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时间: 2022-01-07信息来源:中宏院 国宏高端智库 2022-01-05 作者: 杨长湧 责编:qgy

长江经济带兼具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区位,是我国对外开放起步较早、基础良好、发展较快的区域之一,在全国高水平开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当前,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和新挑战。“十四五”时期,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的战略定位,按照《“十四五”长江经济带发展实施方案》部署,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主要抓手,加强统筹融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01

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站在新起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立足各自优势与特色,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对全国稳外贸稳外资做出重要贡献,在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方面走在前列。

各地开放优势明显形成。长三角的制度型开放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及其临港新片区,在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重大制度创新方面,为全国积累了新经验、探索了新路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建设成效明显,朝着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迈出坚实步伐。重庆、成都、武汉、长沙、南昌、贵阳等内陆开放新高地涌现出来,通过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将开放后方变为了开放前沿。2020年,中上游省市对外贸易占长江经济带的比重较2012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与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成效显现。中欧班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已成为沿江省市融入共建“一带一路”的两大主要贸易和物流通道。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世界贸易深度衰退,中欧班列逆势而上突破“万列”,向欧洲各国运送大量抗疫和生活物资,成为名副其实的“生命通道”。各省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和投资规模稳步增长,在共建国家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和产业园区持续发展,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带来就业等民生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民心相通。

对外开放条件进一步改善。目前全国共设立21个自贸试验区,长江经济带已布局9个。各自贸试验区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很多都是首创性质的,对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高水平开放发挥了重要的排头兵和试验田作用。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历史性地推出我国第一张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重庆自贸试验区首创铁路提单信用证融资结算等。综合保税区建设稳步推进,九江港、黄石港、武汉港和重庆港等口岸扩大开放,长江经济带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


02

长江经济带开放型经济发展面临新环境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长江经济带扩大开放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从国际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经济全球化大方向没有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共建“一带一路”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和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际格局发展战略态势对我有利,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扩大开放仍面临重要机遇。同时,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激烈竞争前所未有,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前所未有,国际经贸规则深刻演变,一些经济体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长江经济带扩大对外开放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这就要求沿江各省市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形成协调开放合力,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更好地使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

从国内看,立足新发展阶段,在新发展理念指导下,我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发展格局下,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对外开放的市场、产业、要素和营商环境等基础都将实现质的提升,强大国内市场、现代化产业体系、日益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日益庞大的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力资源队伍以及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都将显著增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为其更好发挥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功能提供强大保障。


03

推动长江经济带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一)统筹沿海沿江沿边和内陆开放。发挥长三角经济开放水平高、市场机制作用强、改革创新意识足的优势,以及长三角自贸试验区特别是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优势,形成高标准贸易投资规则和制度体系,为长三角深入发挥开放引领作用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应将扩大内陆沿边开放作为优化长江经济带区域开放布局的重点,一方面改善基础设施“硬件”,做强向东开放通道、做实向西开放通道、做大向南开放通道、做优内陆开放通道、推进长江通关便利化,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运输体系,加大对内陆综保区等开放平台建设的支持;另一方面提升营商环境“软件”,深入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实准入后国民待遇,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全面提升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水平。

(二)统筹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长江经济带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40%,城市群活跃、市场需求旺盛,拥有扎实的制造业基础,具备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发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功能,增强进博会辐射带动作用,建设好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降低制度型交易成本,使长江经济带成为全球优质商品和服务的集聚场。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要求,加大吸引高质量外资力度,为全国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做出更大贡献。应发挥沿江工程机械、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集群优势,积极稳妥推动企业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提升沿江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和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

(三)统筹商品要素流动型开放和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应在继续推动传统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挥沿江省市优势和特色,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跨境电商、市场采购、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型贸易业态发展,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同时,以自贸试验区为先导稳步拓展制度型开放,完善沿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在制度创新方面加大先行先试力度,深入开展首创性、差别化改革探索,增强沿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全国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

(四)统筹特色开放和联动开放。在支持上中下游地区根据区位特点和要素禀赋探索差异化开放路径的同时,应增强开放的联动性,用好省际协商机制,探索部门对接落实机制,将长江经济带打造成为各地优势充分发挥、相互之间紧密协作的对外开放走廊。应鼓励长三角产业、资本、技术、管理等优质要素溯江而上,与中上游地区的劳动力、土地、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在贸易、园区、航运、金融等领域构建高水平合作机制,为中上游地区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提供支持。上游省市要成为中下游地区扩大陆路贸易的重要枢纽。特别是云南要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辐射中心,提升长江经济带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水平。

(五)统筹开放和安全。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把握好开放和安全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深入落实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国家技术安全清单管理、不可靠实体清单等制度,加强国际供应链保障合作,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云南作为沿边省份,应着力加强公共安全和卫生安全等建设,把安全发展贯穿沿边开发开放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六)统筹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和共建“一带一路”融合。未来,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水平开放的最大机遇。应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以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抓手,进一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加快长江经济带上的“一带一路”战略支点建设,扩大沿江省市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投资和国际产能合作,促进健康、绿色、数字、创新等新领域合作,特别是注重打造优质的标志性民生工程,形成更多接地气、聚人心的合作成果,全面强化风险防控,使长江经济带在与共建“一带一路”的融合中,更好发挥对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支持和推动作用,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  杨长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