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高质量发展:注重大都市的引领性和辐射力时间: 2019-06-12信息来源: 东中西部发展智库 2019-6-3 作者:肖金成 责编:qgy
今天会议的主题是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在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国际背景下,在中美贸易战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实际上即使不考虑这些国际背景,不考虑贸易保护主义,不考虑中美贸易战,我国的经济也到了高质量发展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过去的40年有很长时间处于短缺经济状态,产品生产出来不发愁销售,因为需求没有完全满足,为了满足需求,企业卯足劲生产,没有卖不出去的东西。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到了供大于求的阶段,而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老百姓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再只是满足数量,而到了追求质量的阶段。所以我们讲不讲背景,都要考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这一点应该成为共识,不能再仅追求数量、仅追求规模、仅追求速度,要追求高质量。传统上的高质量就是产品质量,产品质量就是经久耐用。现在讲高质量发展,不仅仅是产品的高质量,其内涵要丰富得多。我讲几点看法:
第一、工业的高质量发展,除了产品质量外,还包括生产过程的高质量。要提高技术含量,少投入,多产出;减少浪费,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效益更高,追求高效率和高效益。
第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农产品的安全性。多生产绿色和有机的产品,而不是靠化肥和农药提高农产品产量,这也成为全国的共识。但高质量的产品如果卖不了高价格,农民收入得不到提高,农民就不会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表面上很简单,大家都生产绿色产品就完了吗?生产有机的,大家都放心,都觉得好,但是,生产绿色产品、有机产品要增加成本,产量也会降低,价格能否提高?消费者愿意花较多的钱买放心的产品,但怎么识别,怎么让他们相信?。如果没有品牌,消费者就难以识别。所以要追求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破除体制的瓶颈,需要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现在是一家一户生产面对一家一户消费,生产过程无法了解,也无法监控。所以我认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体现在服务质量提高和风险控制。现在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从产业结构来讲,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指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降低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比重。但服务业的质量是值得担忧的,服务业包括金融业、物流业、旅游会展业等,都存在很多问题,金融风险问题、物流成本问题、还有国际贸易问题,尤其是出口产品多数是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很多是贴牌产品。这些都是需要研究探索,需要体制创新,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四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哪里?很早以前我提出来“三集”主义,一是集中发展。集中发展还是分散发展到现在认识也没有统一,集中发展好还是分散发展好?绝大多数区域经济学者认为集中发展好,但是非区域经济学者却认为分散发展好。分散发展就是遍地开花,齐头并进,大家齐步走,很难实现高质量发展,因为空间越分散,基础设施成本就越高,配套能力就越低,质量就越难提高,所以我们强调集中发展。比如我们提出重点支持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集聚产业和人口,尽快发展成为大中城市,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改变中心城市“小马拉大车”现象。但是强调集中不是也不能集中到一个城市,不能集中到一个区域,所以我们提出了“多极化协同发展”,在一个区域相对集中,不能都集中到东部,都集中到沿海,在中西部也要发展相当数量的大中城市。在一个较小的区域内不能只追求城市数量,要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二是集群发展。现在社会各界非常关注城市群,城市群就是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集中有相当数量、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城市,有大都市、有中小城市、有众多小城镇,功能互补,分工合作,形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经济共同体。但现在有的区域有的省,个别城市规模非常大,集聚度非常高,“一市独大”,但是周边的城市发展不起来,应通过城市群规划让多个城市都能够有发展的机会,能够集聚产业,成为大都市的“二传手”。还有产业集群,产业喜欢“扎堆”,因为产业需要相互配套,既有“前向”,也有“后向”,同类产业也会“扎堆”,虽然有竞争,但可以相互学习,有利于推陈出新。产业是城市的支撑,如果没有产业,城市很可能变成空城,产业集群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三是集约发展。就是单位面积要有更多的产出,集聚更多的产业和人口。因为我国的耕地是短缺的,人口将近14亿人,我国的面积虽然很广阔,但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不到30%,空间有限,我们不能把这些空间全用来建城市,所以我们要集约发展。区域高质量发展就要集中发展、集群发展和集约发展。
第五是城市高质量发展。区域不是空的,区域中有城市,有农村。城市是区域的标志,是现代化的标志,一个区域要由城市来引领。城市如何高质量发展,一是要紧凑,现在一些城市建设很分散,追求大广场、宽马路,稀稀拉拉不紧凑就会浪费土地资源。二是要低碳,实际上紧凑是低碳的前提,你不紧凑怎么低碳?所以低碳的前提就是紧凑,应尽可能减少消耗,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尽可能减少排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三是要智慧。城市越来越大,给管理者和居民均带来挑战。现在有了互联网,将来还有物联网,城市管理水平会有大幅度提高。提到城市,根据区域经济学者的研究,城市规模会越来越大,我们是全世界人口第一大国,会出现多个上千万的城市。由于大城市的极化效应,还由于行政的分割,大城市只对自己的辖区带动,对周边辐射带动力弱,形成了区域的落差,甚至是悬崖式落差。但是城市越大不一定越好,大城市会出现“大城市病”,大体现的是数量和规模,好体现的是质量。不让城市规模太大,有什么办法?我们认为,通过规划建设都市圈和城市群,让大都市带动周边的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都市圈追求同城化,城市群追求一体化,注重大都市的引领性和辐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