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政策进入“竞争性协调战略”阶段时间: 2017-08-07信息来源:陈 耀 作者:admin 责编:

  2017年7月30日下午,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地区经济发展与区域政策创新”。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荣誉成员陆大道,正式成员陈耀、曹文炼、范恒山、辜胜阻、胡鞍钢、胡存智、李罗力、马晓河、仇保兴、史育龙、魏建国、杨开忠、张军扩、郑新立等人出席会议并作了发言。以下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的发言全文。

 

今天的讨论主题是有关国家区域政策创新。国家区域政策追求的是两大目标,均衡和效率,效率目标也可以说是竞争力目标。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区域政策的演变从改革前30年强调均衡发展,到改革开放以后实行以提升竞争力为目标的战略。到了2000年以后,转变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方针。现在我们国家的区域政策又处在新的调整时期。

 

  我觉得目前国家区域政策的目标正在从“地带”间的协调为主向城市群内部协同为主的政策目标转换。目前最突出的就是正在抓的“一南一北”两个方向的举措。一北就是京津冀协同,设立雄安新区,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南方则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实质也是要促进湾区内部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这样一个政策转变也可以称之为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非均衡协调,或者是“竞争性协调战略”。

 

  在目前的战略背景下,我想提三点建议。

 

1

 

 

  第一,在“地带”间的协调中,要在继续加大对中西部支持力度的基础上,注重南北协调,尤其是加大对东北、华北地区的结构调整的力度,成为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区域性重点。这使区域协调发展内涵的重要补充和完善。目前我们国家的31个省,经济增速最慢的10个省里面,有7个在华北和东北。由于华北、东北地区是重工业集中的地方,又是国有经济占比最高的地方,结构性问题和体制问题交织在一起非常突出,目前成为国内结构调整难度比较大的问题,也是形成南北发展不协调、不均衡的重要原因。在未来的区域政策调整上,应该更加关注“地带”间的南北协调,实现统筹东中西、协调南北方的全方位协调发展目标。

 

2

 

 

  第二,在大都市群的协同方面,要更加注重协同体制机制的创新。“地带”间的协调重点是经济发展,重点是对欠发达地区增加资本供给。城市群内部的协同,关键是制度的供给,解决体制机制的障碍。

 

  目前的重点是两大区域,在中央的强力推动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成效,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型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的突破。这种协同的做法,行政的力量是起主导作用,在体制机制上的创新还不够明显,这样能否给其他地区形成可复制的经验,这是需要重视的。在内部协同的体制机制上,如何形成区域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像税收分成机制,税务总局已经提出了北京产业转移到河北可以实施税收分成的政策意见,但还不是很普遍,首钢和以后燕山石化的搬迁没有这样的政策是难以完成的。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包括采用市场化力量,如通过资本的纽带,跨区域的产权重组,来推动地区之间的协同联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协同更为复杂,是在“一国两制”下协同。这样的探索,更多的应该突出“一国”共识下的两制,在推进市场一体化,特别是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上下大力气,把粤港澳大湾区真正打造成世界级城市群。如果这个方面不能取得突破,这个目标就难以达到。

 

3

 

 

  第三,大都市圈的疏解与提升必须并举。长三角的上海都市圈也在规划疏解非核心功能。与此同时,有一些倾向需要引起注意,不是把中心城区的优势优质资源向外疏解。一定不要以牺牲中心城市、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前提,疏解是要瞄准更高的标准。现在的大都市圈都是强调建设世界级的城市群,关键是核心城市要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大都市圈的体制协同和疏解提升,这是关系我国城市群发展的最为关键的问题。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