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分析时间: 2015-07-26信息来源: 作者:wyg_admin 责编:
一、总体判断:稳中略降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还处于调整之中,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更趋复杂。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基数增大,支撑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以及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要素正在发生变化,经济发展一定程度受到各种资源、市场、环境等约束条件的限制:一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制约,特别是随着中国富裕程度和文化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去不大看重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二是“中国制造”已出现饱和迹象。“中国制造”过去是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现已出现弱化趋势,甚至可能转变成为负效应。三是“全球工厂”比较优势正在消失。随着中国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的大幅提升,过去作为“全球工厂”长期存在的比较优势开始逐渐丧失。另外,作为拉动经济增长重要动力的房地产,本轮市场出现的销售萎缩、价格下跌等现象,与近几年几次发生的短暂下降不同,反映的是一种趋势性改变,预计短期内难以扭转。总之,目前中国经济尚无恢复强劲增长的内在条件,2015年仍将面临比较大的经济增长压力。
与此同时,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3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出现了历史性变化,第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了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这一变化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由工业主导型向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从国际经验看,与工业主导型经济相比,服务业主导型经济的特点是,经济增长趋于放缓,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将有所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也会提高。因此,尽管2015年经济增长压力不小,但其柔性比以前增强,增速下降有限。
二、东部经济:平稳增长
从政策层面看,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多次强调了上海的龙头作用,要求促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目前已有一定影响力,且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也在国际排名前列,同时上海在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上也有新的发展,这三项具有良好的带动作用,将推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的发展。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开始出现实质性加速,2014年三地签署多项协议,一体化规划也有望出台,三地合作投资项目明显增多,将有利于三地的共赢发展,带动首都经济圈的经济增长。广东省政府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珠三角五个一体化规划,即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基本公共服务、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五个一体化规划。珠三角区域合作进程将进一步加速,促进产业转型与合理布局,带动区域经济稳定增长。
从产业构成看,东部地区已经步入服务业主导型经济发展阶段,服务业已经取代工业成为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力量,这使得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韧性提高。从企业构成看,东部地区非国有经济占比大,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多,相对更适应市场经济环境,抵御风险能力和自我恢复能力较强,有助于带动东部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城镇化动力看,2013年东部地区城镇化率达到62.8%,即使剔除三大直辖市,城镇化率也达到了60%,发达的广东和江浙更高一些,因此依靠提高城镇化率推动经济发展已无多大潜力,关键是完善城市群的建设,发挥城市群的联动效应。
从短期需求因素看,2015年东部地区消费增长基本保持平稳,变化不大;对外贸易在2014年基数比较低、世界经济环境不会变差的情况下,估计会略有好转;投资增速在资金约束和市场需求不旺的双重压力下,估计会有所回落。
综合考虑,2015年东部地区经济增长有望与2014年持平。
三、中西部地区:稳中略降
从中长期看,中西部地区发展形势看好,但短期经济增长压力比较大。
中西部地区长期看好的原因,一是区域空间布局的演变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务院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指出,中部地区是中国推进新一轮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重点区域,是内需增长极具潜力的区域,在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就中部城市而言,长江中游城市群区位条件比较优越,交通基础良好,一江相连,相互依托。此外,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众多,市场广阔,产业齐全,经济基础相对雄厚,丰厚的科教资源和优良的环境资源使得中部四省的合作有了很好的基础。目前,我国区域开放开发的战略布局已由“沿海先行”进入到“沿海、沿江”并重的时期。长江流域的发展正由三角洲地区向整个长江流域推进。二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比较低,2013年低于东部以及东北地区12-17个百分点,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城镇化在中西部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但中西部当前的发展模式存在很大隐患,中国投资驱动和财富推动阶段的结束,不仅增加了东部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而且也导致中西部地区生产、生活成本的增加,中西部发展传统工业和传统服务业的优势被严重削弱,年轻人都去了沿海,实际老龄化比东部还严重,在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劳动力价格便宜不下来,自身财政能力薄弱,特别是在经济放缓时期,部分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影响更大,对经济发展形成掣肘。
近年来,国家为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在重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多向中西部倾斜,扶持力度持续加大。下一步,中西部地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将会摆到突出位置,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输油气管线、输电通道和城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发挥对城镇化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因此,中西部固定资产投资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带动经济增长。2014年1-10月,中西部施工项目增加个数、新开工项目增加个数占地区合计75%和61%,为中西部2015年投资增长奠定了基础,将对其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综合考虑,预计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仍有望保持相对较高水平,但可能略低于2014年的增幅。
四、东北地区:低位企稳
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在四大板块中最低、滑落最快,显示东北地区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东北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供给结构看主要是工业增速下滑,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的产业基地。2013年以来,装备制造业受全国投资需求的影响,市场订单减少,企业效益下滑,煤炭、原油、钢铁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使“原”字头企业陷入了困境。从需求结构看,主要是投资增速下滑所致,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另外,东北地区还有一些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的问题。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针对东北地区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等问题,就近期支持东北振兴提出若干意见。如明确提出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在东北地区试点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等金融机构等。这些政策预计将会促进东北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加上东北地区经济增幅回落幅度较大、基数较低等因素,预计2015年经济增长将回稳。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