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长三角:转型升级成为重头戏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郭锦辉 作者:admin 责编:


  

三大定位

本报记者5月24日从国家发改委获悉,国务院日前已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这个规划的战略定位,在目前所有的区域发展规划中是最高的。它代表着中国未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方向。”长三角“十一五”区域规划编制专家组成员之一、华东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长乐5月24日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力争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郁鸿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国际门户要求上海加快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国际性中心的建设。全球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要求两省一市从原来单纯的制造业发展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并重,在全国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世界级城市群主要解决东部沿海能够形成城市功能,并在创新过程中完成形态转型、功能转型、和创新转型。

“从人口规模、城镇数量、经济总量等来说,我们已经完全达到世界级城市群的水平。现在比较差的是经济运行的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社会发展的水平。”徐长乐认为,关键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

“发展世界级城市群,要安排好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城市化之间的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群,同时合理规划规模体系,以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许多弊端。”郁鸿胜建议。

转型升级成重头戏

当前,长江三角洲地区面临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着力推进改革攻坚等方面的繁重任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规划》要求,长江三角洲地区要着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一体化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与北京和广州相比,上海第三产业的高度太低。这一问题对整个长三角是重大制约,把所有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空间堵死了。”徐长乐认为,整个长三角的制造业比重太高,服务业始终滞后于制造业的发展,城市化始终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而打破现状的最关键环节就是整个区域的中心城市——上海。  

“当务之急是上海要承担中心城市应有的战略定位和尽快实现产业转型。上海一定要始终不移地坚持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方针。钢铁、普通石化等传统服务业、二产制造业应该尽快转移,集中力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徐长乐说。

过去,长三角整体的自主创新水平,特别是在企业自主创新方面,无论科技人员力量还是每年的经费和成果占比,都走在全国的前列。在徐长乐看来,目前有两个方面因素正对整个长三角的企业自主创新产生冲击。

首先,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以往比较依赖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本土企业自主创新的优势和能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大批科技资源沉淀在社会之中。这使得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是最优的,但是整个城市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并不占优,与深圳、北京有明显落差。

其次,从科技体制看,产、学、研的合作机制并没有真正形成,如何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进步的主体,尚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作为迈向世界级都市经济圈的中心城市上海,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不断弱化生产制造功能,不断强化服务、管理、集散、创新等其他城市职能,真正体现综合性、世界级的世界城市的作用和地位。”徐长乐说。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