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

低碳经济发展思路及路径时间: 2016-06-05信息来源:郝赪 蔡志荣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更是人类生活范式的一次全面变革。它涉及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低碳生产有赖于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低碳分配主要包括碳财政和碳金融;低碳交换涉及人的流动和物的流动;低碳消费则是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观念和习俗的文明化过程。
  【关键词】低碳生产 碳金融 绿色物流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低碳经济,狭义上可理解为通过主要消耗低碳燃料达到温室气体特别是二氧化碳最小化排放的发展,是一种高能效、资源低消耗和温室气体低排放的经济模式。目前已有的解释包括:从科学发展观角度而言,低碳经济被视为能源消费方式、经济发展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大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之上的现代工业文明,推动人类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转变。从效率角度而言,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清洁能源构成,最大限度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建立以低能耗和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就发展模式而言,低碳经济从宏观上确立了低碳发展方向,在中观层面结合了节能减排发展方式,在微观层面则是利用碳中和技术。
 
  低碳经济是涉及经济发展诸环节的系统工程,经济低碳化发展需要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出发,全面、深入地进行节能降耗。
 
  低碳生产
 
  调整产业结构。资料显示,早在2003年9.1%的经济增长中,第二产业贡献了6.5个百分点,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步入了重化工业时代。重化工业是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内部结构演化的必经阶段。考察工业化演进历程,可以看出,工业内部结构变化一般是从轻工业的发展起步,而后逐渐向以基础工业为主的重工业转变,进入以原料和能源工业为中心的发展阶段。我国目前正处于高能耗产业发展的上升期。
 
  从长远和宏观上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是节电和节能的大战略。所谓优化产业结构,就是要限制高能耗产业的过度发展并逐步推广节能设备和技术。高能耗产业可能从一时看是拉动了GDP的增长,但从长远看它们所创造的效益和资源消耗相比,实在不成比例。因而,为解决我国能源和电力紧张局面,要对高能耗产业进行严格限制,倡导节能,抓紧调整产业结构,早日实现从高能耗产业向低能耗产业过渡。
 
  调整能源结构。严峻的气候问题促使人们重新审视以往不合理的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模式及低效率的能源利用技术。我国现在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能源结构调整是当务之急。应从我国自身国情出发,大力推动节能减排,不断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少用高碳能源,因地制宜地利用清洁能源。有人提出我国近期能源结构调整的总体战略:“少用煤,发展气”,争取到2020年左右,使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6%增至10%~12%,相应地煤炭所占比重由70.7%减少到57%左右。同时,加大投入,率先发展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的低效利用是制约工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约为4%,然而消耗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30%,其中原煤占31%,石油占7.4%,钢材27%,水泥40%,氧化铝25%。由此带来的是煤、电、油、运等全面紧张和资源约束加剧。可以说,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故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都很低。我国在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经济结构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节能、节电潜力。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都应千方百计杜绝各种浪费,降低各类消耗,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
 
  低碳分配
 
  从分配环节促进或实现经济低碳化发展,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碳财政,二是碳金融。
 
  碳财政。目前我国还没有“低碳财政”的确切定义,但从财政诸环节支持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第一,财政支出角度。从财政支出角度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主要包括:一是增加财政预算资金投入,推进低碳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在安排财政预算资金时,应重视并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研发、清洁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充分运用财政补贴政策,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如通过财政补贴,对企业的排放物清洁处理费用、环境治理费用等进行补偿,以鼓励和引导企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对企业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开展废弃物回收和综合利用等项目进行贷款贴息或允许税前还贷等。三是完善各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发展低碳生产、推进节能降耗、进行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等的资金支持力度。中央财政应设立低碳发展专项资金,对经济落后地区淘汰高能耗产业给予财政支持和奖励,助推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和调整。地方政府也应安排相关配套资金,并制定合理的使用计划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第二,税收角度。发挥税收的奖励和惩罚效应。一方面,对发展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对进行低碳技术研发、开展节能减排等成效显著的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所得税减免,以鼓励更多企业开展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利用;对企业购置环保设备或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投资,可给予一定额度的税额抵免,从而激励企业保护环境;对低碳领域进行的投资可考虑给予退税,由此引导更多投资进入低碳产业。另一方面,对非再生、稀缺性强的资源要课以重税,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再有,进一步调整税收政策,改革现行税制,完善环境税、资源税,逐步开征碳税等新的环保税种,确保环境的有偿污染和各种资源的有偿使用。
 
