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巨变来临,向新世界转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admin 责编:
马利克教授1998年就提出美国经济会因为管理方式问题而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而这个观点哈佛大学三位教授2013年所写的文章才提出认同。作为中国国家外国专家局推荐的外籍专家之一,他应中国地方政府和企业之邀来到北京,记者与其探讨了美国金融危机和中国经济模式之变。他认为美式管理和经济模式适合中国的开创性发展初期,但现在已不再适合。
“经济手段无法拯救世界。”来自瑞士圣加仑大学的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对此观点确信不疑。他还担心美国人在华尔街会引起一场全球的金融危机,因为他们注重发展虚拟经济,不像发展中国家在做实体经济,当所有人都半信半疑之时,2008年金融危机不幸爆发。
2013年12月7日,北京不幸被一场雾霾所侵扰。当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北京与马利克教授相约见面时,他已早早坐在了会议室里。德语区人的严肃在他身上没有体现,他每讲一句话时,都会报以亲切而友好的微笑。
“经济是不能驾驭危机和掌控变革的,尤其是当前世界的变革,也许是最大的,可以称为21世纪的巨变。我们要减少失业、减少环境污染,向新世界转型。”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其观点。他认为,中国这些年跟随美国快餐式的模式,导致过度追求利润、过度消耗资源,在这一点上欧洲更应该是参考的对象,因为追求质量和客户满意度,所以欧洲很多家族企业实力雄厚但不为所知,而且传承多代。中国目前不缺战略,但缺乏统一的思想,缺少管理工具和方法,这也是推进改革难度很大的原因。
美式股东价值忽视投资和创新
中国经济时报:美国经济为何是因为管理方式而最终导致经济危机?中国目前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产品竞争力与德国、瑞士等国家相比,差距还较大。中国如何发展实体经济,并与世界企业展开竞争?
马利克:美国发生经济危机的首要原因是管理方式存在缺陷。因为他们注重短期的股东效应和利益,这也意味着完全忽视客户的满意度,而将投资从实体经济误导到金融领域。创新需要大量投资,但有些资金被应用到创新金融工具上。贷款是由美式的银行系统来产生,这也是造成通缩的前提条件,先从房地产业开始,降低了原材料生产市场。虽然偶有例外,但大部分是这样,如贵重金属、股票市场等。
我们似乎看到美国金融危机后在迅速恢复,这其实是通过贷款完成的,可能只是短期的上升,很快会结束。现在这种趋势都是源于美式的股东价值体系造成的,是以金钱驱动,而忽视了投资和创新的所需。而所谓的创新,也只是在智能手机上,只是经济的一小部分;在其他产业方面,如汽车制造业都没有太大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能看到美国金融赤字在不断上升。现在硅谷的竞争力在下降,这种模式需要大的转变。企业真正的目标是要创造客户满意度。这意味着要完全改革美式的运作模式,与央格鲁-萨克逊商学院传授的不同。这也意味着大部分高管和年轻人必须重新学习。美国人总是相信自己的管理模式是世界上最好的,我没看到他们会有所改变。
李克强总理上任后第一个出访的欧洲国家是瑞士和德国,因为这是创新和质量的代表,而且德国与中国历史厚重程度相同,文化虽不同,但在管理上很多都可以借鉴。为什么经济无法拯救世界?因为在整体社会中有很多组织机构,经济标尺只是其中的一方面。政府在进行经济调控的时候,最好通过正确的管理方法来有效和专业地实施,使成千上万的组织机构能够成功运转。
中国企业应该注重市场定位的最大化,参与到海外竞争、尤其是德语区国家的竞争中,那么中国企业必须提升产品的质量、设计,及改变客户服务,创立自己的品牌,这都需要创新,包括在技术、市场推广和销售方面,这个竞争是要与世界领先的企业竞争,并不一定是规模最大的企业,而是在本行业绩效最大的企业。
我们要把企业管理与管理等同起来认识,管理是把资源,包括知识和信息等转化为价值的过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政府需要借鉴企业的治理经验。
善于运用创新和变革的新技术
中国经济时报: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瑞士如何保持其制造业一直蓬勃发展?你领导的马利克管理中心的核心是 “变革管理”,马利克整体管理系统被德国奉为管理质量标准。中国可以从中得到哪些借鉴?
