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京津冀
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时间: 2018-02-11信息来源: 作者:肖金成 责编:

引言

 

我的报告题目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与空间布局优化》,这个题目是源于2014226号,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的。2014226号,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突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来的,在之前我们一直在谈京津冀的合作、京津冀的一体化发展、如何促进首都经济圈的发展的概念,那么协同发展我认为更准确的表达了京津冀区域的情况。因为京津冀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行动的分割,要推进只有协同发展。总书记的讲话明确了经济协同发展是一个国家战略,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吹响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的号角。

 

京津冀的范围是包括了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全域,土地面积为21.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45%2011年常住人口为10615万人。占全国的7.88%,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2075亿元,占全国的11.01%。从这个数据来看,京津冀土地面积并不大,但是人口超过了1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了5万亿,说明这个区域在全国的地位还是非常重要。从北京、天津、河北来看,北京市土地面积是16411平方公里,2011年常住人口是2019万,地区生产总值是16252亿;天津市土地面积是1191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是1355万,地区生产总值是11307亿,河北省土地面积是18769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241万,地区生产总值是24516亿元。所以从结构来看,北京市的土地面积不大,但是人口也比较多,地区生产总值比河北省少了8千多亿。河北省的土地面积比较大,实际上将近19万平方公里,所以这三个土地面积的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地区生产总值的差异并不大,

 

说明大量的经济要素聚集在北京和天津。

 

从空间结构来看,北京、天津和河北不是并列的关系,原来讲区域合作是因为几个地区相邻或者靠近,我们说应该提出来经济合作,那么京津冀不是一个相邻关系,北京和天津在河北之中,这可见京津冀合作的重要性。我们研究区域经济的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或者重要的论断,就是城市靠区域来支撑,区域靠城市来带动。

 

这就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区域和城市的关系,比如说我们讲一个区域的中心肯定是一个城市,河北省中心是哪里?我认为不是石家庄,也不是其他的城市,北京、天津就是河北的中心。如果北京、天津不能起到对河北的辐射带动作用,河北的经济就很难快速的发展,或者说健康的发展。

 

还有一张图是京津冀地形图,京津冀区域北边是燕山山脉,西边是太行山脉。正是有了这两个山脉,所以是京津冀(或者华北平原)地区气侯比较湿润,物产也比较丰富,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和内蒙古高原的风沙,同时使空气的流动也受到影响。近几年的雾霾和这两大山脉有很大关系,所以两大山脉既给华北平原带来好处,空气质量也受到影响。当然空气质量还是由我们的产业决定的,由于我们经济的产业结构偏重,北京的机动车过多,才导致了雾霾的频繁出现,为了保护环境,改善我们的生态,所以京津冀必须要协同发展。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迫切性

 

我们在2005年对京津冀做过一个全面的考察,当时我们所组织了一个庞大的课题组,有十几个人,和河北省发改委的研究所,天津的发改委研究所共同合作,完成了一个报告。我们当时提出来了京津冀存在三大问题:第一个是北京的大城市病的问题,北京市存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第二个问题是京津冀之间经济差距不断拉大;第三个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步履维艰。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第一次召集了北京市发改委、天津市发改委、河北省发改委及河北十一个地级市发改委的领导,在廊坊开了一个会,会议开了两天。我也参加这个会,大家讨论了京津冀合作的重要性,实际上当时就认为京津冀必须合作,成为一个共识,所以会后,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廊坊共识》,提出了十条合作的建议。现在看来,这十条建议仍具有现实性。但是这些建议并没有被完全付诸事实,虽然不同的程度的推进了经济合作,但是很多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 2004年,我们参与了北京市空间布局的研究,当时北京市要修订城市规划,所以在此之前组织了很多的研究机构来研究北京市的问题。我也主持了一个北京市空间布局研究的题目,当时我们对北京市十八个区县进行了调研,我们提出认为北京市的问题主要是功能聚集在四环以里,大量的功能叠加,这样在市中心聚集了很多的科研机构、医疗机构、行动机构、文化机构和商业机构,大量的机构都在市中心,大量的人向市中心聚集,这样的结果不仅是交通不断的拥堵,第二个是环境也继续恶化。所以,我们说要终止北京市“单中心,摊大饼”的过程。因为北京市原来有二环路,三环路,四环路,后来又修了五环路,这个环路的修筑,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改善交通,但是由于这些环路修通之后,在环路的周围就会聚集大量的产业功能和人口。所以就会加剧交通的拥堵,这也是我们当时发现的问题,北京不能一圈一圈往外摊了,应急终止摊大饼的过程。

 

应该在中心城区之外建立反磁力中心,就是由于中心城区过大,会带来大城市病,那么解决的办法,借鉴国外的经验就是在中心城之外再规划一到两个产业积聚区或者说功能拓展区。这个建议实际上北京市没有完全的采纳,当然这个规划上也明确了两个重点新城,通州和顺义两个重点新城,但是和我们原来建议还有所不同,我们说要建设两个新区,这两个新区是要实现交通更便捷、设施更完善、环境更美好、经济更繁荣,通过这些才能吸引中心城区的机构和人口转移到新区,另外从外部进入北京的,也可以吸引到新区来,减轻北京中心城区的压力。所以我们的建议还是符合现实的。

