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哈经贸合作时间: 2017-01-15信息来源:刘翔峰 作者:hjr_admin 责编:

DOI:10.14114/j.cnki.itrade.2015.11.006

  “一带一路”战略对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哈萨克斯坦作为中亚地区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桥头堡。目前,中哈贸易快速增长,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双边投资持续增长,产能合作全面推进。哈萨克斯坦2014年年底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希望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尤其是2015年8月底中哈签署了《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中哈之间的合作前景更为广阔。


一、哈萨克斯坦经济形势判断

  哈萨克斯坦近年经济增长率呈下降趋势。其GDP在2014年达到2316亿美元,世界排名第46位,人均GDP为12183美元。GDP增长率在2003—2007年为9%左右,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开始放缓,2010—2014年分别为7%、5.0%%、7.5%、6%、4.3%。预计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在2015年将达到最低点,此后逐步回升。世界银行预测2015年哈萨克斯坦经济增速为1.3%,2016年为2.8%,2017年为3.9%;IMF预测哈萨克斯坦2015年和2016年经济增速分别为2%和3.1%;哈萨克斯坦国民经济部预测2015年其国内经济增速为1.5%。由于哈萨克斯坦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开采和出口,石油领域收入占其GDP的20%~30%,占税收的50%和出口的60%,因此,石油价格变化对哈萨克斯坦经济产生着重大影响。

  通货膨胀率呈下降态势。2014年为7.4%。其中,食品价格上涨8%,非食品价格上涨7.8%,有偿服务价格上涨6.4%。2015年呈下降态势,1-4月分别为7.5%、6.6%、5.8%和5.3%。

  失业率保持稳定。2014年为5%,登记失业人数为3.34万人。2015年1-5月仍稳定在5%。

  基准利率自2013年以来一直保持在5.5%。

  坚戈汇率处于贬值之中。1993年1美元兑换4.7坚戈,1997年1美元兑换75坚戈,1999年1美元兑换138坚戈,2003年1美元兑换156坚戈,2007年年底1美元兑换120坚戈。2009年2月份重回2003年水平。最近一次贬值发生在2014年2月,1美元兑换156坚戈跌至1美元兑换185坚戈,幅度为19%。2015年6月,1美元兑换186.6坚戈。2014年坚戈汇率贬值的原因在于卢布巨贬和国际市场石油价格下跌。

  对外贸易大幅下降。2014年哈萨克斯坦货物进出口额为998.9亿美元,比上年(下同)下降6.5%。其中,出口729.8亿美元,下降4.5%;进口269亿美元,下降11.5%;贸易顺差460.8亿美元,增长0.1%。2015年哈萨克斯坦货物进出口额进一步下降,第一季度货物进出口额为191.23亿美元,同比下降38.6%。其中,出口119.39亿美元,同比下降47.3%;进口71.84亿美元,同比下降15.2%;贸易顺差47.55,同比下降66%。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14年中哈货物贸易额为172.5亿美元,下降22.8%。其中,哈萨克斯坦对中国出口98.1亿美元,下降30.7%,占其出口总额的13.5%,减少5个百分点;哈萨克斯坦自中国进口74.4亿美元,下降9.2%,占其进口总额的27.7%,上升0.7个百分点。

  利用外资不断上升。哈萨克斯坦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煤炭、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一些矿藏储量占全球储量比例很高,如钨超过50%,铀25%,铬矿23%,铅19%,锌13%,铜和铁10%。其中钨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铀、铬矿居世界第二位,锰、铜、锌都居世界第四位。其丰富的自然矿产资源和开放的市场经济对外国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1993—2014年,哈萨克斯坦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总量为2192亿美元,存量为1479亿美元,是独联体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其中2014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239亿美元。2005—2014年中国对哈萨克斯坦直接投资额为130亿美元,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直接投资额为3.45亿美元。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总额(含直接投资)从1993年至今超过260亿美元,是哈萨克斯坦第三大外资来源国。


