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国内区域响应、发展格局变化和时间: 2018-03-15信息来源:卢伟 作者:qgy_admin 责编:

内容摘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四年多来,我国各省(市、自治区)通过发展中欧班列、开展贸易和双向投资、设立地方基金等措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四年多来,这些措施正从缩短距离、提高密度、减少分割三个维度悄然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下一步,应立足不同区域优势、扬长补短,协同互促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一、当前我国不同区域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响应
   (一)从发展中欧班列的响应上看,西南地区对开行中欧班列的响应最强
目前,中欧班列已逐渐形成了以“渝新欧”、“蓉欧快铁”、“郑欧班列”、“汉新欧”和“长安号”为主体的五大班列运输系统。2017年,成都、重庆、郑州、武汉、西安中欧班列开行数量占到我国中欧班列开行总数量的75.6%。从已经开行中欧班列的国内38个城市分布上看,华东地区有9个,西北地区有8个,东北地区有7个,华北地区有5个,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各有3个。截至2017年底,成都国际班列[1]和“渝新欧”累计开行数量分别占到中欧班列开行总量[2]的26.1%和24.1%,合计占比超过50%。2017年,成都国际班列开行规模达到1012列,开行班列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从中欧班列运输货值上看,2016年,“渝新欧”的货值为25.7亿美元,在各地开行班列中处于领先水平。
                            图1 中欧班列主要开行城市开行数量变化

        表1     2016年国内主要中欧班列货值和货运量

  货值(亿美元) 集装箱(标箱) 货量(万吨)
渝新欧 25.7 42000 -
蓉欧班列 12.94 37722 7.09
郑新欧 12.67 - 12.86
苏满欧 9.77 10142 -
汉新欧 8.59 21630 13.2
(数据来源:研究整理)

   (二)从贸易响应看,华东、华南、华北地区是与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合作的重要地区,华东、华南地区贸易额占比持续提升
2016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有所减少,由2014年的11204.6亿美元降至9539.9亿美元,2017年回升至10911亿美元。2016年,广东、江苏、浙江、北京、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位居前五位,华东地区(37.9%)、华南地区(29.8%)和华北地区(14.8%)合计占比达82.5%。在进出口贸易额占比上,华东地区由2014年的34.1%提升至2016年的37.9%,提高3.8个百分点;华南地区由25.7%提升至29.8%,提高4.1个百分点;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占比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降。

        图2 2016年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信息中心“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等,《“一带一路”贸易合作大数据报告(2017)》。2017年3月)

(三)从投资响应看,东部沿海省市在沿线国家投资占比达70%,西部省市在沿线国家投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
2016年,东部沿海地区10省(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占我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额的占比为67.6%,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所占比重为17.8%。西部许多省(市、自治区)在沿线国家投资增长较快,如截至2016年,陕西省已在“一带一路”沿线26个国家累计投资12.8亿美元,占全省对外投资总额的34%。宁夏自治区在2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95家境外企业。仅2016年,宁夏新增境外投资企业21家,境外直接投资额达9.5亿美元。同时,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和新增营业额占各省对外承包工程比重也在不断提升。从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的响应程度上看,黑龙江、山东、河南建设的境外经贸合作区数量排名前三位,西部地区参与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较多的省份为新疆、云南和广西。

(四)从融资平台建设响应上看,沿海省份设立地方级“一带一路”建设投资基金规模较大且对境外项目支持的比重较高
2014年12月以来,随着国家丝路基金的注册成立和正式运行,陕西、福建、江苏、广西、广东、浙江、湖南等省(市、自治区)先后发起设立了省级丝路基金或“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基金,支持地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基金首期规模从30亿元至200亿元不等,基金设立地区多集中在沿海发达省份特别是企业在境外投资较多的省份。各地基金运作基本都采用了政府财政“母基金”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子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模式。此外,西安、徐州等城市也分别设立了市级“一带一路”投资基金和丝路基金。
从目前各省“一带一路”建设相关基金的投资去向上看,既有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项目的支持,亦顾及其各自行政区范围内的开发建设,只是各省对两者的比例设定有所差别,如广东省丝路基金的投资重点是沿线重点国别的产业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农渔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项目,这与国家丝路基金的四大领域有较大幅度重合。而河南省则要求其“一带一路(河南)发展基金”投资项目中功能类项目[3]不低于基金投资总规模的70%,产业类项目不超过基金投资总规模的30%。

