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环境经济
环境经济

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的宏观设想时间: 2015-09-02信息来源:姜言波 作者:wyg_admin 责编:

 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任务更加迫切。党中央最近又提出改善生态环境的思路,西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经济发展应尽快提上议事议程。

一、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紧迫性

  1、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治理,已经取得了初步效果,但是从宏观上来说,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荒漠化、沙漠化依然严重。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减少,还有一些地区植被退化,咸水湖更咸,淡水湖干涸,冰川退化,沙尘暴肆虐。这既影响西部的生态环境,也制约了东部的空气治理,甚至影响了我国的国家形象。这使得国家“建设美丽中国”的愿望遇到了现实的困难。

  2、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对西部道路、能源管道、光纤线路等战略项目的投资逐步加大,但是西部戈壁沙漠人员难于进入,交通难以发展,已有的道路受到沙尘暴的侵袭,“丝绸之路”的发展受到生态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从现在着手,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改变西部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

  “一带一路”已成为国际热词,而国内与之配套的道路、管线、设施及生态环境没有全面启动改造治理,这必将影响我国建设“一带一路”进程,同样也考验着我们建设的诚意。我们应当借“一带一路”的东风,扎扎实实地推动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

  3、我国工农业发展需要土地资源和淡水资源,但现有的土地在保证十八亿亩耕地的前提下,东部工业、商业用地几乎枯竭,严重的制约了工商业的发展。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水理事会认为,由于人类过度使用水资源,到2050年世界某些地区将出现水资源供应匮乏的情况,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水资源,届时预计有90亿的世界人口将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根据该组织的预测,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之一,缺水将严重制约我国的可持续发展。西部水资源的问题如能得到缓解,降水量增加,那么不仅可以解决西部用水紧张,也可以缓解东部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发源于我国西部的数条河流水流量增加,可以增加东部的工农业用水。

  4、我国东部城市人满为患,空气质量下降,雾霾严重,连县城在上下班高峰期都出现了堵车的状况。这既是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我国东部难以承载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的一个现实状况。并且城镇人口还在增长,交通压力还在增大,雾霾一时难以消除。

  我们国家虽然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但是西部的大部分土地除了高山峻岭就是戈壁沙漠,可使用的空间随着荒漠化的推进越来越小。这是我们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持续的难题。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这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条件相比,西部的生态环境恶劣是我们发展中国家的严重障碍。如果现在再不着手解决,将错过历史的机遇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就算我们现在着手,十年、二十年后,西部的生态环境也未必会有很大的改观,东部向西部发展仍然会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

  我国人口逐步增多,对资源的需求,包括水、粮食、生活必需品日益增加,但中东部地区现有的资源和自然条件已经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迫切需要扩大生存和发展空间。借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经济增长,改变生存条件,调整国家发展战略,扩大国家战略纵深。同时应对美国的“亚洲东扩”战略。 

二、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1、科学规划。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首先要进行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应当总结过去已经取得的经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新的规划。有的经验来自民间,但切实可行。例如草格固沙,已成为我国西部沙漠治理的重要方法。新的规划,应当争取15年内大部分沙漠实现草格固沙,建成100个以上的戈壁沙漠绿洲,50个以上的人工淡水、咸水湖泊;争取在30年内实现适合治理的戈壁沙漠的整体绿化,西部供水管网全部建成,人工湖泊达到合理的数量和布局;争取在50年内形成西部地区可持续的经济生态环境。

  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要避免盲目性、短期性和随意性。国家应成立科研机构,进行前期治理方案的论证,并成立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兼任组长,领导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

  2、融资渠道。首先,建立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基金。该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第一,国家财政拨款;第二,在不提高电价的基础上,从全国每度电的收费中提取三分钱,注入基金;第三,社会捐助,西部生态环境的建设是全国性的重点工程,它影响着我国及亚洲的生态环境,可以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出资、捐款,也可以吸收国际捐款。其次,西部治理的重点工程可以向国内银行贷款,也可以向国际银行融资,包括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刚成立的亚投行、金砖国家银行等。此外,吸收社会资本,采用ppp模式,对许多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可以分段、分片建立社会化运营的项目,如道路建设、管道建设、旅游项目的建设,都可以吸收社会资本进行运营管理。最后,部分道路、引水管道和旅游项目的建设也可以上市融资,建成后用道路通行收费、用水收费、门票收费等方式建立长期的经济回报机制。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基金的管理团队可吸收一部分全国道德模范参加,以增加管理使用的可信度。