 

这张图是当时2004年绘出来的,在外边建两个新区,当然这个名字是根据当时几个县的名字而来。比如说建立一个大亦通新区,就是大兴、亦庄和通州,另外一个新区是密怀顺新区,就是密云、怀柔和顺义。通过规划建设这两个新区来疏解北京中心城区的功能。当时规划上我也注意到了,实际上是把通州、亦庄、顺义作为重点新城,另外还有12个一般的新城,目的也是想疏解中心城区的功能,但是没有对新区或者新城大量的投入,不能吸引产业,这样实际上后来有很多人疏解到通州,但是只有人口没有产业,就形成了很多的卧城,北京有很多卧城。比如说望京、天通苑、回龙观,大量的人口居住在那里,但是不能在那就近就业,那里没有那么多的就业岗位,大家还是要到主城区就业,这样就对中心城区产生更大的压力,所以现在的问题更加严重。

 

当时我们也提出来,要锁定四环,就是四环到五环之间要建立一个绿色的生态带——绿圈,四环到五环之间禁止建设,很多功能疏解到五环之外或者六环,我们

 

两个新区也是在六环的附近。对周边的新城要强制规划生态区,也就是说,原来是农业区的还是要发展农业,原来是湿地和森林的还是要保持现状,不要大量的开发占用,这是当时我们提出的一个建议。

 

但是我觉得在这十年期间,北京市扩展的速度更快,因为北京市的当时的规划的理念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提出东部要规划一个发展带,西部规划一个生态带,提出多中心,我们认为不能根本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为什么?因为仍然围绕核心功能区向外拓展,只能是大饼更大,而且很多中心不在中心城区之外,或者没有离开中心城区,反而使大饼更厚,不但是大饼更大而且更厚。 2004年之后,北京又采取见缝插针的开发方式,对南部一些地方加快开发,并没有把功能和要素向东部转移。虽然说当时提出东部发展带,但是没有采取根本的措施,比如说在东部地区规划一个新区,然后吸引要素向东部聚集,所以这个措施并不是十分明显。

 

我们再看看这两张图。左边是2001年,红色是北京的建城区,2001年北京的建城区并不大,经过十年的发展,2011年红色的面积比2001年扩大了不止不一倍,正是在这十年时间,北京市无论是人口,还是建城区面积都成倍的扩大,使大城市病更加严重。

 

我们看看京津冀的差距,这是2011年的数据。北京的人均GDP9万多元,天津的人均GDP将近10万元,河北的人均GDP只有38600元,那么三万多元和九万多元相差不止不一倍,所以这样的差距比我们东西部的差距还要大。虽然河北是东部地区,但是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只能说是中部的水平,甚至低于中部的水平,只是西部的水平。

 

城镇化水平,2011年河北只有46.51%,当时全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50%,河北的城市化水平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当然不能跟北京、天津相比较,这是不可比的,北京是大都市,天津是大都市,周边的农村比较少,农业人口也比较少,但是河北作为东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理应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但是不但没有高于,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个点以上。城镇化水平是现代化的标志,城镇化水平越高,现代化水平越高,城镇化水平越低,说明现代化水平越低,所以从现代化来说实际上河北远远低于北京和天津,而且也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实际上有一个现象,就是在亚行对中国河北做一个研究的时候提出来的,在京津北部存在一个贫困带,为什么世人瞩目,因为这个贫困带发现影响比较大,当时

 

亚行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新闻联播转播了这个消息。所以这个贫困带应该说很多人都清楚,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之后搞了一个今日视点,请了两个嘉宾,我是其中之一,就是讨论京津北部贫困带的问题,我认为在京津北部确实存在一个贫困带。这个贫困带由于行动的阻隔,由于北京和天津辐射带动作用越来越弱,使京津的北部有很多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根据统计,当时环绕北京和天津周围,有3798个贫困村,32个贫困县,272.6万贫困人口。河北全省有40个贫困县。

 

按照一般的原理,大都市的周围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是比较发达的地区。全世界都如此,只有在京津冀这个差距很大,所以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二、空间布局优化的基本思路

 

前面我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环境保护也是有迫切需要的。雾霾的存在和北京的大城市病有关系,北京的机动车现在有500多万辆,而且川流不息,从早晨5点钟到晚上10点钟这些机动车都在北京市内穿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机动车,为什么这么多机动车穿行,跟北京的空间结构有关系,因为这个城市过大,大家靠自行车、靠步行满足不了工作的需要。所以大家才有购车的欲望,我觉得很多人买车不仅仅是为了炫耀,不仅仅是为了兜风,更多的是为了工作的需要,所以因为这个城市太大,没有车非常不方便。北京市为此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说修了很多地铁,公交的票价很低,引导人们乘地铁坐公交,应该说这个修建速度非常快,我觉得在全世界也没有那么快的,哪个城市在十年之间修了这么多条地铁,我觉得很少有。地铁修起来了,那么交通拥堵的状况跟着改善了吗,我觉得没有根本改善,还有那么多人在开车,所以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仅仅靠地铁来解决,实际上要靠功能的疏解和产业的转移。

