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在国际视野下转型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刘慧 作者:admin 责编:
长三角城市体系合理,但城市间的联系、要素流动不够,存在行政区的分割,应破除行政壁垒
《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日前正式获批。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该规划赋予长三角地区在国家战略中的示范功能,同时也使长三角的发展具有全球性视野。
世界有五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英国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肖林认为,“长三角区域规划的实施,将加快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世界第六大城市群”。
转型亟须提升创新能力
长三角城市基本遵循以工业为主导、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发展模式。2009年,江浙沪三地生产总值达7179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1.4%。
“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区域的发展水平还不高。长三角人均GDP大概在3400美元左右,而美国的人均GDP为4.6万美元,城市群的人均GDP更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在产业结构方面,发达国家城市群以服务业为主导,上海的服务业比重较高,但江浙地区的服务业比重并不高。
侯永志指出,长三角地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首先结构要升级,不能再靠低端产品、靠低劳动力成本来参与国际竞争,要转向依靠技术来参与国际竞争。长三角是中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要提高地区的整体能力。但目前创新能力不足,尤其是高端产品创新、核心技术创新的能力还不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世界级城市群的影响力很大,比如纽约、东京、伦敦等中心城市规模比较大,都是国际金融中心。相对来说,长三角地区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还不够。
肖金成认为,要提升长三角城市发展的质量,一方面,在现代服务业、金融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国际金融机构的集聚要加强。另一方面,我国的跨国公司数量还不多,而且公司总部也不在上海,要加强产业和跨国公司的集聚。
专家们建议,长三角今后应发展以低碳、绿色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升产业能级。发展以金融、航运、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生产性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
利用腹地和市场优势
“长三角地区要加快开放步伐,将来不仅上海要成为世界城市,杭州、南京都可以成为世界城市,要不断提高城市的国际化水平。”侯永志对记者说,从全国来看,长三角地区虽然人口密度大,但还有空间,有更大的承载力。国外城市群的人口密度都高于长三角城市群。
对此,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国泰君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表示赞同。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三角城市群有人口优势,但现在包括长三角地区在内,中国的人口集聚度还不够。
扩大对外开放要促进人员和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长三角地区资本、贸易开放程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但人员往来还是不太便利。”侯永志说。
长三角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有哪些优势?侯永志表示,中国的市场和腹地比较大,国外城市群面对的国内市场没有那么大。而且我们在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即使产业工人和知识分子的工资增加一倍,与国外相比还是比较低的。同时,长三角规划有中央政府的支持,统筹协调,可以加强引导,而国外城市群的联系是自发的。
不再唯GDP论,破除行政壁垒
浙江经济以民营中小企业为主,上海经济以外资和大型国企为主,江苏经济则以国有控股为主。在大长三角范畴里制定经济政策,可实现整个区域的产业升级,但两省一市有各自的行政体制,经济一体化在实际操作中将面临困难。
“长三角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目前的行政区域有待突破。”李迅雷说,上海发展到一定程度后,GDP的增幅会下降。现在的行政体制以GDP为考核目标,上海的企业如果到浙江去发展,就影响上海的增长率。而且上海经济增长以重工业拉动,服务业的发展势头就会减慢。
李迅雷表示,长三角地区与世界级城市群的服务配套、专业分工还有差距,政府如何变成服务型政府很重要。最值得关注的是解决收入差距、提高社会保障、培养未来劳动力的问题。长三角地区的外来劳动力最多,安家、教育、社会保障等相关配套措施做不好,将来问题会比较严重。
肖金成对此表示,长三角城市体系合理,但城市间的联系、要素的流动还不够,存在行政区的分割。城市分工也不是很充分,产业层次不高。这与五大城市群有差距,还要进一步完善。
侯永志建议,尽快形成一体化更强的长三角区域板块,必须打破行政壁垒,实现真正的合作。比如在基础设施上统一规划,资源整合利用,同城化的步伐要加快,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强协调。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