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今年开局平稳 力争稳中求好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后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在去年GDP增长7.8%,人均GDP达6100美元的基础上,今年发展仍然具备难得的机遇和有利条件,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日前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主办的“2013京都论坛”上发表演讲称,在此背景下,今年我国经济开局平稳,一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对于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他提出六点工作建议,重点提出今年我国将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方面迈出重要步伐。
  
  机遇和挑战并存
  
  首先,从有利条件看,我国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同步推进,内需有很大的增长空间。201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8%,十几年来首次超过投资对增长的拉动作用。
  
  综合竞争优势进一步提升,劳动者整体素质改善,科技创新的能力增强。去年全国研发支出一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接近2%,其中企业支出占74%,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逐步增强。去年授权的发明专利达21.7万件,比上年增长26%,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4万件,增长28%。
  
  去年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总产量达到5.9亿吨,比上年增长3.2%,为保障供应和稳定价格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的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调控有较强的能力和较大的回旋余地。
  
  “以上有利基础条件都为今后发展提供难得机遇。”张晓强分析,但另一方面,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非常大。
  
  在国际环境方面,世界经济复苏仍然艰难,据预测今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左右,其中发达经济体增长约1.4%。欧元区作为世界最主要的经济体,在去年负增长0.5%的情况下,今年雪上加霜,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已上升到12%的历史新高。国际贸易也不容乐观,预计今年增长会在3.5%—4%左右。
  
  欧债危机尚未完全解除,3月份塞浦路斯金融危机引发欧洲金融界一片恐慌,这从某种程度上表明欧洲债务危机解除还需要相当的时间。同时,很多国家的结构性矛盾在短期内难以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增加,日本等多国采取刺激性的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加大全球通胀压力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张晓强分析,从国内市场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和产能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钢铁和水泥产能利用率只有73%,风电设备利用率只有67%,传统煤化工装置的利用率仅为60%。
  
  另外,我国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张晓强说,去年我国铝冶炼行业产量增加了13%,电解铝生产总量达到1980万吨,但因为成本居高不下,全行业利润只有9.2亿元,同比2011年下降了92.7%。而另一方面,创新能力依然不足。我国制造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都是世界第一,去年生产手机11.8亿部,电脑3.54亿台,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70%和90%。但电脑芯片、操作系统基本被英特尔、微软、高通等几家公司垄断。去年我国进口集成电路2421块,进口额192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成为仅次于原油进口的第二大项。
  
  小微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等老问题依然存在。张晓强说,去年我国消费了世界一半的钢和水泥、22%的能源,但产出只占世界的11.6%。铁矿原油等多种重要矿能产品进口进一步增大,去年进口铁矿砂7.4亿吨,增长7.4%;进口原油2.7亿吨,增长6.8%。今年1月,雾霾天气影响我国国土面积143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8亿,其中一个原因是去年我国消费39.3亿吨原煤,占全世界原煤消费的48%。一方面是速度数量型发展,另一方面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力度却不够,环境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使得我国成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最多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中压力增大。
  
  今年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面对以上机遇挑战,张晓强分析了今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取向,提出六点工作建议:
  
  第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重点。随着群众收入的增加,消费产生很多新亮点。如去年国内旅游达到29.6亿人次,增长了12%,旅游业收入达到2.27万元,增长了17.6%,相应带动住宿、餐饮、商业零售、交通运输、民航等多个行业。
  
  第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农产品供应。我国有13.5亿人口,占世界的19%,但我国18.2亿亩耕地仅占世界的9%,在农村改革、强农惠农政策、科技进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实现了粮食产量九连增的历史记录,在此基础上继续保持难度加大。
  
  第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充分利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把化解过剩产能作为工作重点,同时继续用先进技术改造轻工、纺织、机械、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张晓强介绍说,为了优化能源结构,今年我国计划新增太阳能光伏发电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1800万千瓦,都将达到历史新高。
  
  同时从过去主要依靠工业增长拉动向发展现代农业和服务业转变,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去年服务业仅占GDP不到44%,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服务业发展不仅可以促进一、二产业的健康发展,还能在解决就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0年我国GDP是10万亿,就业人员7.2亿,当年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是39%,三产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比重是27.5%;2011年我国GDP为47.3万亿,就业人员7.6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43.1%,就业人员占35.7%。11年间三产占GDP的比重提高了4.1个百分点,就业人员的比重提高了8.2个百分点。
  
  第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这既是我国现代化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最大的潜力所在。去年我国城镇化率是52.6%,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新型城镇化是集约、智能、绿色、低碳发展,绝不仅仅是圈地造楼摊大饼,还需配套的教育医疗文化设施,清洁宜居的环境,便捷的交通,和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所以,这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将创造大量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张晓强说,根据国务院部署,国家发改委正在会同建设部抓紧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力争年内完成并发布。
  
  第五,加强民生保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包括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城乡社保体系建设,重点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同时要努力支持中小和小微企业的发展,使他们在创新和就业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管理、房地产调控。
  
  第六,全面深化改革,坚定不移的扩大开放,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张晓强重点说,今年我国将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简政放权方面迈出重要步伐。国家发改委正在抓紧研究修订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取消和下放审批核准权的方案,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精神,除了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等重大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缩小审批核准备案范围,对确需审批和备案的项目也要简化程序,增加透明度,提高效率。李克强总理日前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审议决定,第一批先取消和下放71项行政审批,重点是投资和生产经营活动项目,其中包括一批国家发改委原来负责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权。对于财税、金融、资源性产品价格、收入分配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将取得新的进展。
  
  开局平稳稳中求好
  
  那么,在新形势下的机遇和挑战面前,今年开局情况如何?张晓强根据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他总结了五大发展特点:
  
  第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GDP增长7.7%,投资增长20.5%,其中民间投资增长了24.1%。外贸总额9746亿美元,增长13.4%,进出口数据有些水份。实际利用外资300亿美元,增长1.44%,扭转了近一年的下降趋势。非金融类对外投资达到240亿美元,同比增长44%,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第二,物价涨幅继续回落。一季度CPI同比增长2.4%,比去年同期低了1.4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CPI仅增长2.1%。
  
  第三,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电子和医药业的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4%。单位GDP能耗降低了3.2%,比去年一季度多降了一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一产增加3.4%,二产增加7.8%,第三产业增加8.3%,这是多年少有的现象。
  
  第四,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342万人,是近三年来最高的。一季度彩电销售量1240万台,汽车5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3%和13%。
  
  第五,财政金融政策运行总体平稳。财政支出增长12.1%,其中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和节能减排这三大重点支出分别增长了22%、26%和28%。一季度人民币新增贷款2.67万亿元,同比多增加了2949亿元。虽然有潜在的金融风险,但总体看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率不到1.6%,其中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保持在1%的低水平。
  
  因此,一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所回落,但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发展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张晓强说,下一步应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增强对形势发展的监测分析,增强调控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