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产业发展路径及方向时间: 2015-08-31信息来源:李岩 作者:wyg_admin 责编:
摘要:创意产业是社会演进的必然产物,并已表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应促进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摒弃过去低端的同质化竞争;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结创意;积极鼓励创意产业进入国际市场,寻求跨界扩容与转型升级的更大空间。随着创意产业发展的日趋复杂化,创意的生产越来越不能通过单一的企业去完成,这就意味着创意产业未来发展必须依托孵化器和创新平台实现集群式发展。
关键词:创意产业:孵化器:创新平台
创意产业概念最早出现在英国。1997年,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改组内阁,由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随即正式提出“创意经济”概念,以此大力推进英国创意产业发展。目前,很多国家提出“创意立国”或以创意产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创意产业已在很多国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近年来,我国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2012年文化产业总产值突破4万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在GDP中占比加速提升,已成为诸多大城市的支柱产业。[1]北京、上海、深圳、南京、杭州等城市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其中深圳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达1150亿元,占GDP比重达9%。创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表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潜力。
一、创意产业得以快速发展具有必然性
创意产业隶属于文化产业,因而相应的,这里的创意其内涵也应在文化的范畴之下。从文化角度看,创意一般指思想的创造或创造性的思想。但这里对“意(Idea)”的概念的偏重并不意味着创意本身是一个理论型概念,“创意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目标重新设定、颠覆及改善。即使是现在,当‘创意产业’一词的发明者们还在琢磨该词汇的范围及和其他概念的重叠领域时,创意世界已然在采取实际行动了。”[2]创意作为一种实际行动,一经提出便与经济发展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首先,创意是一种行为和模式,这种行为或模式意味着对传统的变革。对于创意产业为何会爆发如此巨大的经济能量,可从物质生产、消费审美与社会演化三方面解释。首先,创意产业是传统物质产业向符号产业转化的必然产物。现代社会,实体性、功能性产品更多为符号产品替代,[①]物质生产正在向消费本身的生产嬗变。[②]其次,创意产业是消费审美进入符号生产的必然产物。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产品出现相对盈余,导致产品消费从原来侧重于生存型、功能型消费向审美型消费方向转变。现代技术使“机械复制达到了这样一个水准,它不仅能复制一切的传世的艺术品,从而以其影响经受了最深刻的变化,而且它还在艺术处理方式中为自己获得了一席之地”。[3]现代技术的强大复制能力虽然使大众有机会得以接近艺术品,但由于“一件艺术作品的独一无二性是与它置身于那种传统的联系相一致的”,[4]而机器复制却使艺术本身走向单一化和均质化,很容易造成审美疲劳。因此,随着技术的发展,势必要求不断的观念、行为和模式创新。最后,创意产业是社会演化的必然产物。“创新的出现带来先锋企业的暂时垄断,当竞争者对创新进行模仿的时候,垄断企业在引入创新后第一阶段所获得的超额利润便会消失。”[5]这使从事文化创意生产的企业陷入一种博弈困境,即对于自身创造的文化创意不能墨守,必须使其保持创新常态之中。当今时代,复制本身已成为一种低成本的竞争手段,而且现代技术不但能实现对艺术的复制,而且还能对创意、创新行为本身进行低成本复制,因此,导致原来的创意加速老化,进而推动创意产业本身的持续创新。
二、促进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
首先,促进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作为符号的创意本身就是一种寻求差异化的努力与行动。差异的对立面是同质化与重复化,这既是由技术发展带来的有利因素,又是创意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创意可以模仿,但不能复制。同质化的创意本身就是对创意的否定,使人们产生审美疲劳,影响人们对创意产品的正常消费。2015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制定文化产业的“十三五”规划将成为各地的重要任务。面临新的发展阶段,每个地区、每个城市的政策制订者都应基于自身的特色资源、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和发展区位,充分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据此确定各自的创意产业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提供的只是思路和方法,而不是现成的可以照搬的样本。[6]因此,面向新的发展阶段,各地必须摒弃过去低端的同质化竞争,推动创意产业的差异化发展。其次,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结创意。作为创意成果的符号并不是单纯的对某种观念或物的反映,更体现了人与人之间联系本身的重要性。在传统生产方式下,人与人的联系主要由生产性和功能性的“物”承担,而这种联系在现代社会则更多地还原为联系本身。对于创意产业,这意味着内部不同子级结构、不同维度下的关系制造与关系联合,而这将推动创意产业集群的整体快速发展。这里援引联合国发布的《创意经济报告2013》里关于蒙得维的亚的创意集群作为案例: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2007年开始发展视听行业创意产业集群,之后又逐渐发展起设计行业和音乐、图书出版行业的创意产业集群,这些产业集群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如,音乐产业集群中建立了众多的公私合作关系,呈现出较强的互动参与性;带动一些优势企业逐渐进入电视、广告、动画和视频游戏制作行业;企业与供应商建立起伙伴关系,并与酒店、交通和服装业展开互动。可见,在创意产业集群中,行业间广泛联系的作用是巨大的。正如路易吉·马拉莫蒂指出的,“如果我们认为产品是制造公司的文化以及相关的研发、生产、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的核心的话,我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公司的内部活动如何通过相互间的流动赋予产品本身独特的面貌。对我来讲,联结创意意味着不同功能间的积极互动。”[7]最后,积极鼓励创意产业进人国际市场。从演化博弈角度看,创意必然走向“时尚——过时”的循环。要想打破这种局面,创意产业只能不断追求创新。而且随着技术发展的不断提速,原有优势国家和地区如果不能保持自身的创新优势,也势必被时代所淘汰。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创意产业的空间开放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即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寻求跨界扩容与转型升级的更大空间。