 

另外,北京和天津存在一个现象,叫虹吸效应,就是一旦中间处于真空状态的话,周边的要素就会大量的聚集,这是物理的概念。由于北京、天津各方面的条件比较好,比如公共服务比较好,就业岗位多,生活比较方便,商贸业还是比较发达的,所以大家都愿意到北京市,尤其是到北京中心城区。所以这样对河北产生一个重要的影响,因为大量的要素到北京,大量的人才也聚集到北京,所以河北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河北的城市规模都比较小,比如说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这些城市的规模都在一百万左右,张家口、承德城市人口刚刚超过100万,廊坊和保定也没有超过两百万,都在一百万上下,北京的人口一千万,天津的城区的人口在500万以上。为什么河北的城市区位上没什么劣势,河北的城市为什么规模这么小,那么再往外像河北省的省会石家庄,城市规模也不大;唐山是重工业城市,原来我们一提就是京津唐,北京、天津、唐山这三个城市并驾齐驱。但是唐山市现在规模也比较小,发展也不是很快,这就是说河北周边的城市,数量少规模小,原因分析了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京津的虹吸效应。

 

还有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刚才说河北的人均GDP很低,只有三万多元,这三万多元是怎么创造来的?河北的产业主要是重化工业,钢铁、能源、化工、建材,这些产业一看都是高排放,高排放产业对环境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说北京的雾霾、京津冀的雾霾是怎么形成的?恐怕这两者都有贡献,北京的机动车肯定是做了重大贡献,河北的重化工业也是做了重大贡献。重化工业能不能调整?实际上给河北下达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比如说钢铁要压减6000万吨,这个数量很大的。1958年全国钢铁要达到一千万吨,

 

1978年当时以钢为纲,我们提的指标是实现3000万吨,全国的钢铁产量要达到3000万吨。现在河北的一个省就要压减6000万吨,这个任务很重。所以人均GDP不高,重化工业还要压减调整,是双重压力,一方面要加快发展,另一方面还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这个问题对河北来讲压力很大。所以,河北的出路,京津冀的出路就是要协同发展。应该在实现京津冀的一体化的规划,要把京津冀作为一个区域来统一进行规划,然后进行顶层设计。当然国家发改委在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规划,规划还没有向外公布,我只能提出我们课题组或者个人对规划的一些建议,或者说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一些思路,给大家做一些介绍,这些思路不是对规划纲要的解读,而是我认为或者站在一个学者的立场上,对京津冀的21万平方公里如何规划或者空间布局如何来优化提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批评。

 

我们提出的空间布局优化的思路是,按照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缓解两大都市的人口压力,壮大地级市实力,提升新区的吸引力,增强城镇的承载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区域发展合理,引导促进人口合理分布和适度集聚,构建具有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形成一轴两带、三核引领、四圈互动、多点支撑的开放合作的空间结构。这就是我们对京津冀规划提出的建议,也是我们对京津冀区域如何优化空间布局的

 

一个基本思路,下边我具体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思路具体的内容。

 

我们提出了一轴两带,一轴就是京津塘发展轴,这个轴是从北京到天津再到天津的滨海新区,在这个轴上有四大结点:第一个就是北京,北京城市规模也比较大,实力也比较雄厚,第二个是天津,天津也是一个超大城市,人口也超过了五百万人,产业基础也比较雄厚。

 

现在还有两个,一个是天津滨海地区,在2006年开始就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现在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00万人,发展速度很快,实际上是全国发展速度比较快的一个地方。另外一个结点是廊坊,廊坊跟天津的武清又很近,所以提出廊坊和武清要一体化,所以这样形成了四大结点。有人预测在这个发展轴上,将形成一个城市连绵区,就是这个城市绵延不断一直绵延两百公里,这是不是好的现象、好的趋向?我认为不是,一个城市虽然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不至于受到很大的影响,不能无限的摊大饼,不是城市规模越大越好,越大会带来很多问题。同样在这个发展轴上也不是越密越好,我们提出来在四大结点中间要强制的规划生态区或者生态控制区,不能让四大结点连接起来,连接起来生态可能要受到影响,而且交通也会受到影响,北京的交通拥堵扩展到整个发展轴上,我们要预做安排,这是京津塘发展轴。

 

第二个是滨海经济带。为什么说我们京津塘是一个发展轴,而滨海是一个经济带,因为轴是区域经济的一个发展取向,在城市之间沿着交通线会聚集一些生态要素,那么城市数量会比较多,城市也比较密,所以我们把这个成为发展轴。而把次一级的比发展轴城市规模、城市密度都不大的地方,但是又比其他的地方也有一个差异,所以把这个叫经济带。轴带从本质上没什么区别,无非层次上有一个差异,所以我们说应该发展规划建设一个滨海经济带,这个经济带从北往南是秦皇岛、唐山、天津和沧州,沿着渤海而分布的。所以这里也有四大结点,秦皇岛、唐山、天津和沧州。我们发现在这四大结点上,有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新区、北戴河新区和渤海新区,这四个新区都是国家批准的,比如说在河北沿海经济带的发展意见里边,四个新区或者是三个新区都是榜上有名的。天津滨海新区,国务院专门发了一个文件,在2006年《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就明确了天津滨海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所以天津滨海新区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的推动有关系,其他三个新区也在国务院批准的河北沿海经济带的指导意见或者《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里,是国家发改委批准的,这个规划里边也明确了有北戴河新区、曹妃甸新区、渤海新区,所以这四个新区实际上是产业聚集区,是未来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平台。

