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时间: 2019-02-11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2018年第6期 作者:邓 宏 兵 责编:qgy 柳 阳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定了主基调。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的现实要求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长江经济带涵盖我国11个省市,面积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1/5,人口超过我国总人口的2/52017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GDP之和占比超过全国GDP45%。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已发展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战略支撑作用最大的区域之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国家级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当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难点,急需在改革进程中加以有效解决。本刊特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生态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6-0001-12 收稿日期:2018-09-21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确定了绿色发展的主基调。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加快了生态文明的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的建设,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成为一项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战略决策。长江经济带由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粗放发展、过度开发和重复开发,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事故频发,生态破坏加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对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形成了巨大挑战和严重制约,加快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刻不容缓。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化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绿色属性是深度推进和提升长江经济带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和内在要求。

一、深刻理解绿色发展理念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本质

绿色发展是在考虑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的前提下,将绿色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的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它代表了当前科技和产业转型的方向,是最有前景的发展领域。在新时期,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国实施绿色发展观的意识和主动性明显增强。绿色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创新理念,它是坚持新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过程中,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刻理解绿色发展观的思想语境,积极贯彻绿色发展观,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决策,也是影响国家整体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新形势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是正确把握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打破旧动能与培育新动能的关系。新动能的保障是自我发展和协调发展,落脚点是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战略。目前,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凝聚发展共识,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利益共享,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等,迫切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二、准确把握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以绿色发展观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优质发展,有利于走上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道路,使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能够生机勃勃,真正创造经济利益。对于黄金水道,它将有助于挖掘长江中上游资源优势和发展特点,促进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空间向均衡方向转化;形成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打破区域封锁和贸易壁垒,推进市场要素流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升级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城镇空间格局;有利于依托长江经济带建设对外开放走廊,引入外来资金和技术,创造更多国际合作机会,提高竞争优势。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准确定位绿色发展理念的战略重要性,对促进长江经济带的优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建设绿色经济引领长江经济带增长示范区,加快绿色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的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为支撑,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同时实现资源能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对接国际先进水平,率先推动经济环境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生态环境对标国际先行建设带,强化生态环境系统保护与治理,增强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打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以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坚决打好水、大气、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在全国重点区域保持环境质量标杆地位,并率先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建设绿色制度改革创新试验带,坚持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有利于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四梁八柱”,激发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内生动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三、合理构建以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框架体系

营造科学合理的绿色空间。在主要功能区规划的基础上,建立空间平衡的概念,以生态优先、流域互动、绿色发展的思路,构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格局。完善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以《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为基础,推进多规合一,统一空间规划。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空间,构建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屏障,打造黄金水道运输带,建设生态廊道体系,形成“绿屏蓝带、廊道链接”的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绿色城镇格局,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力合理调节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发展向内涵提升式转变。构建城镇绿色空间,拓展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城市绿化隔离带,防止城市摊大饼式无序扩张。发展绿色交通体系,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轨道交通网,构建城市群1小时交通圈。打造集约高效农业空间,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

构建先进发达的绿色经济。大力实施绿色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三高”(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三低”(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产业新体系,打造绿色经济引领增长示范区。探索具有开发区特色的“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形成产业共生体系,构建生态工业链条。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培育绿色经济发展竞争力,充分发挥重要中心城市和经济中心城市的作用,强化区域中心的功能支撑和服务能力,大力发展科技创新、金融和总部经济,促进产业集聚,占领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高端。提升绿色经济发展要素质量,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产能结构和要素配置,控制生产成本。加快推动“三高”行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价值链整体提升。发展和加强“三低”绿色产业体系,瞄准国际产业转型和竞争制高点,注重高端、智能、绿色,服务至上,构建绿色低碳现代产业体系。绿色产业建设以现代工业体系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优化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环境,构建有利于市场、竞争、发展和创新的标准体系、准入条件和监管规则。坚持节约优先战略,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资源能源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积极构建清洁高效的绿色资源能源体系。

构建清洁优美的绿色环境。率先构建以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管理体系,探索建立水、大气和土壤污染控制的新模式,推动美丽的村庄和蓝色港口的建设,构建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土地和优质的水源一体化生态系统,保持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领先地位,提高生态环境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积极推进宜林地营造林,大力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加强城镇村庄绿化美化,构筑绿色通道和农田防护林网,加快重点区域治理,全面推进中幼龄林抚育,着力开展低效退化林改造,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打造清洁生态水网,以加快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全力推进“保好水,治差水”,打通长江水网大循环体系,重建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建造全区域绿色生态水网。以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为目标导向,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强化措施,加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综合治理,协同控制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进一步降低PM2.5浓度,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基本消除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气。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为根本,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来源,实施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控,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示范,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美丽乡村,以“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风尚美”为目标,建立统一组织领导、统一规划设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建设管理、统一运行管理、统一考核验收的推进机制,打造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具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构建繁荣多样的绿色人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新时代绿色人文理念,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生态文化氛围,打造绿色人文价值理念践行区。树立生态价值理念,大力弘扬传统生态理念,倡导“天地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尊崇自然、善待自然、关爱自然,树立并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弘扬生态文化,深入挖掘长江流域文化的生态内涵,强化历史文脉保护与传承、文化资源整合与复兴,展现长江经济带独特生态文化魅力。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共享单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低价政策,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流量,提高城市公共交通的利用效率。加强公民生态道德素质宣传,使勤俭节约、珍惜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权益成为全体公民的行为自觉。

建立健全绿色管理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创新,着力推进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政府激励、约束、监督体制,建立和完善资源环境产权等市场体系,保障资源环境资产的价格形成和交易,推进绿色经济系统改革。创新测试领域,健全生态环境法治制度,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地方法规体系,加快制定或修订水、大气、土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领域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完善环境监管机制,推动各市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制定并公布各有关部门环境保护责任清单,鼓励有条件的乡镇设立环保机构。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完善跨界水环境质量考核激励制度。健全生态环境市场制度,进一步激发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动力和活力,积极而稳妥地推广PPP,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领域,采取政府主导、企业总包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的方式,在长江流域推广水环境治理、土地整备开发、投融资三位一体的财务模式,率先探索市场化的治污新模式。健全绩效评价考核制度,以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为试点,探索建立水、森林等自然资源量化核算方法。完善区域环保合作制度,深化长江经济带环保一体化机制,完善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和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

 

作者简介:邓宏兵,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区域经济与投资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 47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