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十二五”中国区域格局将发生变化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范思立 作者:admin 责编:

    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理性地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重点转向质量和效益上

 在18日举行的中国经济前瞻论坛上,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王一鸣在总结中国“十一五”期间的区域发展时表示,第一,区域差距扩大的趋势在趋缓,从2008年开始,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速都超过了东部地区,今年前三季度依然呈现这样一个格局。第二,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度提高,首先它表现为向大都市圈的集聚,其次是向城市群的集聚。第三,区域的分工还在强化,总的表现为沿海和中西部的产业差异性在扩大。第四,过去5年中国采取了对特殊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包括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型城市以及生态功能区。第五,与周边的次区域合作也在全方位展开,包括与中亚的油气合作,与东南亚的泛亚铁路建设,与俄罗斯西伯利亚油气合作,这种次区域合作正在进入新的阶段。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还会进一步强化。

但是,王一鸣认为,目前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区域间的基本公共服务差距巨大;区域的无序开发问题仍然存在,发展方式还没有完全转型,对资源、环境的影响依然很大;一些落后地区依然面临诸多的困难;区域发展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包括财税机制等。

王一鸣指出,虽然中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但是“十二五”期间的区域发展同样面临着很多新机遇。

一是内需市场在加速扩展,这会使中国的区域格局产生相应的变化。原来中国重视拓展国际市场,沿海在拓展国际市场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从内需来看,今年的零售额要超过15万亿元,达到2万多亿美元,美国是10万亿美元,我们比美国的规模要小很多,中国会逐步超过美国,现在在内需市场加速扩展的情况下,对中国的区域发展会有重要影响。

二是城镇化加快对中国发展也会形成新的推动力。我们46.6%的城镇化率还达不到全球的平均水平,更何况城市人口里面还有相当部分是没有完全城市化的,比如在城市居住半年就可以计入城市人口,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城市化。怎么样提升我们的城市化率?这对区域发展格局会有很大影响。

三是高速铁路网的建设会对区域发展形成很大影响,它表现为内陆的一些中心城市的地位会迅速上升。未来五年中国将基本建成快速铁路网,届时将覆盖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以后这些城市都用快速铁路连接起来,城市间的行政边界就会被打破。而且,内陆铁路的运量占比也在提升,会对内陆发展形成积极的影响。这些对中国的区域发展格局也会形成很大的影响。

四是内陆地区开放开发正在加快。从最近这几年看,内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率明显比沿海快,包括外商直接投资增速也在加快。

五是比较优势在区域间转移,中国区域之间存在差异,内陆地区承接了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从而将中国的增长周期拉长。

王一鸣透露,“十二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的政策框架有十方面内容:坚持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而且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积极培育若干带动力强的发展轴带,比如沿海发展轴的重点是转变发展方式,京港铁路轴带应该打通南北纵向的经济带等;重点城市的群集发展,包括现有的沿海城市群发挥其参与全球化竞争合作的作用,在内陆地区再培育一批新兴的城市群;五是促进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尤其是能够在内陆地区发挥比较优势的产业;加快发展贫困地区,“十二五”期间中国的绝对贫困人口能不能完全消除,还要再研究;推进重点地区的区域规划工作,这对引导区域的科学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形成符合主体功能区要求的区域政策体系框架;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其核心是财税体制,也包括资源要素价格怎么理顺,这对区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中国积极开展多层次的次区域,甚至跟周边的国际区域合作。

王一鸣强调,“十二五”期间的区域发展的关键是如何理性地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重点转向质量和效益上。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