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中西部地区应做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一鸣 作者:admin 责编:

 

    近几年来,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经济增速开始反超东部地区,但这一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前不久,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实地走访山西省忻州市十三个区县的一些产业项目,了解到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赶超过程中存在一些现实障碍。中西部地区究竟该如何抓住机遇,加快区域产业转型速度,推进城镇化进程?为此,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他认为,现阶段中西部落后地区以投资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应将资金投向符合国家政策、低排放和低污染的产业;而从长期发展看,中西部地区要做好规划,厘清政府、企业和社会的责任。

    中国经济时报:随着沿海地区产业加速向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渐显现,这种发展方式在现阶段是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侯永志:现阶段中西部地区通过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欠发达地区求发展首先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者都离不开投资,比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条件等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发展模式的考量,不在于是否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最核心的问题在于投资发展什么样的产业。

    我认为,欠发达地区在投资产业时应有所甄别和选择,要看清大势,不能逆大势而动,投资前要先弄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把握我国目前的产业状况,各个产业未来发展的前景,弄清楚哪些产业存在产能过剩,哪些产业是国家扶持政策鼓励发展的,进而调整投资方向。要投资符合国家要求、对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少的产业。

    其次,欠发达地区需要考虑自身的产业基础和工业基础,清楚地认识到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能够嫁接沿海城市的哪些产业。目前的现状是,大部分欠发达地区产业基础普遍不好、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冲动较大,但谋求经济发展需要做长远规划,不能慌不择路。如果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将会得不偿失。

    最后,在选择发展的产业时应该走高端路线,避免低端领域的无序竞争。

    中国经济时报: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各县区产业基础相差无几,容易形成区域产业格局雷同的问题,如何避免无序发展、形成发展合力?

    侯永志:现代多数产业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项目投资讲究规模效应,如果缺乏大规模的投资就很难形成规模效应,难以从激烈的竞争中获胜,尤其是制造业,对产业规模化发展的要求很高。因此,地方政府需要整合区域内的资源,提升产业的发展规模,而不是让区域内的几个县市之间互相在低端领域中竞争。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应立足于全省(市、区)做顶层设计布局产业,而不是简单地鼓励每个县市上马一些小项目,要起到协调作用,避免各个县市各自为战。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需要在扎实研究的基础上做规划,并确保大部分的规划能落到实处,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完善。某种程度上,一个好规划的落实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作支撑。

    中国经济时报:地方政府应具体做什么?

    侯永志:地方政府的作用要强调两个“适”:一是要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通过适当的市场竞争来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

    二是政府要适度引导,政府和市场要分清各自的角色,比如在一些养羊大市,几个县同时发展养羊产业,地方政府应该设立一些公用机构来解决饲料购买、市场开拓以及羊的品牌创造等问题,着力于协调、沟通,调动几个县抱团统一采购,通过价格谈判来降低成本和共同开拓市场等,而不是简单地考核羊养得怎么样。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各个地区的企业都在谋求转型,特别是对于一些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型城市,企业转做其他产业的现象非常普遍,但是很多资源类企业转型做第三产业并不成功,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侯永志:资源企业转型做第三产业不成功和企业缺少很好的谋划有关系。企业规模较小时转型可以“跟着感觉走”,上规模的企业再进行投资时就需要谨慎,就需要做计划。比如一些地方做矿产的企业转型做旅游,需要摸清我国旅游市场的空间、各行业企业的平均利润率,进行深入研究后再确定投资方向,将有利于帮助企业转型。

    一些有剩余资金的矿产企业可以投资高精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比如集成电路、机床设备等,用先进的产品替代进口。我认为企业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不仅有利于自己,同时对国家发展有很大促进。

     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需要做的是提供一个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比如建立工业园区、上马示范项目,引导企业投资转型,告诉企业市场缺什么,我国需要什么。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生产了11.8亿部手机,3.5亿部计算机,1.1亿台彩电,但其中核心芯片的80%和液晶面板的70%都依赖进口。钢铁年产量7亿吨,但每年需要进口7000万—8000万吨高级钢材。这些进口产品所在的行业,都是企业转型时可以关注的产业。

    中国经济时报:发展区域经济需要高端人才,经济落后的地区大多面临较严重的人才瓶颈,如何破解人才难题?

    侯永志:中西部地区要想留住人才,要有一个好的薪酬待遇,并为人才提供广阔的事业平台。从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现状看,引进单个人才不如构建一支人才队伍,打造一个好的工作平台。

    同时,不少经济落后地区都是国家级的集中连片贫困区,国家可以采取类似干部援藏、援疆的措施,由国家层面投入人才引进资金进行支持或是鼓励中央和其他发达地区的人才来促进当地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城镇化一直被看作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城镇化能够给这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带来什么?中西部落后地区应该如何抓住城镇化的机遇?

    侯永志:城镇化将给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带来两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城市人口增长,人们从自然环境不太好的地区移居到较为舒适的地区,或是到东部沿海地区工作定居,减轻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口聚集、生产要素聚集等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最近,中央调整对地方的考核指标,对于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是否应该采用不同的考核指标?

    侯永志:中央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是具有引导性质的,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调整中央和地方的财权、事权关系,让地方政府更多地关心公共服务,关心生态环境,而不仅是过多地关注GDP。从目前设定的各项指标看,还有优化的空间,但根本的问题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国家需要一个统一的政策平台,在设定考核指标时该严格的严格,该扶持的扶持,比如环保和资源消耗的考核标准要统一,以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同时,在规范相关考核政策的同时,还应当建立起严格的问责机制。

    中国经济时报:位于中西部地区的忻州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薄弱,您对地方政府在发展思路上有什么建议?

    侯永志:第一步,要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效用最大化。抓住机遇利用中央对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支持,改善城市环境,解决旅游业发展必备的基础设施问题,这也能够为招商引资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但客观上地方政府从旅游业中获益比较少,发展旅游业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地方经济发展的问题。

    第二步,要在财富不断积累的基础上,将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用于发展制造业,在制造业发展起来的基础上再发展服务业。不能用第三产业是高是低来判断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市场,每个县市都搞一个独立的、完整的产业体系是没有必要的。

    最后,地方政府在发展相关产业时应该强调专业化,选择几个产业倾力打造,使其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而不是盲目发展,导致无序竞争。

    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仅靠自身的财富积累是不够的,政府要着力于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将省外、境外资金引入。像忻州这样的地区,生存已经不是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实现高质量的发展,让发展更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可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