  3、地方治理。生态环境的治理可采用地方、中央和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地方、国家和社会各方力量投入建设。

  从地方来说,除了西部本地的治理以外,可借鉴汶川地震后重建的经验,调动东部经济发达省市参与西部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必要时可以让香港、澳门一起参与。将西部的沙漠、戈壁、荒山作为治理的重点,把河西走廊和塔克拉玛干沙漠通道作为前期治理关键。国家对前期需要治理的部分进行划片,由东部发达省市对上述地块进行承租,实施契约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具体方案为:

  第一,以省(市)对省(区),对租赁地块签订合同,承租期限70-100年,每年向土地所有人或使用人缴纳一定数额的租赁费。省市内再进行划片,承包给各个地级市(区)。以地级市(区)为单位组织戈壁沙漠和荒山的治理。地级市(区)也可以契约化运营,进行招投标,让有经济实力、有经验的单位承包治理。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治理好的戈壁沙漠荒山,由投资治理的地市区开发利用。也可以吸收民间资本参与开发。进入西部地区治理的目标任务要落实到位,十年内一个地区至少要建成一个绿洲和湖泊。承租期内,对承租土地进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土地开发利用,包括工业园建设。承租到期后,双方可以协商续租。

  第二,承租的省(市)对承租的地块,前一至二年进行考察调研,提出环境综合治理报告,报指定的科研机构论证,论证通过后报国家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小组批准;

  第三,东部省(市)的开发要“约法三章”:一要保护承租地区的环境,保护承租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二是非经批准不得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包括淡水;三是不得搞短期行为和不切实际、不可持续的开发项目。

  4、国家治理。一些大型的、跨地区的、难度较大的生态治理项目,由中央统一调度、治理比较合适。国家委托环保部、交通部、国家铁路局等相关部门组织招投标,中标单位负责项目建设。这些项目包括:(一)、中西部的大型公路、铁路建设;(二)、西部地下淡水管网的建设;(三)、罗布泊湿地公园的建设;(四)、塔里木河湿地及两岸的绿化建设;(五)、青海湖淡化工程,并对青海湖周边的生态环境的建设;(六)、河西走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七)继续推进三北防护林的绿化工程建设;(八)、建设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线的东西公路,东起榆林,西至喀什,西部与规划中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至我国喀什的道路、管线相连接,并实施境内道路两侧的绿化工程;(九)、对中西部所有的淡水湖注水,咸水湖加水的增水、淡化工程。

  5、发动中西部农民参与治理,并实施生态扶贫。动员中西部地区的农民有偿治理戈壁、沙漠和荒山。每治理一亩沙漠、戈壁,国家可以给予土地复垦费1000-3000元;保持治理后的生态状况,每亩补助500-1000元。并随着物价上升逐步提高复垦费、管理费标准。荒山的治理参考上述标准补助。也可以规划沙漠戈壁的区域地块,让农民承包进行绿化。这样既调动中西部地区农民治理环境的积极性,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收入状况,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和就业问题,为中西部地区缓解民族矛盾,维护边疆安宁创造条件。

  6、治理目标。治理的目标是西部地区绿化全覆盖。绿化过程中因地制宜,适合植树的植树、适合种草的种草,国家制定治理的总体规划方案,有关省市制定实施的具体方案。

  7、理念的转变。我国改革开放是从东部和南部开始的,人们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一提及改革开放就认为主要是指东部、南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其实我国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以后,西部许多地区同样成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改革开放既是沿海地区的课题,也是西部地区的课题,因此,要把国家经济的重心和增长点逐步向西部转移。随着西部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一带一路”政策的不断推进,西部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必将提上议事日程。同时,还应该转变的一个观念是,一谈西部大开发,许多专家就说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应该慎重对待,结果采取消极态度,使西部大开发成效甚微。事实上西部地区的状况主要可分为两种,一是动植物资源尚存的地区,确实存在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应采用保护多于开发的策略;二是对于那些寸草不生的荒山、戈壁和沙漠,生态环境已经恶劣到极限,对这些地区的改造、绿化和开发不存在对环境破坏的问题。事实上,对那些已有植被的草原,存有少量植被的戈壁和沙漠,也不能一味采取消极的态度,同样需要做好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工作,比如防治鼠害和蝗灾等,应当有所作为,而不是消极等待。