马利克:在瑞士,政府会给制造企业一些激励制度,比如提供更便宜的土地,更优惠的税收待遇等。在全球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能使我们对外部世界进行整体的思考,对市场竞争、对世界整体的思考大大超越了仅仅对经济的思考。全球竞争中最有效方式就是企业能否以比对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构建核心竞争力,竞争力再造不是简单创新技术或者产品,它是重新提升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20年前,我就预言美国模式的覆灭。很不幸,欧洲一些企业也沾染了美式思维。美国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钱至上”思维与中国和谐社会的概念也是相抵触的。日本也遭遇了失败,在过去20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这是一个在管理和领导力的方式和工具上需要变革的年代。
中国企业要到国外市场竞争,要清楚整个市场和提升市场定位,企业高管也要学会和工会打交道。工会在德国就很重要,对工会领导的思想方式和预期目标要有所掌握。同时对国外的政治体系有正确的信息。国外对中国企业有所畏惧,是因为他们不够了解,比如一些海外收购行为。中国企业要获得海外员工的信任、尤其是工会代表的信任。还要学会和媒体打交道。德国、奥地利这些国家对雇员都待如亲人,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人力资源。
中国要善于运用创新和变革的新技术,这种技术的变革能提高创新。比如,企业要在外部市场竞争,必须要有进行比较的数据,这是不同的业务单元进行比较。绝大多数中国企业还不知道这些数据可以影响竞争。没有具有竞争力的数据库,中国企业在外面可能会无目的进行“飞行”。在技术方面也要学习,这对公司制订正确的战略非常重要。有些企业需要重组,提高灵活性,并且减少层级,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速度也要加快。同时要提升达成决策的有效性,建立和改进公司治理模式,提升组织内部的管理方法和兼容性。管理要有统一的认识,才能及时掌控变革。
尊重过去的经济理论,吸引精华向前看
中国经济时报:你被誉为“欧洲的德鲁克”,圣加伦管理学派创始人,欧洲最有影响的商业思想家之一,怎么评价马克思的《资本论》和被称为“宏观经济学之父”、“资本主义救世主”的凯恩斯?
马利克:马克思作为一个伟大的思考者,在170年前提出了他的思想观点。而凯恩斯在110年前也创立了他的经济观点。我没办法把他们做一个比较,但始终觉得我们都不应该回头看,去把100多年前的经济理论和现在的世界联系起来,而应该选择向前看,可以吸收他们经济理论的一些精华部分,理解和面对现在的挑战。没有一个思想家能想到今天人类的计算机世界,也无法想像现在先进的科学,以及仿生学等,现在的人们可以一直很健康地活到70岁、80岁……这完全已经是两个世界。当然我们要尊重过去的哲学,但在新的状态下使用新的方法。经济固然重要,只是打开现实的一个窗口,更重要的还有组织机构的复杂性。
使企业文化建立于人和社会价值之上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正在进行一场经济体制的变革,要改变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向资源友好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型。你对中国政府和企业想说些什么?
马利克:当生态环境出现问题时,我们要意识到,将大量投资投入到生态领域,并不只是花钱的事情,而是改革生产力的过程,会成为新技术产生的动力。当我们要保护环境和治理污染时,其实是自然科学和技术爆发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激励人思考的主动性来实现。
瑞士会通过颁布法律来生产清洁产品,也会采取激励制度,生产环保产品的企业会得到奖励。比如在汽车工业,要降低油耗,这给工程师提供了展现创造力的机会。生产清洁环保的产品会获得投资者的好评。我们不妨改变看待事物的角度,把生态环保当作一种机遇。
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应对大规模和快速的变革,实施意义深远的创新,具备清晰的战略性思维,建立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组织架构,以及提升企业文化并使之建立于人和社会的价值之上,而不仅建立于商业价值之上。其实,不将利润放在首位,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也能获得利润的持续性。
在企业的起步阶段,企业家个人的风格和意志对企业来说是必须的。德语区国家所有的著名家族企业都经历过这个阶段,企业家的意志奠定了企业创业期的成功和利润基础。然而,二十年后,企业家的个人风格就成为企业取得更大发展和利润的阻碍。它总是演变成为企业家自我设置的一种局限。
人物简介
弗雷德蒙德·马利克教授作为欧洲著名的管理学家和商业思想家,因“整体管理系统”荣获奥地利科学与艺术十字荣誉勋章。
“现代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评价他:“作为咨询顾问,不论在管理理论领域还是在管理实践领域,都是权威性的大师。”
作为瑞士圣加仑马利克管理中心的创始人,马利克教授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集成化的管理模型——马利克管理系统。其中最具成效和有影响力的管理工具是 “马利克超级协同整合法”(MSS),它帮助企业、政府机构,解决当前面临的最艰巨、最棘手的挑战,被认为是变革管理与驾驭复杂性领域的又一次革命。
马利克教授的专著《战略-应对复杂世界的导航仪》、《管理成就生活》、《管理技艺之精髓》、《正确的公司治理》、《公司策略与公司治理》已翻译成中文出版。其中《管理成就生活》被评为“全球所有时代100部最重要的商业图书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