 

两带中还有一个带就是京广北段经济带。这个可能大家听的比较少,为什么叫京广北段?“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全国有四大经济带,第一条是沿海经济带,第二条是长江经济带,第三条是陇海兰新经济带,第四条是京广京哈经济带。在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京广京哈是全国南北的发展轴线。京广线顾名思义就是北京到广州,京哈就是北京到哈尔滨,所以这是南北的发展轴线,也是要聚集产业和人口。这条经济带是连南贯北,是一条纵向的发展轴线,我们说京广线,京广经济带是中国的脊椎,脊椎就是一个人身体非常重要的部分,而京广北段,北京到邯郸在京广经济带北部,那么如果京广经济带是脊椎的话,京广北段是颈椎,颈椎更加重要。在这个经济带上,有五大结点,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因为西部是太行山,所以河北省不叫京广北段,叫太行山山前经济带,这个经济带有什么优势?第一,地理上的优势,前面就是华北平原,背后是太行山,70年代在太行山修了很多水库,把夏季的洪水蓄起来,周围这些城市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如果没有这些水库,恐怕这些城市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由于有这些水源,所以这些城市能够发展起来,现在虽然规模都不大,但是都在百万人以上。所以聚集了很多产业和人口,而且在这个带上,河北的定州原来是中山国的国都,现在城市规模也比较大,还有像北京到保定之间的高碑店、定兴、徐水,这些县城如高碑店也是一个县级市,这些都聚集了一定的产业和人口,所以这个也是未来的一个重点的发展轴线,未来的产业和人口要在这些结点上聚集。当然了我们研究当中,课题组也有不同的提法,有的同志说这个叫三轴,不要叫一轴两带,这三轴是京津唐发展轴,京唐秦发展轴,京保石发展轴或者京石邯发展轴。你看这些都不要区别了,有轴有带不好理解,这些不失为一个选择,不管叫一轴两带还是叫三轴都是表述上的问题。我们的意思就是通过一轴两带聚集产业,聚集人口。

 

为什么不在每个乡、每个镇、每个地方都聚集产业和人口?我们认为京津冀区域条件不一样,另外区域经济发展不能太分散。我们说太集中不好,搞几千万人的大城市,会出现大城市病,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但是太分散也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提出叫适度集聚,就是说可能一千万人城市规模太大,那么五百万人是不是可以?天津的问题就不是太严重。300万人是不是可以?我觉得300万是适合的。

 

在未来区域内发展300500万的城市是比较适宜的。另外,在《京津冀经济合作论》里边也提出四个区的概念,沿海滨海可以聚集重化工业,京津区域重科技教育研发。在燕山和太行山脉应该重生态环境保护,因为燕山、太行山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是要严格保护的,那么怎么严格保护?实际上就是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把那里的居民尽可能向外疏解,而使那里的生态得到保护。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是巨大的,要想保护生态,就需要减少人类活动,那么要减少人类活动,那里的居民富裕问题怎么办?贫困问题怎么解决?我们现在有两条,一条路向县城、区域中心的城市集聚,另一条路就是向外疏解,比如说滨海、京广北段,这些城市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如果有就业岗位就要把那里人的疏解出来,聚集到这些城市。所以这个需要统一认识,因为各个地区都想加快发展。还有一个情况为什么要搞一轴两带?我们发现在京津冀有个大型漏斗区,由于多年干旱,大量抽取地下水,使水位大幅度下降,现在像河北的中南部地区也包括京津附近的地区,地下水位已经降到300米以下,河北的灌溉水井打到300米以下,大量抽取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还有可能导致海水倒灌,这样将来对这个区域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未来城市不是说哪里都可以搞大城市,哪里都可以聚集很多的产业,不是这样。产业和人口要相对适度的集聚,不能说把产业和人口集聚到一两个大城市,也不能说非常的分散,搞太多的小城镇,在空间上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布局。 我们也提出三核引领,是哪三核呢?一是北京,二是天津,三是石家庄。总书记提出来了,北京要优化提升首都功能,首都功能是什么功能呢?就是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中心。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当然是政治中心,首都也应该是国际交往中心,那么北京又是三千年的历史的古城,所以在这里蕴含了很多的文物古迹,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所以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也必然在北京,所以四大中心就是首都功能,我认为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的核心功能,首都的核心功能,文化中心和科技研究中心不是首都也可以建设,比如说上海也可以成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深圳也可以成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但是首都是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在首都功能可以分为核心功能和非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就没有必要在划分什么是非首都核心功能。很长一段时间,大家在纠结什么是非首都核心功能,非首都功能没有什么核心不核心的,非首都功能都是可以疏解的。当然我们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再去把非首都功能分成核心和非核心。也就是说除了这四大中心要优化提升,其他都是可以疏解的,当然至于如何疏解,疏解到哪里这是需要规划,需要论证,需要逐步来有序的推进。