二、哈萨克斯坦近年经济政策的调整

  (一)公布“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

  哈萨克斯坦在2014年11月提出“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分为两个板块: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7个方向,分别为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工业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旅游基础设施、教育基础设施、住宅物业现代化、支持经营主体发展;二是新的反危机措施,2015年主要是支持民族机械制造业和出口,农工综合体的发展,实施业已启动的信贷住宅项目和保护投资股份,为“至2020年商业发展路线图”建设基础设施,积极开展地质勘探等。哈萨克斯坦的国家基金将在2015—2018年的3年内每年划拨30亿美元以支持能源、交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哈萨克斯坦应对和处理危机的经验丰富,针对2014年国际原油价格下降,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哈萨克斯坦制订了上述旨在提高国家稳定性和应对经济形势的新经济政策。

  (二)坚戈汇率近期大幅贬值

  哈萨克斯坦央行2014年2月曾让坚戈贬值30%,此后提出汇率稳定压倒一切来保持汇率基本稳定。哈萨克斯坦出口的主要是能源和原材料,进口的主要是机器设备和食品,汇率贬值会导致机械、设备和重要食品的进口减少,而汇率稳定则有利于企业确定商业活动走向,实施投资规划。因此,在权衡进出口商综合利益后,哈萨克斯坦此后实行了稳定汇率的政策。但在2015年8月20日,坚戈兑美元汇率由197:1贬至256:1。此次贬值根源还在于2014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低迷,石油出口的低价行情导致哈萨克斯坦出口关税收入减少1/3,财政收入吃紧,加上其最大的贸易伙伴俄罗斯的卢布贬值风暴卷土重来,哈萨克斯坦唯有本币贬值才不至于失去出口竞争力。

  (三)出台一系列去美元化的措施

  哈萨克斯坦经济的美元化程度很高,其居民45%的存款都是美元或欧元,除日常消费使用坚戈外,很多人都选择美元存款。哈萨克斯坦外汇收入大多来自能源出口,2014年年底国际油价暴跌、西方和俄罗斯关系恶化、西方不断强化对俄制裁、俄罗斯经济下滑以及卢布持续贬值,使哈萨克斯坦经济受到较大冲击,其货币坚戈也承受了较大的贬值压力,因此,哈萨克斯坦央行同政府共同拟订了经济去美元化措施。2014年11月,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表示:“本国央行及行长应当努力解决过度美元化的问题,……,直至该问题结束。”2015年3月初,哈萨克斯坦央行计划开展去美元化,减少国家经济对美元的依赖。该计划实施时间为2015—2016年,旨在确保本国经济的稳定性、推行无现金支付、减少影子经济,并优先考虑本币坚戈。其去美元化措施包括:禁止以美元定价,将美元存款利息降至3%,将政府担保的存款规模由当前的2.7万美元增加到5.4万美元。8月20日,在谈到民众养老金是否会因新汇率政策受到影响时,马西莫夫重申,在哈政府和银行面前,有两大任务需要努力:“第一,经济去美元化,使用本国货币;第二,从哈萨克斯坦银行得到坚戈信贷的可能性。未来,哈萨克斯坦经济可以更少关注汇率政策,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通胀率上来。”因此,顺应国际形势让坚戈汇率自由浮动,哈萨克斯坦政府离以“通胀目标制”的新货币信贷政策更近了一步。

  (四)国家基金的机制在发挥作用

  哈萨克斯坦国家基金实质上是“主权财富基金”。哈萨克斯坦2000年仿照挪威的国家“石油基金”建立了国家基金,并赋予其“储备和稳定财政”的功能,主要用于国家预算的平衡与转移支付、偿还外债、项目投资等。国家基金的来源目前是资源开采企业向中央政府支付的资源使用税、费和外汇储备的盈余。因此,哈萨克斯坦外汇储备由两大部分组成: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国家基金。2014年1月,哈萨克斯坦国家基金资产为707.92亿美元,2015年1月达到735.62亿美元,加上国家黄金外汇储备共计超过1020亿美元,占GDP的50%。国家基金在哈萨克斯坦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稳定国内经济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五)发展石油深加工产业

