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寻求区域发展良方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童彤 作者:admin 责编:
近日,为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高水平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规范开发区扩区工作,安徽正式出台《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省级开发区扩区暂行办法》,其中明确提出,对于发展较好但受区域限制的省级开发区,将支持其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形式进行扩区。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飞地经济模式的探索有助于建立中西部发展和东部产业转移的新平台,从而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但在探索飞地经济的过程中,要防止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通过此种模式转移到中西部。
资源要素获有效整合
据记者了解,包括广东双转移产业园区、江苏以及浙江等多个产业园区都通过飞地经济模式对产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推动,其地方资源要素的整合也越发趋向合理。
飞地经济对区域资源要素有整合意义,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贾若祥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A地与B地以飞地经济模式进行合作,A地有资金但区位条件差,B地区位条件好但没资金,两地通过合作,可以集中资金、资源等优势促进两地经济发展,最终形成双赢局面。
“产业落实到飞地所在地,当地的财政税收同样会有所收益,同时也可以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拉动当地资源向优势产业转移,对不适合发展经济的地区,其生态环境也可以得到保护,从而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贾若祥强调,飞地经济模式有助于资源要素在更大区域范围内有效优化配置。
但对不同产业采取不同的飞地经济模式也是需要予以区别对待的,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陈秀山对本报记者表示,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能否完全采取飞地经济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进行分析。
模式不同影响各异
据记者了解,现有的飞地经济模式有两种:优势互补型和产业梯度转移型。对此,贾若祥认为,优势互补型较之产业梯度转移型,对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国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更大。
“以产业梯度转移的模式推动中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对平衡国家区域经济是有积极意义的。”贾若祥强调,我们可以大力推进劳动密集型和适合于当地资源开发的产业以飞地经济形式存在,但要避免以飞地经济模式来转移高能耗、高排放产业。
飞地经济赋予生态意义
据记者了解,目前对飞地经济的制约因素主要存在于制度层面、观念层面以及管理层面。
对此,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黄征学对本报记者表示,飞地经济模式是探寻跨区域发展的良方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观念也会逐渐开放。
“对落地项目的管理也是东部与中西部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人才、理念以及市场层面都需要双方共同协调。”黄征学补充说,从未来发展来看,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是产业转移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
“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产业发展所需资源的可持续性供给是非常重要的。”陈秀山说,未来区域发展不论采取怎样的方法与模式,都不能以牺牲区域生态环境为代价。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