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发挥四大区域板块对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2020年我国区域发展进展和2021年发展展望(下)时间: 2021-02-05信息来源: 国宏高端智库 2021-01-22 作者:贾若祥 王继源 汪阳红 窦红涛 责编:qgy
图1:四大区域板块主要发展方向
01
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促进中部地区加快高质量崛起
中部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较高、发展潜力空间较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独特优势。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湖北、山西、安徽、湖南等中部四省考察,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近两年总书记调研足迹已遍布中部六省。2020年,中部地区经济表现出强大韧性,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同比增长1.4%,除湖北外的中部五省同比增长3.0%,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0.7%,除湖北外的中部五省增速均超过4%,山西、湖南、江西增速超过7%;安徽、山西、江西、湖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超过4%。加快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国务院印发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同意设立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全年中部地区货物贸易出口总额2318亿美元,增长15.1%,占全国的比重达到8.9%。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在武汉长江存储研发成功,合肥长鑫国产内存颗粒正式商用,“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研制成功,2020年湖北技术合同成交额逆势同比增长16%,湖南技术合同交易额增长近50%,安徽高新技术企业已达8559家,较上年净增1923家,中部地区R&D经费投入强度有望达到1.8%。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充分对接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重大战略,承接传统产业转移和新兴产业布局。2013-2019年江西引进广东省项目投资1.34万亿元,占江西引进省外资金的25.9%,2020年前10个月该比重进一步提升至28.2%;2020年,沪苏浙在安徽投资增长16.7%;占全省比重53.1%,同比提升1.9个百分点。
图2:四大板块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增速
数据来源:Wind数据
2021年,中部地区要发挥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实体经济根基,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同东部地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人才链的合作共建,积极承接新兴产业优化布局和传统产业有序转移,打造一批产业集中承载地。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省会城市的营商环境向北上广深看齐,普通地级市营商环境向省会城市看齐。要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对接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城市群,在与三大城市群毗邻地区培育一批畅通国内循环、促进东中部地区联动发展的节点城市。要扩大高水平开放,推动优质产能和装备走向世界大舞台、国际大市场,把品牌和技术打出去。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推动山西资源经济转型发展,建设美丽中部。
02
围绕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促进西部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
西部地区是拓展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空间,扩大内需潜力较大,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战略腹地功能。前三季度,西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预计增长3.4%左右,增速为四大板块之首。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赴西部地区云南、陕西、宁夏考察,出席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2020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全文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要求西部地区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2020年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坚定不移推动大保护,《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土高原生态屏障、川滇生态屏障等重点区域。深入实施大开放,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广西百色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24万列,同比增长50%,其中新疆进出境中欧班列突破9600列;开行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3600列,同比增长73%。全年西部地区货物贸易出口2152亿美元,同比增长8.5%。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增强,前11月西安、重庆、贵阳、成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达7.2%、5.5%、5.5%、4.4%,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地区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高地,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左右,增速自2009年一季度以来持续保持主要区域最高。
2021年,西部地区要继续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发展口岸经济、通道经济,促进新疆、内蒙古、广西、云南、西藏等沿边省区开发开放。要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牢固树立一体化发展理念,在统一标准、加强衔接、提升便利度等方面尽快取得突破,在制度创新和利益分配上加快探索,推动重庆主城都市区建设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推动泸永江、万达开等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发展。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广西、贵州、云南等省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实现与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要持续推动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陕西等倚能、倚重、倚化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多元化发展,逐步破解产业结构过度单一的结构性矛盾,统筹推动能源结构、交通结构等调整,为国家碳排放达峰作出重要支撑。
03
强化创新驱动能力,发挥东部地区在现代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