 

第二个天津,天津从定位来看是国际航运的核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转型发展示范区,现代制造业基地。天津和北京是错位发展的,比如说国际行业中心,定位是国际航运核心区,这个国际航运实际上不仅是天津港,还有唐山港,沧州港,秦皇岛港,这是一个组合港,我们说要共同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当然天津作为天津港优势更多,应该作为国际航运的核心区。天津滨海新区2006年被国务院确定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所以定位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区也是合适的。另外天津产业基础比较雄厚,现代制造业在天津发展,很多高端的产业在天津发展,我觉得也是基础比较好,所以天津在未来也是一个重要的核心。

 

这里再提一下石家庄,石家庄是河北的省会,位于河北的中南部,从城市角度,城市有一个辐射半径,大城市可以辐射两百公里,小城市也可以辐射30公里和50公里。从北京和天津来讲,辐射半径都不会超过200公里,那么石家庄距离北京290公里,北京和天津是辐射不到石家庄的,而广大的中南部地区北京天津也是辐射不到的。城市可以辐射很大的范围,辐射有一定的范围。中南部地区需要有一个核心城市,或者需要一个大城市来带动这个区域,如果这个区域缺乏规模比较大的城市来带动,那么这个区域就不可能成为发达地区,所以基于这点从空间结构来看,石家庄是值得重视的,而且作为河北省的省会,还有很多优势条件。当然规划纲要关于一核两核,可能表述为一核双城。这是我们的思路,我们认为从整个区域空间结构来看,作为两核是不够的,应该增加石家庄。

 

我们这里提出来叫四圈互动,那么一个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的辐射半径比较大,所以和周边的城市就形成了紧密的关系,对周边城市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果大都市没有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一直在激化效应阶段,那么我们就得出一个结论,叫大树底下不长草。所以大城市规模到一定程度之后,要变激化效应为辐射带动效应,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城市圈。大都市就是都市圈,所以城市圈和都市圈有什么区别,大都市辐射半径比较大,所以我们说叫都市圈,那么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也有辐射半径,没办法叫都市圈,我们说可以叫城市圈,所以我们这里提出来四个城市圈,四个城市圈在京津冀范围内互动,第一个圈是叫首都圈,首都圈范围包括哪些?北京之外,有保定、廊坊、张家口、承德,“1 4”,这个要靠北京

 

来辐射带动。天津也是一个大都市应该叫天津都市圈,天津的辐射范围是天津、唐山、沧州、廊坊。我们发现首都圈里有廊坊,天津都市圈也有廊坊,廊坊在天津和北京之间,所以它受到两个城市的辐射。廊坊原来发展不快,城市规模不大,老是觉得有点大树底下不长草,但是如果两大都市同时辐射,可以变一个说法,叫大树底下好乘凉,所以廊坊是左右逢源。第三个圈叫石家庄都市圈,这个提法我们也很纠结,石家庄能不能叫都市圈,都市圈是不是名不副实,大家有这个疑问,我们说叫城市圈当然可以,提出石家庄就是让它加快发展,能不能成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因为它周围的邢台、邯郸、衡水、定州这些地方都需要他辐射和带动,甚至山西东部地区,山西太行山区,山东近河北的地方也需要有一个都市来辐射。所以它的辐地很大,我们说一个城市辐地决定了城市的规模,如果辐地很小,要素有限,聚集起来之后周边就发展不起来了,所以要成为一个大城市也比较困难,我们发现石家庄辐地很大,交通也非常发达,比如说京广线、京广高铁,还有石家庄到太原,石家庄到济南这样东西向的铁路干线,所以它是一个交通枢纽城市。石家庄物流业也很发达,因为它北边有京津,东边有济南,南边有郑州,西边有太原,在这个区位上,对发展物流是非常有利的地方,石家庄是可以成为一个都市圈的。过去发展慢,可能有多种原因,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它应该有一席之地,应该对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我这里再提出一个秦皇岛城市圈,如果秦皇岛叫都市圈有点言过其实,因为这个城市规模不大,现在是一个国际化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比较发达,其他产业并不太发达。但是为什么把秦皇岛提出来,这也不是凑数,石家庄离北京290公里,秦皇岛离北京也是290公里,很难接受北京的辐射,尽管夏季北京人都到秦皇岛去,都到北戴河去。北戴河夏天比较凉快,海水也是很有吸引力,所以很多人夏天到秦皇岛去,但是就是夏天,冬天不去,不但冬天不去,春天也不去,秋天也不去,就靠夏天能把秦皇岛带动起来吗?带动不起来,所以在这方面秦皇岛很难得到北京的辐射。秦皇岛离天津多远呢?220公里,一个大城市辐射半径仅仅是200公里,不会超过200公里,所以秦皇岛也很难受到天津的辐射,同时秦皇岛周围有辽西地区,辽宁的西部地区,内蒙古的东南部地区,也没有太大的城市,所以这里整个区域没有太大城市,没有大城市来带动。在这个区域内,应该有条件崛起一个大城市,而秦皇岛的条件又优于葫芦岛、锦州、朝阳和赤峰,由于它毕竟处在华北地区,距离北京、天津比较近,而且交通也比较发达,尤其是从渤海向内蒙到新疆有一条东西向的发展轴线,因此秦皇岛的地位很重要。

