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实现机制时间: 2016-05-26信息来源:陈耀 汪彬 陈梓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党和政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开创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经济发展空间、促进地区及世界和平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
“一带一路”作为一个涉及国际、国内开放合作的大战略,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按照习近平主席的要求,做好“一带一路”总体布局,尽早确定今后几年的时间表、路线图。笔者建议将时间表划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分阶段明确战略推进的任务、重点工程、预期目标、涉及区域(见表)。遵循“先易后难、先重后轻、分层分类、循序渐进”的原则,既积极又稳步地推进建设。
1. 先易后难、先重后轻
所谓“先易后难”主要是指对那些参与合作意愿强烈、与我国关系基础稳定且容易达成合作协议的国家和地区,可以率先开展互联互通建设、推进双边贸易便利化以及科技文化交流。而对于那些尽管有合作意愿,但达成共识难、前景不明朗的国家和项目,要缓期开展,严格控制风险。
“先重后轻”是指要区分“一带一路”建设的轻重缓急,对那些大通道、大动脉、主航线、重要节点、关键环节,要优先部署,重点推动和重点完善。如欧亚大陆桥是我国连接中亚和欧洲的重要通道,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主要依托,要重点加强与沿线国家在贸易、投资、安全、标准、结算、纠纷仲裁等领域的政策沟通,并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共同打造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是依托沿海重要港口城市,共同打造
通畅、安全、高效的运输大通道。
2. 分层分类、循序渐进
所谓“分层分类”中的“分层”就是要按照国家和地方不同层面明确其责任和任务,国家层面主要是负责涉及主权国家间的事务,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五通”为主要内容进行双边和多边对接;国内地区层面主要是按照国家的总体布局,确定各自的功能定位和对接国家,把握各自的重点任务。
“分层分类”中的“分类”就是区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领域,确定各部门分工和各领域的具体目标,可能涉及的领域类型,如互联互通建设、能源合作、进出口贸易、文化科技交流、投融资机制等。
当前,国家要尽快出台总体规划指导意见,重点明确推进原则、思路、主要任务、空间布局以及保障措施,以指导部门、地区和企业的行为。各省(区市),应该结合自身的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环境承载力、产业基础,制订与国家要求相衔接的规划,地区之间也要加强相互协作,摒弃“一亩三分田”的狭隘思维,破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思想障碍。不同地域的重点任务应有所侧重,东部沿海地区主要立足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西部地区重点扩大向西开放,参与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但是陆上和海上要做好统筹,特别是要加强海陆联运的发展。
建立健全四个机制
1. 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
(1)当前国际性的区域合作组织普遍具有排他性,“一带一路”战略则对各类国家开放,不设置准入门槛,凡有意愿合作的国家和地区都可以成为“一带一路”成员国,这种区域性合作机制与现有的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10+1)、上海合作组织、孟中印缅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区域性合作组织相衔接,并与成员国本国战略对接。
(2)要真正实现与周边国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还必须创新合作模式。要以多边的利益需求为出发点,从以商品、能源交易为主体的经济合作形式,转变为以经贸合作为核心、以社会文化交流为辅助的全方位合作交流。一是利用我国的资金、技术优势帮助周边发展中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交通、通信、电力方面实现互联互通,改善其经济发展的硬件条件。二是通过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输出,并辅以教育、培训帮扶,提升周边国家的软实力。我国政府已决定在未来5年为周边国家提供2万个互联互通领域的培训名额,培养互联互通专业人才,帮助周边国家培养自己的专家队伍,这种做法相信会受到更多沿线国家的欢迎。三是对国内而言,要建立国务院领导下由相关部委组成的部际协调机制和有关省(区市)构成的地区协调机制,做好各部门的政策沟通与协调,强化地区间的分工协作。
2. 有力的多边金融保障机制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项目上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据亚洲开发银行测算,2010—2020年亚洲地区每年基础设施投资需求高达7300亿美元,总共约需8万亿美元。亚太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财力薄弱,如何弥补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的巨大资金缺口,成为制约沿线国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关键,多渠道的资金融通是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保障。
(1)广泛利用多边金融机构,联合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融资。
(2)在我国倡议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和丝路基金的基础上,通过发行丝路债券、金融租赁等手段,吸引国际金融机构、项目东道国金融机构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形成多边协作的资金筹集机制。
