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综合改革试验区渐次推开 重在开发开放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朱菲娜 作者:admin 责编:

 

 

    改革开放后,我国沿海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先是深圳经济特区“带火”珠三角地区;然后上海浦东新区开发拉动长三角地区;新世纪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建立,又为环渤海地区和北部湾两地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国家推出了多个区域规划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009年前,通过的区域规划和改革试验区主要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总体规划;成渝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总体方案;天津滨海新区发展规划(版图扩充);上海浦东新区发展规划(版图扩充)等。

    “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对区域发展的指导,区域政策已逐渐成宏观调控的新手段,通过实施积极区域政策,有利于培育经济新增长极。”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说,区域规划重点在于科学发展,而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在开发开放。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为进行包括经济改革在内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而选定的地区。 

    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总体布局出发,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区域发展的新模式,由此揭开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新篇章。

    从发展态势来看,上海浦东新区在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着力较大,并取得明显的进展。浦东综合配套改革所采取的新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未来的方向。

    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颁布《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之后的又一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明确天津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意见指出,天津滨海新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并从天津滨海新区的实际出发,先行试验一些重大的改革开放措施。

    天津滨海新区尤其关注打造“北方经济中心”所需要的管理体制创新,重点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创新、建设东疆保税港区、改革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管理体制等。

    天津滨海新区对于振兴东北有着重要意义,设立试验区的目的就是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增强地方政府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高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最终推动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同时,着力转变新的增长方式,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发展临港经济。目前,临港工业区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其发展目标是形成世界级的修造船及大型港航机械设备修造基地、高增值关联产业发展区,最终成为海上工业新城。银行、证券和保险业等金融改革创新也开始在滨海新区起步,不少重大金融改革项目已经安排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2007年6月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重庆市和成都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重庆和成都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特点,城乡差距大,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地区。因此,这两个地区都将改革聚焦于城乡统筹发展,突破城乡制度藩篱,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提供经验。

    2007年12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两地“根据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围绕“两型社会”展开探索,着力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避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形成人与自然之间良性互动、和谐发展的局面。《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的构想。而根据湖南省政府公布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作为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的地方,长株潭城市群不仅要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总量,更要在环保和生态方面率先取得突破。

    此外,尽管没有国家颁布的正式“身份认定”文件,但是深圳已经获得了足够分量的授权,成为相对独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实际上,早在2005年11月,深圳就起草了《深圳市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其在“十一五”规划中更是提出,要“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总体部署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围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三个重点领域,集中力量改革攻坚”。2007年,深圳的综合配套改革更加重视民生问题,突出增进民生福利,推出十项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涵盖就业、教育、医疗、养老、劳务工医保、社会救助、住房保障、食品安全等有关民生的各个方面。

    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并作为我国第一个“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全面拉开建设开发序幕。

    “就中国整个沿海经济布局而言,北边渤海湾有天津滨海新区,往南到华东有长三角,再往南到华南有珠三角,唯独北部湾是我国沿海经济发展链条最后一环,也是最薄弱的一环。”肖金成说。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战略地位在于它的地理优势:对内是西南地区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对外是双向连接中国与东盟尤其是泛珠与东盟最便捷的国际大通道,是促进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的重要桥梁和战略枢纽,是我国西南地区、中南地区走向东盟、走向世界的门户。

    然而,与其他沿海经济区相比,正是因为北部湾地处西南边陲,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高新技术产业薄弱,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份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一些东盟国家极力加快发展,对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构成外部竞争压力。

    北部湾若进一步加强在财税、金融、土地、人才开发、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最终它将成为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中国沿海发展新的一极。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