  8、产业转移。随着东部地区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土地成本的加大,我国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失去优势,一些企业被迫转到劳动力成本较低,土地价格较低的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这使我国东部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如果西部生态环境改善,一些加工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西部地区,采取较为宽松的劳动保护政策,就可以继续保持这些产业发展的优势和竞争力。在此,我们可以采取中部和西部区别对待的措施,将适合迁往中部地区的企业迁往中部,将适合迁往西部地区的企业迁往西部,也可以借鉴新加坡在苏州建立工业园的模式,鼓励东部发达的省市在西部建立工业园区,对园区可以自行管理。国家也可以对西部新建工业园区采取优惠政策。

三、解决西部环境治理中的用水问题

  水是西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关键,有了水,西部生态环境就会得到改善。解决水的问题要采取综合的、系统的办法,既要引水、增水,促进降水;又要节水、保水,防止水土流失。但西部大部分地区长期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甚至有的地区降水量逐年减少,可用的地下水水位越来越低。一些地区开采地下水只能加剧荒漠化的进一步发展。改变这一状况可实施以下方案:

  第一,引贝加尔湖的水到中西部地区,绿化中西部戈壁、沙漠,缓解人畜用水紧张状况。解决中西部地区的淡水紧缺难题,引水是重点。贝加尔湖的淡水资源储量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的五分之一,用以解决我国中西部淡水短缺状况不成问题。具体方案是建立多组大型引水地下管道,从贝加尔湖引水经蒙古国至我国中西部地区。采用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等能源,逐级加压提水,穿过蒙古高原,进入我国。在科学勘察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路线。将水引至孔雀河、罗布泊地区;引至塔克拉玛干沙漠,进入塔里木河;管道经过河西走廊至北疆地区,这条管道可以和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合作建设,解决巴尔喀什湖缺水问题。冬季引水可以注入湖泊、河流;春、秋、夏季引水主要用于人畜饮用,灌溉、绿化等。我们已经有成功的南水北调工程,我们也会有成功的北水南调工程。

  第二,建三组大型管线引海水至中西部,此方案已有人探讨。一组管道从渤海引水至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第二组管道从黄海引水沿陇海铁路至罗布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第三组管道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引水至塔克拉玛干沙漠。海水引入中西部后会变成宝贵的资源:一是利用海水建造戈壁沙漠的咸水湖。在罗布泊地区建立湿地公园,可以通过海水和贝加尔湖的淡水混合建设;二是海水进入中西部地区之后可以提取淡水。一部分海水在新建的湖泊中可以用于海水养殖、晒盐,其沉积物也可以作为矿产资源使用。

  第三,充分利用现有的河流,在这些河流中下游雨量丰沛的季节,适当抽取淡水。在七八月份,可在黄河的上游抽取淡水,五六月份,在长江的上游抽取淡水,四五六七月份,在澜沧江的上游抽取淡水。这些淡水可以用于西部河流、湖泊的湖水补给,咸水湖淡化,绿洲建设,人与动物的饮水。在恒河下游水灾泛滥的季节,可以适当抽取雅鲁藏布江的水,补给干旱地区。贝加尔湖的淡水进入我国后,可以和大江大河相连接,在这些江河中下游进入干旱季节时,贝加尔湖的淡水可以补充其水量。

  第四,实施人工降雨和人工增雪工程。人工降雨、人工增雪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可以在西部继续实施。

  第五,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城市排出的废水、污水进行治理,将废水、污水变成中水,利用中水进行绿化,这样既改变了中西部城市的环境,也增加了可用水的渠道。

  第六,实施中西部地区的保水、节水工程,加大保水、吸附水分材料的科研力度。在西部干旱的地区,特别是草原有植被的地区,可以使用节水保水材料。在中西部的绿化过程中要尽量使用保水材料。充分利用草格固沙,草甸保湿保温这样最普通、最简易的方法。可以用草甸对戈壁地区进行覆盖,草甸具有保湿保温的作用,对中西部的植被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塑料薄膜改变了北方人的生活,它具有透光、保湿保温以及阻挡风沙流失的作用,制造可降解的、抗高温的、适合沙漠戈壁的塑料薄膜,同样也可以改变西部的生态环境。西部地区可以建立玻璃大棚、塑料大棚、车间型的蔬菜生产、植物育苗以及其他生产作业,这样可以形成区域内的小气候,增加节水效果。西部建设使用“坎儿井”的历史经验启示我们,在西部干旱地区,可以把生产、生活中的许多设施建于地下和半地下。防止强烈的日光照射、水汽蒸发和风沙侵袭。