 

所以我们规划不能规划过去,要规划未来,这就是我们提出来四圈的一个原因。当然我们在《京津冀经济合作论》这本书里边没有提四圈,我们提四区,沿海区域、京津周围的地区、冀中南地区和北京北部燕山和太行山区(生态区),我们后来在研究报告里边又把这个四区转换成了四圈,四区是天然促成的,无非对各个区做一个划分,而四圈是明确提出来要有中心城市或者核心城市来带动的一个区域。

 

我们提出来多点支撑,前边是一轴两带,三核引领四圈互动,这些都是我们对整个经济的空间进行了描述。实际上京津冀21万平方公里,要让每个乡、每个镇、每个村都变得非常发达,聚集很多产业和人口这是不现实的,尤其是在一个短时期内要改善,要选择一些突破口,这就是要找一个支撑点。那么未来京津冀的支撑点在哪里?我们也做了分析和研究。

 

第一个要打造战略性功能区,那么这些区我们经过分析提出来,比如说中关村,比如说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亦庄,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新区、北戴河新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和冀南新区都是战略性功能区。我们提出这些干什么?实际上北京的功能疏解、产业转移,现在疏解到哪里?转移到哪里?而且我们提出来要能够转出去、稳的住、能发展,那么转出去的地方一定是投资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比如说交通发达、环境良好,比如说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有好的体制机制,还有服务意识比较强,这些方面需要我们向过去改革开放之初时学习,当时我们有深圳特区、珠海特区,90年代有浦东新区,2006年以后有天津滨海区,这些都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先行区,一个重要特点是投资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在京津冀也要规划建设一些战略性的功能区。这些功能区只是我们的建议,是我们的学者提出来的,规划纲要可能还需要论证。

 

除了战略性功能区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结点城市,比如说河北的各个地级市,前面讲了地级市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城市规模相对比较大,但是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现在一百万人,能不能发展两百万人,能不能发展到三百万人,我觉得都是可能的,此外在环京沿海沿路有很多的县城,这些县城也有一定的承载力,未来要增强它的吸纳能力和承载能力,要壮大实力扩大规模,提升档次,要打造一批30万人口左右的宜居、宜业、宜游的中等城市,这些城市实际上是有利于北京市功能的疏解和产业的转移。在未来京津冀,我们很多的产业比如说高端产业

 

在大城市,那么这些零部件可以在中小城市甚至在小城镇,尤其是北京、天津周边的小城镇,比如说将来的退休的职工,不上班了,那么要找一个空气比较好的地方,生活比较方便的地方,我觉得周围的小城镇都有机遇,所以我们说把这个概括为点,要多点支撑。

 

三、形成世界级城市群

 

第三个部分我想讲一下城市群的问题。我们提出来京津冀要形成世界级城市群。为什么我这里用了一个“形成”概念,当然有的说叫打造,有的叫发展城市群,我想来想去叫“形成”比较准确。城市群是形成的,像城镇化一样,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虽然说我们可以施加外力,但是外力对它的作用并不大,应该是自然形成的。在这个区域内,有北京、天津两大都市,如果石家庄市的规模再扩大,秦皇岛市的规模再扩大,其他城市如保定、邢台、邯郸、衡水、张家口、承德和唐山。唐山实际上是处于一个重要的结点位置,无论是滨海经济带还是津唐秦发展轴,唐山都处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唐山有一个曹妃甸新区,现在改成曹妃甸区了,实际上有很大的空间,未来也可以聚集大量的要素。如果这些城市规模不断的扩大,和北京天津形成相互依托的态势,再加上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区、渤海新区、北戴河新区,这些新区聚集产业和人口。京津冀的城市的数量会不断的增加,城市的规模还要不断的扩大,所以我们说这可以形成一个世界级城市群。 城市群是一个新概念,也就是说诞生几十年的时间,那么现在大家对它非常关注,全世界公认的城市群有五个,美国以纽约为核心的叫美国波士华城市群;还有一个是美加边界的五大湖城市群;美国和加拿大交界地方的芝加哥多伦多城市群,美国有一个芝加哥,加拿大有一个多伦多在这周围聚集了很多中小城市,大家认为这是一个世界级城市群;还有欧洲以巴黎为中心的,横跨德国比利时一个跨国的城市群,这是世界级城市群;还有一个英国的中南部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还有一个在日本,叫东海道城市群,它有三个都市圈所组成,东京都市圈、名古屋都市圈和阪神都市圈,就是大阪、神户也是一个都市圈,这三个都市圈共同构成了一个城市群,这个城市群规模就比较大,聚集了日本50%以上的产业和人口。日本长期以来是第二大经济体,现在中国是第二大,日本就退居第三大,它的50%以上GDP和人口就在城市群里边,这也是世界级城市群。从中国来看,未来要形成多个城市群,至于是16个、18个还是23个,都是学者们自己在研究。总之,中国未来会形成多个城市群,但是多个不一定都成为世界级城市群,但是

 