  第三,政府购买角度。政府采购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式,具有很强的社会引导功能和间接激励功能。应切实发挥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的引导和示范效应,增大各级政府采购环保节能产品的范围和额度。可以通过法律法规强制政府机关对环保产品的采购、使用,引导全社会参与绿色消费活动,促进低碳产业的发展。我国公共财政目前已建立节能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优先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的节能产品已扩大到34类18000余种、环境标志产品已增加到21类8600余种。今后还应大力加强政府采购以支持低碳经济,各级政府应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作为政府采购的特定目标。
 
  第四,收费角度。政府需要制订一个主要针对工业企业的排放标准和收费标准,确定收费项目。目前我国应征收的费用项目包括:一是排污费。排污收费政策是我国最早对环境污染收费、实施范围最广的一种环境治理手段。二是生态环境补偿费。我国最早的生态环境补偿费征收始于1983年,当年云南省对磷矿开采开始征收植被及其他生态环境破坏恢复费用。之后又有一些省份陆续开始征收针对矿产开发的补偿费用。三是资源补偿费。此费用主要体现在《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规定》中。
此外,《森林法》、《水法》、《土地管理法》等法规中也有对补偿费的规定。征收上述费用的目的,是通过增加企业的排放成本,促其进行节能减排。另外,还可考虑实行出售排放许可证制度,推行生态环境有偿污染,以确保环境不再继续恶化。
 
  碳金融。“碳金融”目前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一般而言,“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包括直接投融资、银行贷款、碳指标交易等。“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意义重大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第一,货币信贷政策支持低碳经济。谈到金融与低碳经济的关系,人们想到更多的是金融机构对低碳产业给予更多的贷款或利率优惠。但在今天金融商业运作的条件下,做到这一点相当困难。因为商业银行可能首先关注的是利润而不是环保。因此,政府应建立专门支持低碳经济的政策性银行,专门提供资金支持低碳产业发展,包括支持研发低碳技术、使用节能设备、推广清洁能源等。
 
  第二,碳排放权交易助力低碳经济。碳排放权可以用来交易,环境必须有偿污染。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碳排放可以量化,可以颁发碳排放许可证,也可进行配额管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治理会给企业造成边际成本差异,减排边际成本低的企业多减排以出售碳排放权,减排边际成本高的企业少减排,通过购买碳排放权达标,这就是碳排放权交易。借助碳排放权交易,污染变成了有偿污染,加上资源的有偿使用,这些都为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解决资源、环境、气候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率的方法。
 
  第三,碳排放权交易助推金融工具创新。碳排放权交易必然会衍生出如何定价问题、交易后的清算问题。这会进一步催生碳货币、碳期货、碳期权等一系列金融衍生工具,即所谓金融工具创新。进而新的与碳排放有关的金融组织或金融结构会随之应运而生,如碳交易所、碳中和组织、低碳投资公司、碳期权交易所、碳基金等。与碳有关的交易有望成为世界最大宗的商品交易。
 
  “碳金融”具有政策性强、参与度高和涉及面广等特点,故发展“碳金融”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根据可持续发展原则制定一系列标准和规则,同时提供相应的税收、投资、信贷规模导向等政策配套,引导、鼓励金融机构参与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融资活动,以支持低碳经济发展。
 