  石油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出口产品,占总出口的份额从2001年的49.3%上升至2010年的64.6%,2013年则降至48.8%。哈萨克斯坦政府除根据不稳定的国际石油价格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策以外,也积极发展石油深加工和成品生产的垂直一体化公司。哈萨克斯坦主要开采企业也有石油加工和销售部门,因此油价下跌虽然使这些企业受到影响,导致其国内营业支出下降,但是总利润并未出现大幅度下滑。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企业在油价下滑中估计损失5000亿坚戈的收入,此前这些收入都会划入国家基金,预计2015年年末和2016年全年损失将逐渐得以弥补。


三、中哈经贸合作现状

  (一)双方进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新阶段

  中哈2015年8月底签署了《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2014年中哈签署了140亿美元合作协议以帮助哈萨克斯坦建立15~20家加工企业。2015年3月签署了涵盖广泛领域的33份产能合作文件,涉及钢铁、有色金属、平板玻璃、炼油、水电、汽车等领域,总金额达到236亿美元。

  (二)贸易飞速发展,但结构仍然单一

  中哈双边贸易往来几乎从零起步,1992年中哈贸易总额是3.68亿美元,占哈萨克斯坦外贸总额的20%,中国成为哈萨克斯坦第一大贸易伙伴。此后双边贸易飞速发展,年增长率高达25%。2014年中哈贸易额172.5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46倍。

  但中哈贸易结构单一。两国经济互补性非常高,产业间贸易是主要贸易方式。中国自哈进口以能源、原材料和初级产品为主,2013年前六种商品占总进口的比重高达97.1%,包括燃料、矿物油,沥青,铜及其制品,无机化学品、贵金属等的化合物,矿砂、矿渣及矿灰,钢铁、锌及其制品;其中燃料、矿物油等产品占总进口的61.8%。中国对哈出口以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为主。2013年中国对哈出口中,机械设备、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类产品占38.7%,化工及相关产品类占13.1%,金属及制品约占12.7%,能源、矿产类产品占12.4%。

  (三)互联互通不断发展

  哈萨克斯坦位于欧亚大陆结合部,近年积极改善国内交通基础设施,力图打造欧亚大陆交通运输枢纽,发展过境运输。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哈萨克斯坦发展过境运输的国家战略不谋而合,为两国加强互联互通提供了新动力。中国新疆已同哈萨克斯坦实现铁路、公路、航线、油气管道、通信网络的立体对接。新疆的15个对外陆路口岸中,有7个在中哈边界,正在建设中的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我国西部最大的陆路口岸和新型跨境经贸合作区之一。两国在网络通信方面的合作也在积极推进,华为、中兴和中国电信等大型公司均在哈萨克斯坦参与了通信网络建设。从2012年至2015年,中国运往哈萨克斯坦的集装箱数量增长了15倍。2014年5月,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一期投产运营,开创了欧亚大陆海陆联运合作新模式,哈萨克斯坦历史上第一次获得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2015年2月,从中哈连云港物流基地出发的定期货运专列抵达阿拉木图,成为中哈合作进展的又一重要标志。穿越中国、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的“中国西部—西欧”交通走廊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预计2017年投入运营后将大大缩短亚欧大陆间的通行距离。

  (四)中哈投资合作不断有新进展

  哈萨克斯坦经济门类相对单一,轻工、机电、日用品产业薄弱,所以其迫切希望实现经济转型,努力改善投资环境以吸引外资。哈萨克斯坦《2003—2015年工业创新发展战略》指出,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向技术服务型经济转变。《哈萨克斯坦-2050》战略旨在加速哈萨克斯坦从原料供应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尤其哈萨克斯坦《2010—2014年加速工业创新发展国家纲要》明确提出,哈萨克斯坦工业重点发展非资源领域(除矿产开采外的其他领域)。尽管资源开发仍然是哈萨克斯坦的重要产业,但各项政策和财政预算已经开始向非资源领域倾斜。