有几个完全有条件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比如说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我觉得京津冀城市群是完全有条件形成世界级城市群,而且京津冀城市群未来要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连为一体,也就是这个城市群不仅仅是京津冀,可能还加一个字叫京津冀鲁,这个城市群范围更大。

 

我们在这里附带讲一下,这个城市群从概念上来讲,到底什么会成为城市群,有没有条件和标准?城市群是有条件的,是有标准的,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程度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和条件,那么条件和标准由人设置的。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要有若干个大都市。没有大都市,都是中小城市,数量很多,结构相同算不算城市群,那不能算,那样算的话我们上百个了,我们目前可以五个城市算一个城市群,我们六百多城市数量就很多了,一百个城市群都可以,那就没有意义了。第二个条件就是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当然我们说依托现代的交通条件,有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交通非常的便捷,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第三个条件一定是相当数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城市。三个城市算不算,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我们知道一群人,三个人就可以称为一群人,三个城市是不是就变成城市群,城市群不是一群城市,它是一个概念,是有条件有标准的。大家不要说没有城市群显得有点经济就不发达,实际上城市群是一种形态,在这个地方城市数量很多,城市规模很大,然后城市联系比较紧密,把这个区域称为城市群,也就是起个名字而已,也不要当成一个很了不起的事儿。当然我们之所以对城市群进行规划,其目的是让它健康发展,让它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让它的功能能够互补,所以这个自然形成的城市很大,对周边的城市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就应该是化竞争为合作,要有分工。产业不要恶性竞争,所以目的是要形成一个合理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成为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大家共同来保护生态环境。 所以现在我们发现城市群有泛化的倾向,所谓泛化就是到处都在规划城市群,第二个这个城市群的范围越来越大。越来越大把周边都包含在内,当然规划大一些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规划的范围太大,那就没有太大意义了,我在这里附带讲一下这个观点。

 

具体到京津冀,作为城市群应该说城市功能要互补,北京和天津要有一定的分工,北京和唐山、保定、沧州也要有一定的分工,那么在城市群里边过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就成为一个功能性城市,它有这样一个转变。在这个基础上,中小城市实际上有发展的优势,城市群里边中小城市甚至小城镇都会有发展的机会。城镇化战略提出来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在城市群里边是有利于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的。

 

那么我在这里还讲一下,这里有一张图,是我2007年在地图上绘制的,我画了很多圈很多线,那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说这个城市群要用快速的轨道交通联系起来,我们也可以把它叫高铁,各个城市用高铁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促进各个城市功能的互补和经济的联系,才能实现城市群的一体化发展。我没把邯郸、邢台、衡水放进来,因为我这个图有限,将来的高铁也是要把这些城市联系起来,那么现在中国修高铁修了很多,都是干线铁路。那么我们觉得更必要或者更有效益是在城市群的范围内,中国的城市群都用轨道交通网络把它联系起来,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宣布中国进入了高铁时代,那么仅仅是修几条高铁我们还不能说进入高铁时代。

 

四、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

 

第四个问题是促进交通设施的一体化,京津冀的发展,基础实施应该作为突破口,因为北京、天津、河北三个行政区,过去交通的规划、道路的建设都是按照行政区来规划的,所以京津冀就很多的断头路,比如说前几年张家口到北京的路出现了大堵车,好几天都通不了,那就是说进京只有一条路,这个道路不是网络化的,从北京来看都是放射状的,未来恐怕要改变这种交通基础设施的状况,我们提出三条。

 

第一条要加强沿海港口的合作和加快建设疏港通道。河北有三大港口,天津有一个港口,天津港、唐山港、秦皇岛港和沧州港,这四个港口应该加强合作,比如说天津港主要运输集装箱和一些杂货,像沧州港以煤碳、矿石为主,唐山港以矿石为主然后再增加其他的功能,秦皇岛港主要是运输粮油还有其他的货物,总之要有个分工,那么有可能的话在产权方面要加强合作,这样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来共同打造国际航运的核心区。

 

第二个是机场,要综合机场资源,并实现空铁联运,京津冀现在有三大机场,首都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石家庄机场。这些机场实际上距离都不远,如果用高铁把它们联系起来都是一小时交通圈,现在首都机场压力很大,航班很多,几乎每个航班都要排队,天津机场航班比较小,石家庄机场更小,货运也可以采取一个分工,需要几大机场能够合作。

 

第三个是要促进交通基础设施的对接联网,要加强京津石综合交通枢纽的分工合作,突出京津冀地区四大港口为龙头的基础运输系统,要直连区域内13城市的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和区域交通建设协调管理系统,形成公路、铁路、港口、空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合理分工、衔接配套的高层次的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基础设施一体化,既想成为突破口,也是能够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

 

五、实现协同发展

 

第五个讲下如何实现协同发展,这个问题我们做过分析和研究,京津冀是三个省级行政区,两个直辖市和一个省,所以合作始终是一个大家的迫切希望,但是难度很大的问题,所以如何加强合作?