  第七,适量开采化石水。在中西部沙漠地区,山区,地下很可能存在丰富的古化石水,在必要的情况下适量开采,可解决人畜和绿化用水之需。

  第八,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采用人工爆破阻挡暖湿气流流通的山脉,开凿暖湿气流流通隧道,将印度洋、北冰洋的暖湿气流最大限度的进入西部地区,增加大气汇水的面积,从而增加降水量。如雅鲁藏布大峡谷可以探讨向北延伸的办法。

  第九,加大科研投入,研究在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特别是能保持水土的植物,为改善中西部的生态环境提供技术支持。

  西部的引水管道建设需要一个过程,前期绿化用水可用火车、汽车等方式运输。绿洲建设离不开淡水储备,水窖建设应先行。西部缺水是从宏观上说的,是一个大慨念,事实上新疆自治区平均降水高于全国;由于冰川融化水的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部分地区地下水位并不低。

四、西部城镇建设

  将一部分军队调入西部地区,作为改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前期可派一至二万军队,中期增加到三至四万,后期增加到五万以上。部队进入到西部地区,可在西安、西宁、格尔木、银川、兰州、喀什、克拉玛依等地区驻扎,作为指挥部所在地。部队进入这些地区后,要进行动植物、气候、环境、法律、文化、宗教和地质等方面的知识培训。

  部队进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维护;参与国家大型项目的建设;保护这一地区的安全,防止“三股势力”的渗透。此后,部队将部分转为建设兵团,参与戈壁、沙漠绿化和城镇建设。他们既可以治理西部的生态环境,又可以保卫边疆安全,成为这些新的城镇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守护着;部分转为武警、部分转为生态警察,维护西部社会稳定和生态、交通安全;部分转为地方,成为社会管理、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城市的建设可以借鉴中东地区沙漠城市的建设模式,也可以参考我国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马兰基地的建设经验。这些地区的土地成本低,淡水成本高,利用风电、太阳能和生物发电可以建立生态城市,形成独特的沙漠戈壁城市风光,也为西部大开发和东部建设向西发展创造范例。

  东部省市在西部建立的工业园区可以与上述部队以军垦、绿化为背景的生态环境建设、城镇建设相结合相配套,建立工业生产和环境综合治理相融合的新型城镇。

五、关于西部淡水管网与绿洲的建设

  西部淡水的管网建设是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西部大部分戈壁、沙漠没有淡水,人员无法进入这些地区。淡水管网建设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在戈壁、沙漠可以铺设地下管道,形成纵横交错的淡水管网。管网用水主要来自贝加尔湖、国内江河引水、地下水和可能存在的化石水。具体方案是:

  1、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淡水管道,管道连接综合服务区,借鉴高速路服务区和古代驿站的经验,充分利用管网建设,在一定距离的管网边建立地下水窖和可供人畜、动物的饮水点。比如从榆林到喀什的道路上可以在路边建设无数个类似的服务区,这些服务区之间由道路、通信、淡水管网相连接,服务区内设立旅馆,边防派出所、车辆维修站和商店等。

  2、在服务区周围进行绿化,形成戈壁沙漠绿洲。对于一些生态环境较好的服务区可以逐步建立城镇。管网连接水窖,通过滴灌、喷灌等方式建立一个个绿洲。有了管网和水窖,中西部的人和动物都可以进入到这些地区,绿洲的建设像星星之火,逐步改变西部生态环境。道路、管网和水窖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越建越密,绿洲也越建越多,直到全部覆盖西部戈壁沙漠地区。