三、创意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两大方向
随着创意产业发展的日趋复杂化,创意的生产越来越不能通过单一的企业来完成,而创意本身又意味着关系的重新制造、转型与整合,这就预示着必须要有超越企业级规模的机构参与和实现创意的生产。创意产业的发展犹如生物体的发展,一方面是内部的器官、组织的运作与组合,形成创意的运行基础;另一方面,必须通过生物体个体的巨型联合,发挥和创造个体不能完成的作用。这就意味着未来创意产业发展必须采取集群式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孵化器和创新平台两种。
孵化器具有超越企业个体的巨大优势。孵化器是一个生物学隐喻,它所涵盖的生态圈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而在产业发展中,孵化器已成为一种常见而有效的创意产业发展生态圈。孵化器还是一种容器隐喻,即暗示着孵化器内部包含着众多的待孵化创意企业(团队)。孵化器以不同的资助形式扶持一些具有创新前景的企业团队,使创意产生之后不至于由于外部条件未成熟而丧失发展空间。对于个体式的创业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是一种高风险的“试错元素”,高回报与高风险同时并存。而孵化器则承载了个体试错的风险,把风险转嫁到孵化器本身,但相较于个体式创意团队,经济上的回报率也会相应降低。总体而言,孵化器更像是一个风险与回报的缓冲器,它允许更多的创新式个体创造机会、发展壮大,并同时形成一种正向的反馈机制。
创新平台相对于孵化器,其“生态级别”更高,因此承担的责任和功能也更多。如果说孵化器典型的任务在于孵化具有试错性的创意企业或团队,那么搭建创新平台的主要目的则在于使这些个体形成更复杂的联结关系。孵化器是一个容器隐喻,而创新平台本身就是一个更基础的承载体隐喻;孵化器有内外之别,而在创新平台的基础上,创意企业或团队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即借助平台实现与其他个体的创意联结,且这种联结又因各自的需求、优势、内在结构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创新平台能够表现出更大规模的产业链形态的产业集聚,能够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和信息便利,带动创意产业和相关产业领域的互动式发展;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及时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分析市场行情;不同地域性文化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充分利用自身所拥有的优势资源;以国际市场为目标市场,打造创意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与政府实现有效互动,发挥在知识产权等方面的作用。
孵化器与创新平台是服务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超个体结构,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超个体结构应是一种拓扑型结构,其意义和作用在于打造不同于创意产业个体级别的新型联合。这种拓扑联合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功能效应,如果说创意产业个体更侧重于其内部对创意生产的发掘,那么拓扑结构还能在外部实现消费者联结,以消费为结点影响创意生产;实现营销手段的拓扑联结,以营销本身为结点连接生产与消费;实现生产模式的联结,以一种生产范式激活不同创意产品的生产策略,等等。孵化器和创新平台还能利用大数据技术,为拓扑型结构生成不同的数据利用接口,以实现内部产业个体的局部微调。从个体到孵化器,再到创新平台,形成三个级别的生态层。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从来不是单维度的,它不但存在于创意企业个体内部,还出现在其他生态层级上。如果说创意产业的重大优势和发展重点在于对创新的发掘,那么在这种创意产业个体之上,无论是孵化器还是创新平台,都需要一种柔性机制,即以服务创意为宗旨的更有柔韧性的拓扑形态。
四、结语
创意是一种实践,也是一种符号制造。创意本身并不能承载过多的历史任务,因为创意本身就是一种行动,意味着激活各种可能的联结。创意产业有其自身的结构特点,这决定了创意产业必须追求差异化发展、重视创新关系的联结以及保持发展空间的开放。超越自身结构也是创意产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在这个意义上,创意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方向应是孵化器、创新平台等高级生态结构。
参考文献:
[1]王敏.我国创意产业发展特征及区域比较[J].理论学刊,2013(7):64-67.
[2]埃利·伦尼.创意世界[M]//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35.
[3][4]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6:83-84,91.
[5]瓦斯尼基.知识、创新和经济:一种演化论的探索[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27.
[6]陈放明.文化与资本的对话——首届上海文化论坛综述[J].探索与争鸣,2014(2):94-95.
[7]路易吉·马拉莫蒂.联结创意[M]//哈特利.创意产业读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2.
[①]这里涉及发展空间的不均衡性,对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生产和消费仍以实体性和功能性的产品为主。
[②]但创意作为一种符号生产,其背后的根源依然在于人,其中符号所标示的仍然是生产与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