 

要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对这个合作机制我们做过研究,比如说一定要成立一个协调机构,没有协调机构合作就很难快速的推进。第二个河北省和北京、天津,河北省各市和北京、天津建立一个市长联谊会议制度,这是我们一直建议的,比如说北京市的市长、天津市的市长、唐山市的市长和石家庄市的市长,包括县级市的市长,我觉得应该定期坐在一起讨论京津冀如何协同发展。比如说基础设施如何建设,生态环境如何保护,产业链条如何延伸,市场如何实现一体化!现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差距不在于GDP的差距,而在于公共服务的差距,公共服务能不能共享,我觉这是得需要大家经常联系讨论的,形成一个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fbe3733c1c708a1294a44b9.html决议,大家在共同实施。现在习近平总书记很重视,国家发改委也在紧锣密鼓的研究,我相信合作机制会分层次的建立起来。

 

第二个是京津冀规划,京津冀要合作,需要有个顶层设计,因为京津冀在地理上有两大山脉,有华北平原和渤海,地理地貌比较复杂,生态环境的保护也是非常迫切的,在哪里发展,这些需要周密的论证,比如说北京市功能的疏解,疏解到哪里,需要通过规划来确定。所以规划一定是要科学的规划,从2006年开始,就开始编制京津冀的都市圈规划,从2010年开始,又编制首都圈的规划,现在在编制京津冀的协同发展规划,这个直到现在还没有公布,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就是这么大的区域规划要提高它的科学性,所以科学性和复杂性是两端,复杂性很强,要使它提高科学性,这个难度很大,需要很长时间。第二,它又纯属于三个省级行政区,省级行政区之下河北省还有11个地级市,实际上是搁置的利益诉求,利益诉求如何平衡?尤其是京津和河北的差距问题如何解决都带来了难度,基础设施要完善,把很多断头路都要解决,形成京津冀统一的交通网络。比

 

如说把我们的轨道交通建立起来,投资很大。所以这一方面都是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我觉得尽管这样,我们一定要编制一个比较科学的规划,而且这个规划要有权威性,要有约束力,规划编制出来大家都能够落实能够贯彻执行,能够按照规划办事。我们经常说没有科学的规划还没不如没有规划,如果规划没有权威性,没有约束力,那等于还是一张纸,还是在纸面上,所以规划要有科学性、要有权威性、要有约束力。

 

第三个关键环节或者重中之重是北京功能的疏解,刚才我说了,非首都功能都是可以疏解出去的,但是北京市一万多亿的GDP,两千多万人口,这是一个大都市,哪些功能向外疏解这实际上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首先现在大家比较一致意见北京的批发市场应该转移出去,动物园批发市场,小红门批发市场搬到河北去,动的比较快比较早。第二个工业,我认为应该转移出去,北京的空间就16400平方公里,并不是说没有空间可供发展,而是因为我们的环境容量不大,任何工业都有对环境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为了改善环境,北京的工业应该逐步转移出去。第三个仓储物流,当然北京每年每月甚至每天都有很大的需求,比如说蔬菜、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fbe3733c1c708a1294a44b9.html粮食、各种日用品、商店,北京要搞旅游,这个旅游产业肯定全国人都要到北京来旅游,流动人口很多,这都构成很大的需求,但是所以北京要建立一个快速的配送系统,不一定把这些东西都运到北京来,你可以运到北京的周边河北,然后采取配送的方式。所以物流基地的问题可以疏解。还有比如说教育机构,还有医疗机构,还有各种社会团体,包括科研机构,这些是不是都可以疏解到河北?当然了,北京肯定倾向六区之内人口要减少,功能要疏解,是不是疏解六区外边?这个是值得讨论,为什么?未来的问题不是北京市没有空间,16400平方公里有很大的空间,但是我们之所以要疏解北京的功能,转移产业,其目的是要改善这里的生态环境,我们要让这里的人口产业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现在环境容量确实不足,不足以承担这么多的产业功能和人口,所以我的观点疏解到河北去,疏解到河北的周边的城市。

 

第四个也是一个关键环节,就是河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因为京津和河北在经济发展上、社会发展上,公共服务上有比较大的差距。在这样一个区域,要通过发挥北京天津的辐射带动作用,要改善河北的特殊环境,让河北对产业有比较大的吸引力,首先在基础设施上要有更大的投入,要交通更加方便,另外刚才我提到的战略性功能区,要通过加大投入、通过体制机制创新、通过改善和提高服务意识,吸引北京的产业转移。所以搬的出、稳的住、能发展,这是对河北来讲提出个重要任务,你要有吸引力,北京的功能才能疏解到河北。让人家有好的投资环境,到那儿能发展,所以还是要有一个服务的问题。通过北京的产业转移、功能疏解,对河北也会有利,促进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河北也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不仅要吸引北京的产业、北京的功能,也可以吸引东南沿海地区的产业,吸引全世界的产业聚集到河北来,河北才能有一个大发展。

 

最后我讲一下,我们协同发展的目标,这也是总书记讲话里明确提出的,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我想这五条既是任务也是目标,这五条能够有重大突破,就可以说实现了协同发展的目标。

 

谢谢大家。


本文档下载自文库下载网,内容可能不完整,您可以点击以下网址继续阅读或下载:

http://www.wenkuxiazai.com/doc/afbe3733c1c708a1294a44b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