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创造绿色奇迹时间: 2015-08-10信息来源: 作者:wyg_admin 责编:
云龙湖畔,散步留影的游人络绎不绝;碧波涟漪的大龙湖上,游船来往悠游;潘安湖湿地,天高水蓝,绿草成茵……徐州,一座百年煤城、曾经的资源枯竭型城市,近年来大力修复生态,为民造绿,发展绿色工业,造就了由“半城煤灰一城土”到“一城青山半城湖”的绿色转型奇迹。
塌陷地修复:一城青山半城湖
百年煤城徐州,曾是江苏省唯一的能源供应基地。在计划经济时代,江苏省曾有8个地级市在徐州采煤。大量煤炭源源外运的同时,生态环境付出的代价巨大,近35万亩采煤塌陷区裸露于大地。不修复这数以千计的醒目“伤疤”,徐州的绿色生态发展就无从谈起。
进入新世纪,徐州市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时,把建设生态和谐与环境保护放在首位,采用综合治理手段,将各类塌陷区建设成为湖荡优美的景观区、涵养生态的修复区、高效农业的标杆区。
几年内,徐州诞生了大大小小上百个湖泊、湿地、新景区,九龙湖、潘安湖、九里湖、大龙湖……如同将一颗颗明珠镶嵌于城市内外,这都是塌陷地修复的成果。外地人到徐州,无不惊讶于徐州湖泽之多、湖水之澈,宛若苏南水乡。
徐州市的塌陷区治理,引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生态修复技术,可以说是国际合作的结果。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参观九里湖湿地时曾说:“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和徐州的一些地方一样,都是矿产资源开采的塌陷地,然而鲁尔基本上是开采完了再修复生态,没想到的是,徐州在矿产开采仍在继续的时候,就已经着手生态修复了,徐州政府是有远见的!”
徐州市提出的“基本农田整理、采煤塌陷区复垦、生态环境修复、湿地景观开发”四位一体的治理模式,不仅整治出九里湖、潘安湖湿地等全省乃至全国塌陷地的修复“典范”,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修复闯出一条新路。
进军荒山:石头上种出森林城市
环徐州皆是山。云龙山、凤凰山、九里山、白云山……72座山峦环抱四周。徐州山体多为石灰岩,平均土壤厚度不超过10厘米,树木难以存活。解放初,徐州的森林覆盖率不足1%。
1952年,毛主席站在云龙山上,眺望徐州山岭,发出了“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号召,奏响了徐州百万人民绿化荒山的乐章。
追溯徐州植树绿化史,三华山的故事至今流传。50年代徐州铜山县汉王乡的朱玉华、朱桂华和杨典华三个小姑娘,带领一群小伙伴抬土、挑水、抱树,绿化了整座小红山。江苏省委为表彰三位造林女孩,将小红山命名为“三华山”。
半个世纪过去,徐州50余万亩荒山披上了绿装。然而,至2006年末,徐州市还有15万多亩荒石山未被绿化,而且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2007年以来,徐州市两次启动“向荒山进军”绿色行动,累计投入5.9亿元,向全城的荒山秃岭进军,啃下“硬骨头”。
86岁的植树老人刘开田,25年风雨无阻,一人植树600多亩,在他眼中,没有种不了树的山。 一个刘开田,是徐州成千上万造林人的旗帜,也是他们的生动缩影,他们共同用双手缔造了一座荒石山上的森林城!
60年年年栽树,几代人代代植绿,徐州创造了“石头缝里种出森林城市”的奇迹,全市森林覆盖率为31.9%,位居江苏第一位,城市绿化覆盖率高达42.6%,成功入选“国家森林城市”。
还绿于民:市民共享“城市客厅”
徐州街头绿地、公园星罗棋布,城区大大小小数百座公园、景区、园林全部免费“敞园”,让市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花园生活。
近年,徐州花大力美化城市生态,实施“添绿工程”,“还绿于民”。凡“棚改”整理出的土地,即使位于市中心黄金地段,除了部分用于建设棚改房、定销房和生活配套设施外,全部用于公共绿化建设。按照“市民出行500米就有一块5000平方米的公园绿地”的规划标准,均衡绿地布局,新增开放式公共绿地2000公顷,建成各类绿地230余处,市民走出家门300到500米就可以步入休闲绿地,亲近自然。
“现代城市的竞争,正在从单纯的经济竞争向品牌竞争、品质竞争、文化竞争转变。一座以人为本的城市,起码要做到把最美的风景还给百姓,留给子孙。”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说。
绿色转型:唤回碧水蓝天
“如果说整山治水和修补‘伤疤’可以大刀阔斧,也难免伤筋动骨,那么,推进产业转型、打造绿色产业更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刮骨疗伤的韧劲。”曹新平说。
徐州市的绿色产业链和资源循环利用链,主要围绕煤炭、电力和大宗废弃物的利用开展。制定规划,以华美热电、大屯煤电、天能集团等能源类企业为中心,以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为手段,开发利用煤灰、煤泥、煤矸石等工业废料,构建两个方圆面积达100公里的煤-电-热-建材循环经济产业圈,拓展传统工业城市的工业化发展空间。
此外,徐州市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世界级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三个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产业基地;做实重大项目支撑,做优企业集群支撑……
眼下,徐州市正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产业转型升级两条主线,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绿色增长战略,走出一条“低成本”的绿色发展之路。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