(3)可以运用公共私营合作制(简称PPP)创新模式。PPP模式是指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是政府为了增强交通、通信、水电等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提高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的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现阶段我国可以由规划部门和相关管理部门推出有关项目、园区、服务打包的PPP创新方案,尝试进入招标等实际操作环节,并结合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发展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一带一路”股权基金、境外投资基金及政府引导基金,鼓励有实力的企业与政府合作,大胆开拓新的合作方式与技术路线,促成一批PPP创新项目的具体实施。
3. 全面的内外资源整合机制
海外华人华侨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他们凭借对所在国的社会、法律、文化环境与风土人情的熟悉,成为连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天然纽带和桥梁。同时他们具有一定的经济科技实力、成熟的生产营销网络、广泛的政界商界人脉的独特优势,可以为我国“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与智力支持。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华人华侨超过4000万,东南亚华商资产约占全球华商的1/4,约为1.2万亿美元,东南亚地区是华商力量最强的区域,世界华商500强中约1/3在东盟国家。因此,要充分重视海外侨胞,通过所在国大使馆的宣传和帮助,鼓励华商企业参与所在国“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并从中受益,促成他们自身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创新的提升。
中办、国办今年1月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官方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不应该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和规划,更要充分调动民间的一切资源和力量,尤其是要发挥民间的智慧和创造力。因此,要积极培育国内专业机构、中介组织、民间智库和高校研究中心等平台,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服务。
4. 和谐的人文科技交流机制
人文交流是夯实亚太国家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亚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一、风俗人情不同、宗教信仰多元、民族构成多样,互联互通中的民心相通是实现“一带一路”建设的群众基础,只有赢得了沿线周边国家广大民众的支持,才能减少周边国家人民的顾虑和猜疑。从根本目的来看,“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提高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能惠及民生,提高周边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因此,不仅要加强各国政府间的谈判与合作,还要通过文化交流、青年交流、学者交流、民间交流等多种途径促进民众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可以考虑设立区域文化研究基地,加强对中亚、东南亚、非洲地区国家的文化、语言、宗教、民俗的研究;通过在沿线国家定期举办“文化艺术节”、“地区合作论坛”,搭建人文交流平台;进一步扩大“一带一路”国家的来华留学生、交流学者的数量和资助力度,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与合作,形成宽领域、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文交流格局,为达成互利共赢、长远发展的区域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应注意把握的问题
1. 把近期任务与长远目标结合起来,既要积极推进,又不要急于求成
近期要按照习近平主席要求,抓住关键的标志性工程,力争尽早开花结果,起到示范效应。同时要积极开展周边外交,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同和支持,稳步扎实地搞好每项工作。
2. 把我国的愿景与沿线国家的诉求结合起来,积极寻找各方共同利益的契合点
在兼顾本国利益和他国诉求的基础上,在充分协商一致的前提下编制落实具体项目和方案。只有从各方利益出发,尤其让沿线国家民众真正受益,战略推进才能顺利并持久。
3. 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遵循市场规律,发挥企业的主体功能
政府的主要工作是签署国际间合作协议、制定建设规划、搭建好开放平台,为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高效率的服务。
4. 把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结合起来,明确各地的定位与空间布局
当前各地融入“一带一路”、抢抓发展机遇的热情高涨,既要鼓励支持也要理性引导,防止出现“一哄而上”的新一轮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避免地区之间的无序竞争。
5. 把对外发展援助与风险控制结合起来,审慎论证对外项目
欧亚一些地区的民族和宗教派别冲突、政局动荡、国内政策变动频繁,外部安全环境的不确定性容易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应遵循国际通行规则严格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做好充分的政治风险评估,建立有效的监控和预警机制,将对外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作者单位:陈耀,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汪彬、陈梓,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编辑: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