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

四川劳务输出首次省内超省外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李秀中 作者:admin 责编:

        四川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414.6万人,其中,省内输出1291.9万人,省外输出1117.3万人,首次出现省内输出农村劳动力超过省外输出的转变。

  省内输出首次超过省外

  在过去10多年里,四川的劳务输出快速增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00年,四川全省流出省外人员大约为600万人,2010年达1050万人。

  不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产业转移和四川灾后重建,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纷纷落户、新兴产业和基地不断建设,作为人力资源大省的四川,也正转变为用工大省,就业机会增多,农村劳动力东南飞的现象出现变化。

  《2011年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总量达到2300.5万人,比上年增加54.6万人。转移输出的农村劳动力中,省内转移1091.7万人,增加77.8万人;省外输出1205.2万人,减少21.4万人,这是四川省农村劳动力省外输出首次减少。

  “拐点”在2012年出现。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说明中国区域经济结构变化在深化,产业转移结果逐步显现,沿海地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进入到运行阶段,就业能力释放出来。不仅是四川一些大中城市,一些县城也有就业扩张的态势。

  不仅如此,四川从以基础设施、民生工程为主的灾后重建向产业振兴转换,对口援建变成对口合作,这样的转换过程,形成灾区产业发展的比重增加,在劳动力就业方面更具吸纳作用。比如在北川、安县等产业园区陆续进入投产,就业规模也在扩张。

  郭晓鸣还认为,中国整体上进入农民工的代际转移拐点,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外出、现在40~60岁的老一代农民工逐步从沿海地区回归故里,他们不一定回到农村,而是回到县城就近就业,可以称为“二次外出”,这也是四川省就业增加的一个结构性因素。

  还有一个可能的因素是沿海地区产业发展的变化。“沿海地区提供相对更好的就业条件并不是一种增长的态势,而低端就业机会对四川农民工的吸引力在下降。这是一种推论,没有去做调查。”郭晓鸣表示。

  挖掘比较性人口红利

  在沿海民工荒以及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四川作为全国最主要的劳动力输出省份,其劳动力输出相对减少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郭晓鸣认为,省内输出超过省外输出的变化是一个节点性的,总体上说,四川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会缩小,但是短期内不会有根本性变化,沿海地区更发达、发展空间更大,对新生代劳动力总体的吸引力不会减弱,他们还会走父辈的路,走向更发达、更能实现梦想的区域。

  不过,人口红利下降也是事实。四川省社科院根据《四川省统计年鉴》分析认为,2011年以后四川省新增劳动力将出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十二五”时期农村新增劳动力将从2011年的116万人逐年减少至2015年的94.5万人,年均递减速度为4.5%。

  郭晓鸣表示,劳动力在中国看成是一个包袱的阶段已经过去,结构性短缺在多个角度已经显现出来,对于四川这样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区域来说,劳动力从向外输出转变到一部分留在本地就业,对四川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动力而不是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