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支撑带”助推“四大板块”协调发展时间: 2015-09-07信息来源:夏永祥 作者:wyg_admin 责编:
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国家把全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四大板块,先后推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经过10多年的努力,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势头初步得到遏制,向着协调发展方向转变。中共十八大以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常态下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和政治形势,审时度势,又推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等“三个支撑带”战略。“三个支撑带”战略并不是对前四大战略的否定和代替,而是有机的延伸和拓展,其目标和结果都是为了实现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整体升级换代。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必将助推国内四大板块之间的协调发展。所谓丝绸之路经济带,主要是指以两条欧亚大陆桥为轴线的两侧经济空间,是一个具有很大弹性的经济地理空间。国内部分主要包括但不限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其中,第一欧亚大陆桥的辐射范围主要包括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部分华北地区,而第二欧亚大陆桥的辐射范围主要包括长江以北的其他地区,核心区域自东向西包括江苏、山东、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区。北京、天津、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虽然不直接在铁路沿线,但是也在其辐射范围之内。例如,近年来,地处江南地区的苏州市就已经开通了经满洲里口岸和第一欧亚大陆桥的货运列车,重庆市也已经开通了经第二欧亚大陆桥的货运列车。而国外部分则包括中亚地区的国家、俄罗斯、欧洲国家甚至延及北非地区的部分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指向自东南向西北,横贯国内四大板块,从而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力。
第一,有助于缩小四大板块之间的对外开放差距,优化整体对外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的区域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外开放差距造成的。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对外开放对象主要是通过海路,面向欧美、日、韩、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相应地,国内处于开放第一线的主要是东部沿海地区,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则处于明显的劣势地位,由此造成了二者在利用外资、对外贸易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最终造成了巨大的发展差距。而且,这一时期的对外开放,在资金等要素交流上偏重于引进来,忽视走出去;在贸易方面,偏重于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追求顺差,实现尽可能多的外汇储备。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我国与俄罗斯等西部国家关系的改善以及第二条欧亚大陆桥的开通,西部地区的沿边向西开放也被提上了对外开放战略议程,但是其效果一直不如人意,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仍然要跨越数千公里的距离,借道东部地区对外开放,所以也就不能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作用。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则使国家的对外开放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片面的沿海向东、向南开放变为包括沿陆地边境向西、向北开放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由于开放对象中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能源资源丰富,加工业相对落后,与我国经济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也有利于加大走出去和扩大进口力度,优化对外开放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国内四大板块之间的对外开放地位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向西、向北开放中,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一下由后卫变前锋,劣势变优势,处于对外开放的第一线,从而必将有力地推动这三大地区的发展,缩小由此引起的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
第二,有助于推动东部地区向另外三大地区的产业转移,优化全国的生产力布局。产业梯度转移是一个规律,推动产业转移的动力既包括发达地区的推力,又包括落后地区的引力。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利于推动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向其他三大地区的转移。近年来,东部地区由于土地、劳动力、环境方面的成本和压力急剧增大,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迫切需要产业向外转移,但是,由于其他地区的投资环境不尽理想,缺乏足够大的引力,因此国内地区间的产业转移进展缓慢。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有望全面改善和提升这些地区、特别是铁路沿线地区的投资环境,吸引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推动区域合作,实现共赢,缩小发展差距。
第三,有助于丰富四大板块内涵,使其向纵深推进。在当时的国内外背景下,国家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发展四大战略,赋予它们特定的内涵和政策范围,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且四大战略之间相对独立,各自为战,缺乏配合,影响整体效果。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可以极大地丰富这四大战略的内涵,扩大其政策空间。由于引入了向西、向北开放这一新的因素,从而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也提供了更多的政策选择与着力点。同时,有利于打通四大战略之间的隔阂,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提高整体效果,实现协调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与效果,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企业等相关主体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细致周密的方案,通过扎实深入的工作,加以实施。
第一,对中央政府来讲,一是要搞好顶层设计,包括整体战略、方案的制订,对外要搞好与其他国家在外交上的协调与沟通,对接其他国家发展战略,签订合作协议,创立合作机制与平台,例如创立上海合作组织、亚投行等区域合作组织,对内要处理好四大板块之间关系的统筹与协调;二是要制定相关政策,例如,为了推动向西、向北开放,可以比照东部地区的经济特区、保税区、自贸区、工业园区等特殊区域建设的优惠政策,在西部、东北地区的边境口岸,建设类似开放、开发区,给予相似的优惠政策,以发挥其区位优势,推进对外开放;三是统筹协调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与其他四大战略之间以及四大战略。内部之间的关系,做到平稳对接,打通相互之间的隔阂,消除其中的抵牾之处,化解其中的矛盾和负面效应,实现有机融合,提高整体效果。
第二,对地方政府来讲,一是要调整和完善本地区的发展战略与规划,充分重视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宏观发展战略转变对本地区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对策,东部地区在仍然重视向东和向南开放的同时,开辟向西、向北开放通道,实行全方位开放,西部、中部和东北地区则要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带来的对外开放新机遇与新优势,用好用活国家所赋予的优惠政策,通过扩大开放规模,提升开放水平,利用国外资源与市场,促进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二是深化与其他地区之间的分工合作,要在新的背景下,创新区域合作机制与模式,发挥优势,扬长避短,加强相互沟通,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方式,既包括在对外开放、进入外国市场中的合作,也包括在国内市场中的合作,例如,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可以沿着两条欧亚大陆桥,大跨度地进入中亚、欧洲国家腹地,也可以在国内部分向其他地区转移。通过区域合作,为东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为其他三大地区在动态进出过程中引入更多的资源;三是调整完善相关地方性政策法规,要与上述中央政策的调整以及地区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对以往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清理,及时废止其中相抵触者,另外补充制定新的政策法规,发挥好地方政府的保障和引领作用。
第三,对企业来讲,作为微观主体,企业是对外开放的主角,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所有战略意图都要由企业来落实,所有政策是在为企业保驾护航,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保护其合法权益。所以,无论是哪个地区的企业,都应该深入分析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给自己带来的商机,走出本地区,秉持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到其他地区和国家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与空间,签订订单,开拓市场。特别是在当前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更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机遇与平台,创业创新。也可以把我国过去几十年对外开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借鉴、复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中去。例如,当年我国借鉴了新加坡经验,创建了苏州工业园区,借鉴香港等地经验,创建了自贸区。现在,我们可以转换角色,以输出国的身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创建工业园区和自贸区。由苏州工业园区援建的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由招商集团与白俄罗斯政府合作建立的中自工业园就是这方面的成功范例。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