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攸关经济发展全局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焱 作者:admin 责编: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要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及前景重点作出解析和展望。

    生态文明建设提速迈向制度化

    中国经济时报:你如何评价《决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

    李佐军:《决定》提出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等一系列制度,都是很有意义的。

    制度引导主体的行为,主体行为带来生态文明结果。总体来说,《决定》提出了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如果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考核制度等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

    未来的关键是,如何把这些制度细化并执行下去,切实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李佐军:划分生态保护红线是《决定》的一个亮点。长期以来,我国的生态保护之所以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与生态保护的力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划分生态红线是一个强有力的制度,它给所有主体一个很明确的警示,告诉大家这是高压线,不能碰,否则要付出巨大代价。这就从约束角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决定》中提到的主体功能区制度、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和国家公园体制等都是落实生态红线的制度安排。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就能有力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说产权制度是自然资源保护的核心制度?

    李佐军:《决定》提出要对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形成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下转3版)

    从产权制度建设入手来保护自然资源,抓住问题的关键。因为只有让各种资源 “有主”,才有了保护的责任主体,才能避免“公地悲剧”。

    绿色发展决定经济发展质量

    中国经济时报:生态文明建设或绿色发展在缓解全球资源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经济危机中有何意义?

    李佐军:近年来,全球面临诸如资源能源危机、环境危机或气候危机、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等,生态文明建设或绿色发展对缓解这些危机都有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些重要资源能源的价格在持续震荡上升,这意味着,全球资源能源日益短缺。要想缓解资源能源危机,只有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或绿色发展,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能源,优化资源能源结构,开拓新的资源能源品类,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全球的环境危机集中表现在温室气体增加、全球气候变暖上。气候变暖又带来了海平面上升、各种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问题。同时,许多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还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问题。应对环境危机也依赖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或推进绿色发展,以减少各种污染的排放。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不合理,新兴国家“三高”产业比重高,产能过剩,高附加值产业比重过低。应对和走出这种危机,必须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或绿色发展,大力发展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中国经济时报:为什么要建设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目前面临哪些障碍和困难?

    李佐军:《决定》提出要建设环保市场,包括节能量、碳排放权、污染排放权、水权等交易市场。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全球关注的环保市场,按照“十二五”规划部署,我国一些省市正在开展碳交易试点,其中北京和深圳的碳交易市场建设相对较快。 11月19日,北京市发改委发布了 《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及了发放2013年碳排放配额以及马上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等。

    实现碳减排可以运用行政手段、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等。过去一段时间,我们主要运用行政手段(如拉闸限电等)来实现碳减排,由此带来了许多副作用和后遗症,今后则要更多地运用市场手段和法律手段。因为市场手段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实现碳减排,可以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

    现阶段,我国建设碳交易市场确实面临一些障碍和困难,如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时期,二氧化碳排放的峰值期还未到,进行碳排放总量控制阻力较大,稀缺性难以形成;目前国际碳交易市场比较低迷,碳产品价格比较低,市场购买的积极性不高;能源行业改革比较滞后,碳交易面临一些障碍;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建立起来。但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随着国内外绿色低碳发展压力的加大,碳交易市场的前景是乐观的。

    中国经济时报:绿色低碳发展的重点内容有哪些?

    李佐军:绿色低碳发展的内容很多,主要有:一是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淘汰高碳产业;三是发展低碳交通;四是发展低碳建筑;五是发展低碳技术;六是开展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七是倡导低碳生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