  3、西部戈壁沙漠绿洲的建设可以有计划、分阶段进行,在不同的区域实施。前期准备阶段,可以对适合西部建设需要的树苗、草种、机器设备和建设中使用的材料等进行选择、研究。如对适合戈壁沙漠的管道的设计生产可以委托有关部门先行研究。在中部建立育苗基地,培植适合西部的草和树苗。对取水点进行考察,对地下水进行勘探,对现有的动植物资源进行调查。也可分模块实施:如飞播造林,飞播育草的飞机制造、选购及种子采集;沙漠之中草格固沙的设备生产,以及与东部秸秆处置结合起来的问题。中期可以进行道路、水窖、管道和湖泊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减少进入西部的人员,减少滞留时间,缩短建设周期,增加草、树苗的成活率,可以在东部制造可降解的塑料花盆,在中部水源充沛的地方育苗,填充适合西部的土壤,添加保湿的材料,覆盖保温材料,如粉碎的草木屑等,在西部适合栽种的季节,运到指定地点栽培。

六、西部的生态经济发展

  1、解决能源问题的战略思考。最近,沙特阿拉伯提出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以解决替代能源问题。因为石油、天然气到2050年将面临枯竭,沙特作为石油大国,有这样的战略思维,我们作为人均能源匮乏的国家,更应当早作筹划。中西部有了淡水管网,人员可以进入,戈壁沙漠可以建立大型风力发电厂和光伏电池发电厂,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可再生能源,也可以西电东输,解决东部的用电需求和生态环境。在中西部地区可以通过种植沙桐、胡杨、沙柳等树木,建立生物发电厂;利用环境改变了的戈壁沙漠,大量种植油料作物,通过种植蓖麻子、多籽南瓜等含油植物,提取蓖麻子油和生物柴油。

  从现在开始谋划,把我国西部建成未来的能源基地。这样在世界能源枯竭即将到来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好了足够的准备。

  2、农业和畜牧业新的增长点。海水和淡水引入西部以后,必将使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气候发生较大变化。淡水、海水蒸发后可以增加空气湿度,改善气候,减少风沙侵扰。我们可以有重点地发展中西部地区的农业、畜牧业,扩大养殖的范围和规模。条件好的沙漠地区可以种植花生、红薯、马铃薯等农作物。可以在中西部的山区种植以木代粮的树木,比如栗子、核桃等。淡水湖和咸水湖增多了可以发展渔业养殖、捕捞。通过种植沙棘、枸杞等适合中西部地区的植物,提高经济效益。

  3、加工企业和仓储、物流战略西移。随着西部生态环境的逐步变化,东部省市的一些生产企业和仓储、物流可以部分向西迁移,这样可以减轻东部地区拥堵的状况,改变“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局面。东部地区在西部承租土地以后,可以将东部的人才、技术、资金引进西部地区,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改变有土地的缺少资金开发、有资金的没有土地供应的状况,使东西部经济互补和融合,这也为边疆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提供活力。

  4、开发西部旅游产品前景广阔。随着西部生态环境的好转,可以逐步开发西部地区的旅游产品,发展旅游产业。如再现楼兰古国,西部长城,沙漠古道和雅丹地貌等旅游产品。库布其沙漠的改造和旅游产业的开发已经创造了先例。随着西部淡水湖、咸水湖、绿洲、湿地、沙漠湖泊的建设,也会吸引更多的鸟类和野生动物,必将产生新的旅游资源。

  一些专家担心西部旅游业的发展会带来环境保护的压力,但这也不是无法克服的。比如,可以建立一个制度,所有进入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游客,除了携带自己的饮用水外,每人必须携带5公斤以上的淡水,自驾游携带不低于50公斤的淡水作为通行条件。也可以规定,进入这些地区的游客,每人至少有半天种树或种草的时间。也可以增加部分旅游收费直接转入西部综合治理基金。这样,游客的进入可以为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做出努力,降低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5、据外媒报道,我国准备推行全国性碳交易市场。西部生态环境治理和东部减少碳排放同样可以作为谋取经济利益途径,从而降低西部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本。

七、国际合作

  中西部的开发离不开国际合作。我们可以学习利比亚提取化石水供人畜饮用、建设沙漠绿洲的经验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可以学习以色列在沙漠中建立高效农业的经验,还可以学习墨西哥等国家种植沙漠作物,并开发利用沙漠作物的经验。现代农业的种植已经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种植方法和思维模式。花盆种植突破了土壤贫瘠的问题,无土栽培解决了土壤问题,大棚种植改变了温度和气候对蔬菜和农作物种植的制约。而西方发达国家在现代农业的种植方面有成熟的技术,都可供我们借鉴使用。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