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区域经济

湖南:县城提质扩容破题新型城镇化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晓红 郭志强 作者:admin 责编:

    以做大、做强县城作为突破口,助推县城提质扩容。未来5年,湖南40个重点县 (市)将按中等城市规模和标准规划建设。
本报记者 王晓红郭志强

    日前,记者从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获悉,湖南新型城镇化已迈入发展快车道。2012年,湖南全省城镇化率达46.5%,较5年前提高6.05个百分点。但作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节点,湖南全省87个县城城镇化率仍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县城低城镇化率是湖南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短板。

    “今年,湖南城镇化率要提高1.7个百分点,并把工作重点投向87个县城,将县(市)城提质扩容作为完成这一目标的突破口。”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高克勤认为,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化率,就要把做大、做强县城作为突破口,争取用5年左右时间,将40个县城区建成人口规模超20万人的中等以上城市。

    提质扩容,拓宽县城发展空间

    近年来,千城一面已是城镇化广被诟病的一大弊端。“要治城市病,就必须因地制宜、高起点制定县城发展规划,并在制定城镇规划时,利用地理优势、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利用当地自然禀赋,顺势而为,杜绝千城一面。”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乡规划处处长易小林说。

    “要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就要始终把集约、智能、低碳、绿色指标植入县城开发的各个环节。”湖南大学、湖南城市规划设计院的专家认为,随着全省新型城镇化主框架的拉开,湖南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理念也应与时俱进。

    而从城市扩容角度来看,县城离乡村较近,房价不高,且进入门槛低,这也将成为农民进城落户的首选,更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点。

    在高克勤看来,要提高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县 (市)城建设,就要坚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并重原则,重点解决城市建设“重外延、轻内涵;重建设、轻管理;重地上、轻地下”的问题,规避 “城市建设通病”,打造宜居、宜业,优美、便利的生活环境,不断增强县城承载力和吸引力。

    据一些专家测算,如果每年每个县城增加几千到1万人口,湖南全省就可增加50万至80万城镇人口,加上长株潭和其他中心城市,湖南城镇化率年提高1.7个百分点的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湖南未来新型城镇化建设也描绘了一幅蓝图:以做大、做强县城作为突破口,助推县城提质扩容。未来5年,湖南40个重点县(市)将按中等城市规模和标准规划建设,其中,耒阳、醴陵、宁乡、浏阳、祁阳、长沙、邵东7县(市)要按50万人口大城市规模和标准建设。

    下沉产业,中联模式受关注

    “湖南87个县(市)城镇化率还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是差距,更是希望。”高克勤说,湖南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以城聚产、产城带动,实现农民有序转移以及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提高城镇承载力。

    而吸纳更多农村人口进城,前提是必须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大城镇建设投入力度。根据测算,每增加一个城市人口,需要8万—10万元市政基础设施投资。如果湖南全省每年增加110万城镇人口,则需要资金1000亿元。

    日前,被广为热议的中联模式便是湖南借助大型企业下沉产业,入驻中小县城,用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一个路径选择。近年来,中联重科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在产业布局上有意向城镇推进。

    以中联重科在常德市灌溪镇主机和配套园为例,2012年,其产值为120亿元,创造了全镇78.1%的工业总产值和67.4%的税收。灌溪镇有居民3.5万人,其90%的劳动力实现了在当地就业,其中有1.2万人成为产业工人。昔日的农业小镇已成长为“中国塔吊第一镇”。

    实际上,以长沙为起点一路向西,中联重科在长达267公里的沿线,形成了一条平均每隔35公里就有一个园区的工业走廊,一座座昔日破旧冷清的小镇脱胎换骨,一座座工业新城也呼之欲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