  低碳交换
 
  本文的低碳交换主要从人的流动和物的流动角度谈起,即低碳交通和绿色物流。
 
  低碳交通。目前,世界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重点是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很多大城市面临的棘手问题都是如何在尽量减少交通系统投资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量。一些城市的建设发展经验表明,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可以有效减少人们对小汽车的使用依赖,并使城市的环境质量和舒适程度都有较大提升。这方面的典型城市有两个:一是新加坡,二是巴西的库里蒂巴市。新加坡的基本经验是在城市规划中成功规划和实施了科学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方便、快捷、舒适的城市公交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与其他将建设新城市道路和停车场放在优先位置的亚洲城市相比,可以看出合理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和实施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库里蒂巴市20年前规划采用了设有专用优先线路的快速公共交通系统,城市公共汽车由市中心呈辐射状通向各处。实践证明,相对于城市有轨电车和地下铁道交通系统而言,这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要便宜得多,不利影响也小得多。近些年来,随着愈来愈多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在这些公共交通轴线附近兴建,这些公交线路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绿色物流。商品从生产者生产结束到消费者消费之前的整个过程都称为物流。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的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采用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对环境的危害。绿色物流的直接目标是节能降耗,最终目标则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物流活动的绿色化主要体现在以下过程:一是绿色包装,尽量选择容易在自然界降解的材料,多使用可回收再利用的包装。二是绿色储藏,尽量研发先进的储藏技术,避免商品损坏,造成资源浪费,同时注意对危险品的保管储藏,避免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三是绿色装卸搬运,涉及仓库和配送中心的选址,选址合理会减少装卸搬运的次数,也会避免货物在此过程中的破损。四是绿色运输,运输是物流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运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运输工具排放有害气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也包括噪声污染。实现运输绿色化依赖于多方联动,如货运网点和配送中心的合理选址与布局,实现联合运输,尽量减少运输里程和降低运输工具的空载率,使用清洁燃料,等等。此外,逆向物流和废弃物物流也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低碳消费
 
  低碳消费又称绿色消费或可持续消费,是一种以适度节制消费,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顺应自然和保护生态等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或过程。低碳消费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生活理念。国际上公认的低碳消费有三层含义:
在消费对象上,应尽量消费无污染或轻污染的物品。引导消费者选择绿色产品。在消费过程中,尽量不污染或少污染环境,保护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减少消费的负外部性。注重对废弃物回收再利用或无害化处理。在消费观念上,引导消费者树立合理和可持续的消费观,自觉抵制消费破坏生物多样性或破坏环境及浪费大量资源的商品。注意和自然界其他物种和谐共生,注重环保和生态平衡。
 
  低碳消费从内涵和消费实践上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消费结构低碳化。努力使低碳消费品在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即使消费者微观层面上的衣、食、住、行、用、娱等各种消费品中环保物品比例逐步增加,提高低碳消费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消费结构低碳化,也内含着消费过程低碳化。如出行时更多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使用,就可以减少尾气排放。
 
  消费内容低碳化。这是从生活中点滴实践低碳消费。如购买散装或简包装商品,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使废弃物减量,避免污染环境。美国大约1/3的垃圾和1/10的资源浪费就来自商品包装。购买可循环使用和长久使用的商品,用布手帕代替纸巾,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随时注意节电、节气、随手关灯、植树造林、坚持爬楼梯,诸如此类,也许是举手之劳,但对保护环境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能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健康和更安全。
 
  消费方式低碳化。低碳消费方式是一种资源节约型、环境共生型的可持续消费方式。低碳消费方式或生活方式主要为了解决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生物物种锐减,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破解危机的根本途径就是减碳。倡导低碳消费其实质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同发展,不浪费有限的自然资源,少污染环境,重回节俭朴素的生活。人类在追求物质消费的同时应兼顾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尊重自然生物可持续生存的权利。
 
  消费理念低碳化。低碳经济本身既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又是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生态文明方式。低碳消费是一种文明、健康的消费活动。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现状,要求人类承担起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也考验着人类社会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程度。当低碳消费内化于人们的思维观念,成为一种消费理念时,低碳经济也就离我们不远了。而且这是一种最为节约成本的低碳化方式。
 
  (作者分别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保定学院教授)
 
  【注释】
  ①段红霞:“低碳经济发展的驱动机制探析”,《当代经济研究》,2010年第2期,第58~62页。
  ②冯瑾:“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选择”,《法制与经济》,2010年第1期,第92~93页。
 
  责编 / 丰家卫(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