,当今的世界经济,已经逐步成为中国经济的半内生变量。
第二,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明显下降。经济下滑导致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幅下降;房地产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控制金融风险,融资平台再融资能力下降。受此影响,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下降。
第三,中国出口竞争能力出现下降迹象。部分投资开始向中国周边地区转移,有些跨国公司因为中国社保缴费比率过高,开始关闭在华生产基地。商务部统计,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已连续两年下降。
第四,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明显增强。和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总体政府性债务占GDP比重相对较低,但主要表现为地方政府债务,这要引起高度重视。需要政府大幅度提高公共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提高公共支出的效率。同时,福利体系建设也要与财政能力相适应,不能完全向欧美发达国家学习,只有保持财政收支基本平衡,才能避免欧美国家现在面临的财政困境。
第五,货币政策效应明显减弱。金融领域尚未形成竞争格局,突出表现为中小银行发展不足。2012年5月以来,央行两次降低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利率,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效果甚微,社会利润进一步向金融类企业转移
第六,就业对经济增长的约束缓解。过去经济危机发生时,中国的经济政策都是扩内需、“保八”。为什么要“保八”?因为经济每增长1%能创造100万个就业机会,而每年中国新增劳动人口800万左右。但2012年因为服务业的快速发展,虽然前三季度经济增长只有7.7%,城镇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却超过了1000万个。这种情况下,就没有必要为保就业而保增长。这时宏观调控应该是稳增长、稳效益,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作为
《浙商》:2013年企业家面对的挑战主要有哪些?
余斌:从国际经济环境来看,美、欧债务危机后,发达国家经济长期陷于低迷,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明显放缓,我国外向型产业面临转型升级。发达国家实施“再制造业化”战略,以互联网、新能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外加新型工业化国家的全面追赶,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双重挤压。传统的速度效益型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增长阶段开始转换。
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但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上升,也意味着企业生产成本的进一步提高。而为提高居民收入,必须要同时下降政府所得和企业所得占GDP的比重,对企业利润又会产生影响。
为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必须要深化体制改革,但十年过去了,很多改革的设想只是停留在文字上。过去30多年进行的改革大多为帕累托改进,即一部分人福利得到改善的同时,其他人的福利不受影响。而现在的改革需要调整利益关系,即一部分人要付出代价,因此必须平衡各方利益,否则改革难以深入推进。想要一夜之间为民营企业营造公平的环境,也不太现实。
《浙商》:2013年经济大致的走势如何?
余斌:2013年需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CPI涨幅略有提高,大致在4%左右。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美国的债务上限、欧债危机、新技术革命,以及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滑坡对全球经济构成的影响和冲击。
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发达经济体可能陷入类似“日本失去的十年”,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和资产泡沫的压力加大,世界经济已由危机前的快速发展期,转入危机后的深度转型调整期。以新能源与互联网技术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是摆脱经济危机的必由之路。
2013年,中国经济消费、出口增长与2012年大体持平,但投资增长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投资增长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013年保障房施工套数、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均有所下降,房地产投资回升力量不足;地方政府投资扩张能力下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但如果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三大投资增长趋势会有所改善。
另外,中国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存,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矛盾仍然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