  中国是最早对哈萨克斯坦进行投资的国家之一,哈萨克斯坦也是中国在欧亚地区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方式以独资为主,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华为、中兴这些企业已经为当地创造了数万个就业岗位。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各类投资总计达260亿美元,在哈萨克斯坦注册的中资企业有2800多家,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外资企业总数中居第三位。中国对哈萨克斯坦投资领域主要包括石油勘探开发、石油公司股权并购、加油站网络经营、电力、农副产品加工、电信、皮革加工、食宿餐饮和贸易等。目前中国在哈萨克斯坦投资的大项目有:中哈石油管道项目、中石化FIOC和中亚项目、中哈铀开采项目、鲁特尼奇水电站项目等。哈萨克斯坦对中国也有投资,2013年年末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各类投资总额合计23.98亿美元,对中国直接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主要投资于皮革、建材、食品、汽车维修等领域。目前中哈两国就依托“一带一路”开展产能合作已达成战略共识,产能合作已经成为两国经济合作的一个重要抓手,互联互通、高科技、新能源、交通、加工业、电力、农业等领域都将成为投资的重要领域。

  (五)金融合作在加强

  2014年12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与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续签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同时签订了新的双边本币结算与支付协议。双边本币互换规模为70亿元人民币/2000亿坚戈,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双边本币结算与支付协议签订后,中哈本币结算从边境贸易扩大到一般贸易,两国经济活动主体可自行决定用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或坚戈进行商品和服务的结算与支付。上述举措有利于深化中哈两国货币金融合作,便利双边贸易和投资,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也标志着中哈金融合作进入新阶段。


四、促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哈全面经济合作

  中哈《关于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阶段的联合宣言》表达了两国未来在加强产能、投资合作等各领域的全面合作的期望,表明中哈两国未来合作前景广阔。

  (一)推进产能合作

  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和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可以有效对接。“一带一路”主要是帮助沿线国家解决能源、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西进的第一站,中哈合作对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意义重大。中哈8月底签署的《关于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的框架协议》将促使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交通、加工业及电力等领域全面展开合作,中哈产能合作也将成为中国与“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产能合作的典型范本。目前,中国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全球产业链的中端,而哈萨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则处于工业化初期,其依赖原材料出口发展经济的模式难以持续,急需发展装备制造业、机电、日用工业品等行业,推动国内经济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发展。这种产能合作正好可以承接中国的制造业产业转移,符合国际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实现“一带一路”区域内各国的互利共赢目标。

  哈萨克斯坦的产能需求也充分体现在其“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中的七大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中哈产能合作的优先领域是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制造业,未来中哈将建立产能合作机制,向交通、能源、电力、信息、高新技术、农业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

  (二)加强投资合作

  中国可为哈萨克斯坦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振兴经济提供助力,发挥中国在核电设备、铁路升级改造、汽车组装、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厂建设等装备制造业方面的优势。

  哈萨克斯坦的能源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中国可加紧推进中哈天然气管道建设,探讨光伏、煤化工等领域合作,合作勘探和开发石油、天然气、铀矿等资源,共同修建原油管道。中哈应当加强清洁技术领域合作。哈萨克斯坦在铀矿、风能、太阳能、水电等领域拥有丰富的资源储备,发展清洁能源的优势得天独厚,并已经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绿色经济”转型构想;而中国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产业技术先进。哈萨克斯坦的资源优势和中国的技术设备优势形成互补,双方应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和发展清洁能源领域的双边合作,寻求在哈萨克斯坦开发、建设和运营相关项目的合作机会。

  哈萨克斯坦积极呼吁外资对农业领域加强投资,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为在哈萨克斯坦重点领域投资提供免征10年企业所得税和土地税、8年财产税及在项目投产后为投资者提供最高达30%的支出补偿等措施。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接壤,气候和种植作物的土壤很相似,合作基础良好,有条件实现优势互补,加强农业的技术、资金合作。