(五)从经贸合作平台建设响应上看,东部沿海省市和西北地区培育的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相关经贸平台成效显著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广东省连续举办了四届中国·广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福建福州、泉州等城市围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积极培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等经贸平台;新疆自治区实施了以乌鲁木齐为中心的“大会展”战略,举办了(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安防、食品、农产品等博览会;陕西连续举办多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和“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博览会等展会活动;宁夏先后举办了三届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和两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甘肃连续两年举办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青海省在三大会展平台(清食展、青洽会、藏毯展)中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元素;其它沿边省份如广西自治区、黑龙江省连续举办了多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
在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框架下,宁波市、唐山市等城市加快构筑经贸平台,推动与中东欧国家的经贸投资合作。唐山市承办了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宁波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若干意见》、《宁波市中东欧经贸合作补助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连续承办了三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重庆、珠海等城市分别推动与新加坡、以色列等沿线国家的国别经贸平台建设。

二、“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基于“3D”分析框架
    《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提出了经济地理的三个特征: 密度(Density)、距离(Distance)和分割(Division)(简称“3D”)。报告指出,某些区域发展势头良好,是因为它们普遍遵循了符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三大典型特征和内涵,促进了地理结构的变迁:一是缩短距离,二是提高密度,三是减少分割[4]。从“一带一路”建设已经走过的四年和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来看,“一带一路”建设所提出的“五通”合作重点遵循着重塑区域经济地理的规律,正悄然改变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格局。

(一)缩短距离:从缩短交通距离、经济距离到重塑区域经济地理
一是缩短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与沿线国家和欧洲的运输距离。随着中欧班列的发展和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的建设,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洲国家的交通距离大大缩短。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蓉欧快铁”的迅速发展使四川与欧洲的时空距离从以前港口海运的40多天缩短到了目前的11天。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方向,泛亚铁路建成前后,我国西南地区的云南和广西与中南半岛各国的区域可达性将由24.26小时下降至14.21小时,降低了41.43%,即区内任意地点到达节点市州最短仅需14小时,整体交通通达程度大幅提升[5]
二是缩短了我国与中亚、俄蒙、中东欧、东南亚地区的经济距离。对商品和服务贸易而言,距离包括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中亚国家陆地运输环节的效率非常低下,导致其在贸易时间上远远大于其他国家,哈萨克斯坦出口和进口时间高达55 天和41天[6]。同时,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其他中亚国家,由于贸易便利性较差,时间关税水平较高,均达到20%左右。随着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我国境内海关通关效率不断提高。2017年,新疆阿拉山口口岸中欧班列通关时间由以前的3个小时缩短到1个多小时。同时,我国与沿线国家运输和通关效率也得到提高,大大缩短了我国与中亚、俄蒙、中东欧、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距离。2017年,中俄货运车辆从我国经哈萨克斯坦到俄罗斯的物流时间由以前的一周最快缩短至2天,哈萨克斯坦农产品到达我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了90%。
三是从长远看将改变地处内陆沿边省份的经济地理格局。从长远看,“一带一路”建设将为西部地区内陆沿边省份发展提供便捷的出海口和出海通道。如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居亚洲内陆的新疆自治区与印度洋畔的瓜达尔港连接起来,从而使新疆到沿海的距离缩短近一半,而西北各省市可以借道新疆出海到印度、阿拉伯国家以及欧洲,运距和时间都将大大缩短,这将改变我国西北地区的经济地理格局。随着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若云南瑞丽至缅甸皎漂的铁路能够重启建设,皎漂港将成为云南省通往印度洋的一个重要出海口,我国货物运输可从云南经皎漂港进入印度洋,相比经东南沿海绕道马六甲海峡缩短约3000海里运距。

