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
促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推动形成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的时间: 2017-11-29信息来源:魏后凯 记者 刘丹阳 作者:qgy_admin 责编:
促进四大板块协调发展 推动形成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的新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综合概念,十九大报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分,放在首位的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接着是四个板块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四大板块的协调发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至今仍然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新的时期,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促进四大板块的协调,推动形成协调东中西、统筹南北方的新格局,要谨防在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未得到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又出现大范围的膨胀地区、箫条地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院魏后凯在25日召开的“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五次专题研讨会上如是说。
魏后凯着重谈了以下四方面的情况:
首先是东西差异近期扩大不容忽视。不平衡的发展不是指经济总量、经济密度的不平衡,而主要是指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自2003年以来,东西发展水平差异一直在缩小,这种趋势保持到了2014年,但是近些年来东西发展水平差异又开始扩大,四大区域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变异系数2014年是0.287,2015年扩大到0.291,2016年又扩大到0.308。东部与西部地区间的相对差异,2015年也是扩大的,2014年相对差别是44.1%,2015年扩大到44.8%;东部与中部地区间的相对差距,2015年、2016年都在扩大,这种东西差距近期扩大的趋势不容忽视。
其次是南北增长率的差异日益突出。近年来,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东北经济增长再次陷入困境,呈现出明显的增长不景气状态。2013—2016年期间全国31个省市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是8.3%,东北地区只有5.3%,其增速在四大区域中最低。特别是,2014年东北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只有5.9%,2015年东北地区经济的增长速度是4.5%,2016年回落到2.5%;辽宁2016年是负增长,2017年上半年增长率只有2.1%。整个东北地区2016年增长速度比2010年回落11.2个百分点。由于东北地区经济增长的不景气,带来了东北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12年的8.8%下降到2016年的6.8%,下降的幅度很大。而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在最近两三年不断地提升,由2013年的51.2%提高到52.3%。
然后是投资北上西进趋势减缓并受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投资出现了北上西进的趋势。北上就是投资由南部沿海向北部沿海地区转移,西进就是投资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推进。但是这些年投资北上西进趋势减缓并受到阻碍。东北地区2014年投资下降了2.7%,2015年东北地区投资下降了11.1%,2016年东北地区投资又下降了23.4%,2015年西部地区投资的增长速度只有8.7%,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低。从2011年到2016年,全国投资的增长速度是13.9%,东北地区投资增长率只有0.3%。从实际利用外资来看,前些年外商投资北上西进趋势很明显,但是这个趋势近年来也在减缓。实际利用外资,按东中西三大地区计算,2014—2015年中西部地区所占比重也在下降。其中,东部地区由81.9%提高到83.84%,中部地区在下降,西部地区也在下降,中部地区由9.08%下降到8.27%,西部地区由9.02%下降到7.88%,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到目前为止,西部地区GDP的增长仍然高度依赖投资,这种格局没有得到改变。2012-2016年,西部地区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1.4%。
最后是各地区去工业化现象值得高度关注。近年来,随着中国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东中西部地区都在去工业化,尤其是西部地区在工业化还没有完成的基础上,工业发展比重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11年到2016年,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由43.0%下降到33.8%,下降了9.2个百分点。应该说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其工业化进程还远没有完成。在这种情况下,工业增加值比重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对其经济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要防止西部地区持续东北地区类似的工业“未富先衰”现象。同时,随着东部地区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经济服务化的趋势明显加速。从2010年到2016年,东部地区第二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由57.1%下降到24.0%,而第三产业的贡献率则由40.9%提升到72.9。对东部地区而言,未来制造业尤其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东部地区要实行再工业化,要重视中西部地区的工业化,重视实体经济,依靠再工业化来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