  中哈应积极商签新版投资保护协定。商签新版投资保护协定,有利于为双边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提供更便利的条件,发挥互补优势,巩固传统领域和新领域的投资合作,深化能源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中国企业赴哈投资,打造共同发展新引擎。

  (三)深化贸易合作

  1. 继续扩大自哈进口

  中国自哈进口以能源、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为主,尤其石油是哈萨克斯坦出口到中国最主要的产品。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能源、矿产资源需求缺口日益严重,未来进口还会不断扩大。

  2. 继续扩大对哈出口

  哈萨克斯坦经济战略旨在从原料供应国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加速现代化进程,所以哈萨克斯坦建设需要大量工程机械设备、运输设备,电力需求增大,对核电设备和核反应堆的进口也逐年增加。中国要继续扩大对哈萨克斯坦日用品和电子工业制成品出口。哈萨克斯坦人力资源稀缺,不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国进口的日用品和电子产品依赖非常大,中国这些产品具有比较优势,在哈萨克斯坦市场广阔。基于哈萨克斯坦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巨大需求,中国可以扩大重型设备对哈出口,转移水泥、钢材、建材等过剩产能。

  3. 引导组建面向哈萨克斯坦

  市场的大型跨国贸易公司不断促进这些公司提高市场竞争力,提高针对哈萨克斯坦市场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以便与有实力的外国跨国公司竞争。还要利用好跨境贸易本币结算等政策,扩大贸易往来,支持和鼓励发展加工贸易。

  4. 加强边境口岸建设,发展边境贸易

  新疆可以建立向西出口加工基地、商品集散地,发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重点支持有优势、有特色的产品,如棉毛麻纺织业、果品加工、机电等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鼓励新疆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参股、控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加工贸易。继续做好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的建设工作,为我国企业开拓哈萨克斯坦及中亚市场提供更为有利的合作平台。

  5. 推动贸易便利化

  重点建设以区域优势资源为依托、面向哈萨克斯坦的产业园区,促进以产业带动贸易、以贸易刺激产业升级的良性产业链发育。推动新疆、陕西等地与哈萨克斯坦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减少两国非关税壁垒与投资限制,推动中哈贸易便利化。鼓励西部地区与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往来,以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为契机,将中哈贸易领域延伸至中国华南、华北甚至沿海地区。

  6. 深化过境走廊的战略协作

  哈萨克斯坦是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桥头堡。目前哈萨克斯坦非常注重发展过境货物运输和线路,正在全面打造欧亚大陆物流过境中心,“连云港—阿拉木图”定期集装箱列车已经开通,中哈合作可以继续制定中期计划,落实投资项目,消除所有的基础设施障碍,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服务,增加运输量。中国可以通过帮助哈萨克斯坦提高铁路运输进出口和过境潜力,保障中亚及西亚地区通往亚太和东南亚各国实现距离最短的出口通道,促进地区贸易发展,同时还可能打造从哈萨克斯坦等国过境前往中亚、海湾地区、俄罗斯、高加索地区和欧洲的通道。

  (四)加强货币金融合作

  区域金融合作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非制度性的沟通机制,单一功能性的结构制度安排,合作方式通常是信息交流、磋商或者是为促进区域贸易和经济发展而建立支付清算机构和开放性金融机构;二是汇率协调和联动机制;三是统一货币安排。目前中哈处在第一个层次。中哈本币结算协议签署、本币互换协议续签,以及本币结算与支付协议签订后,中哈经济活动主体在中哈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结算与支付中,可自行决定用自由兑换货币、人民币、坚戈。这体现了中国积极支持哈萨克斯坦的本币坚戈去美元化,也与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相互呼应。两国应当继续推进以去美元化为重心的货币金融合作,促进双边贸易和投资,鼓励金融机构相互进入开展多种金融业务。未来可以进一步建立稳定汇率的机制安排。

  总之,哈萨克斯坦新经济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对接并不断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区域内产能合作的先行国家,并通过投资来推动这种国际产业转移和不断促进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和技术合作,能够起到很强的示范效用,为打造“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际贸易产业链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作者单位: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责任编辑:王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