东部地区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压舱石”,也是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示范引领和枢纽带动的功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区。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蔓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东部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冲击和考验前所未有。稳住外贸基本盘,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外贸稳外资工作的意见》,沿海出口大省及时调整产品结构,抢抓防疫物资和“宅经济”产品生产,出口增速逐月回升,全年实现货物贸易出口总额20876亿美元,同比增长2.7%。外资规模逆势增长,各地区加大引资力度,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市场准入负面清单(2020年版)》比2019年版清单再减8项,《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总条目比2019年版增加127条,前11个月,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增长3.3%、9.6%、10.1%和12.8%。2020年前三季度,东部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万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全年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新活力持续释放,北京、上海、粤港澳三大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前11个月北京大中型重点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增长14.7%,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输出到京外区域占比70%左右,体现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上海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16.8%,PCT专利申请量增长24.1%;深圳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6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图3:东部地区出口累计增速
数据来源:Wind数据
2021年,东部地区要加强原始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聚焦“卡脖子”问题和关键共性技术开展集中攻坚,加快构建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湾区经济。要提升参与国际竞争水平,抢抓RCEP协议、中欧投资协定签订机遇,大力优化进出口贸易和双向投资结构,不断提升在国际规则制定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上先行探索、率先示范,持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04
围绕五大安全,进一步提升东北地区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地位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目前东北经济转型处于关键期,由于产业结构相对单一,资源和重工业占比高,这几年工业拉动力在减弱,经济增长更多依靠第三产业的带动,新冠肺炎疫情对服务和旅游消费领域冲击较大,一定程度对东北经济产生影响。2020年前三季度,黑龙江、吉林、辽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降幅为两位数,东北三省地区生产总值下降0.7%。东北地区聚焦五大安全精准发力,服务国防安全,通过兴边富民,促进边境城市集约高效发展,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公路大桥具备通车运营条件。保障粮食安全作出贡献,启动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683万吨,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20.4%,其中黑龙江粮食产量喜获“十七连丰”,吉林粮食产量连续第八年保持在700亿斤以上。守住生态安全底线,前11个月辽宁全省主要河流优良水质比例72.1%,比2016年上升25.9个百分点,小兴安岭重现“虎啸山林”的景象。重装制造业力撑产业安全,辽宁前11月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由负转正,增长0.4%,黑龙江前10月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长11.9%,一重集团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3.6%,沈鼓集团前10月营业收入增长31.7%,哈电集团全年营业收入增长2.7%、利润增长22.9%。筑牢能源安全闸门,大庆油田全年完成油气当量4303万吨,保持油气当量4000万吨以上持续稳产。
2021年,东北地区要继续围绕“五大安全”定位,提升东北地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主动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好粮食安全,加强传统制造业技术改造,依托良好生态环境大力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冰雪经济等新增长点,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推动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要促进空间紧凑集约高效发展,增强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等中心城市的集聚引领效应,培育现代化都市圈。要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多吸引跨国企业到东北投资,支持和爱护本地和外来企业成长,吸引南方炎热地区居民到东北投资避暑。
05
南北分化延续深化,要客观认识妥善应对可能的进一步分化
2020年末,南北分化又一次引起社会关注,各方注意到北方省市的全国经济位次相比十年前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滑。2013年以来持续的南北分化已经从经济增速差距演变为经济总量差距、发展水平差距。增速差距连续7年保持在1个百分点以上,2020年前三季度,南北方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1.1%和0.8%,如果把受疫情特殊影响的湖北从南方剔除,南北增速差距则从0.3个百分点扩大至1.2个百分点。全国增速超过2%的省区市共有15个,北方仅有甘肃、宁夏、新疆3个省区。总量差距为1952年以来最大,2019年北方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为35.4%,2020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35.2%,为建国后有统计的最低值。发展水平差距明显拉开台阶,预计2020年北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8800美元左右,已经明显低于南方地区(约11500美元)。
图4:不同年份南北方GDP占全国比重(%)
数据来源:Wind数据
注:2020年为前三季度数据
图5:南北方人均GDP
数据来源:Wind数据
南北发展问题的原因复杂多样、众说纷纭,包括国际价格冲击、传统产能过剩等周期性调整;新产业体量偏小、创新投入不足等结构性矛盾;国企改革滞后、政府放管服不到位等体制性障碍;市场意识不足、计划思维较重等观念性偏差;气候寒冷干燥、航运条件差等自然地理差异。决定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究竟是什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经济发展的创新决定视角来看,南北方创新领域的分化远早于经济增长的分化,从1990年开始,北方创新投入地位下降已经持续了三十年,长期的创新投入不足,在知识经济时代必然最终反映到经济增长的差距,解决南北发展问题也必须从创新入手,加快北方地区向创新驱动增长模式的转型。可喜的是,前11个月,山东新一代信息制造业、高端装备产业、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6%、8.7%和8.4%,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2个、4.3个和4.0个百分点;河南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5%,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0个百分点;陕西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6.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1个百分点。
图6:北方地区研发经费支出、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份额
数据来源:Wind数据
2021年,要客观认识可能存在的进一步分化,把南北发展问题摆在区域协调发展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系统性研究。要打造南北贯通的战略通道,推动京沪、大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安-成都-重庆西三角等纵向经济轴带发展,促进南北更高频率、更高密度的要素对接、人才交流、观念碰撞。要打造引领北方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推动京津冀、山东、辽宁围绕环渤海地区加强产业分工、创新协同和对外开放,形成强大的湾区经济。要持续推动创新转型,通过科技赋能、数字赋能、人才赋能,全面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企业载体、产业结构、体制机制、文化氛围。要改善北方地区的营商环境,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