(二)提升密度:从改变资源要素禀赋到优化产业格局
一是中缅、中亚、中俄跨境油气管线建设改变了地区资源禀赋,从而形成新的区域主导产业。2013年,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建成后,其重要配套项目——云南1300万吨/年炼油项目也随后建成。项目改变了西南地区油品供需格局,填补了云南石化产业空白,云南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继四川、广西之后第三个拥有产能超一千万吨大型炼厂的大型石化基地。2015年,中哈原油管道输油量接近新疆本地产油量的40%,对新疆油气资源加工产业格局具有较大影响,管道的修建和各炼油厂生产规模的扩大,也带动了新疆三产、建材、服务等行业的新一轮发展热潮。目前,中俄东线天然气管线建设工程正对我国钢铁冶炼、制管、装备制造等基础工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推动作用,也将有力推动国内气田、管道、储气库、天然气利用项目等上中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二是发展中欧班列降低了物流成本并推动出口导向型企业迅速集聚,从而改变节点城市的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发展中欧班列降低了生产时间敏感附加值高的进口设备、IT产品、汽车零部件等企业的物流成本,推动这些企业在中欧班列开行密集地区进一步集聚。2017年,“渝新欧”的运行成本比2011年开行之初下降了45%,重庆最大的IT品牌厂商惠普产品通过“渝新欧”运输的物流成本从开通之初的23元/台降至15元/台。出口导向型企业的集聚推动了加工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依托中欧班列发展起来的加工贸易极大改变了重庆、成都、西安等城市的贸易结构,自2011年“渝新欧”开通以来,重庆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2.5%上升至2017年的46.2%。随着2014年以来“蓉欧快铁”开行数量的迅速增加,成都市加工贸易进出口占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2014年的40.5%上升至2017年的66%。同样改变的还有城市的产业结构。2016年,电子信息产业和汽车对重庆工业增长率贡献达到55%,而至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将成为成都第一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万亿级的产业集群。

        表2     中欧班列主要开行城市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比变化情况

加工贸易占比(%)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重庆市 32.5 47.8 57 38.7 40.5 46.2
四川省 48.5 52.2 40.5 45.4 55.6 51.8
成都市 55.5 49.3 47.0 49.5 - 66
郑州市 - 81.2 82.3 86.6 86.8  
武汉市 - 41.5 45.4 44.2 39.3  
西安市 31.1 41.1 59.7 59.5 68.9 66
注:2017年数据重庆市、四川省为1-11月统计数据,成都市为1-7月统计数据、西安市为1-9月统计数据。

三是“一带一路”建设推动产业和人口向沿边重点城市和口岸集聚,沿边重点城市经济密度不断提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沿边重点和城市口岸发展提速,经济密度不断提升。自2014年建市至2017年,新疆自治区霍尔果斯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招商引资、通关贸易额创造了三年四个翻一番的成绩。2016年,广西防城港市经济增速达到9.1%,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市首位,随着外地人口持续流入,其人口增速也高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平均水平。2016年,云南省瑞丽市生产总值增速(15%)名列全省第三、全州第一,城镇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总产值增速首次名列全省第一。

(三)减少分割:从打破国内区域分割到降低国际边界效应
     一是中欧班列培育、中新(重庆)互联互通项目和兰渝、成兰铁路建设正在构筑我国内陆开放新主轴,西北与西南地区的经济互动和要素交换日趋密切。2015年11月,中新两国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中新互联互通项目落户重庆。2017年8月,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合作建设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并于9月开通了“渝黔桂新”南向铁海联运通道常态化运行班列,与开往中亚和欧洲的“渝新欧”共同构成了我国西部地区连通中亚、欧洲和东南亚的内陆开放新主轴雏形。随着2017年9月兰渝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之间的距离大大缩短,我国西部地区新疆、西藏、青海等地运往西南方向的货流必将吸引到兰渝线上来,而从西南进入西北方向的货流,如云南、贵州等地货物也将吸引到兰渝线上来,西北地区与西南地区的经济互动和要素交换将日趋密切,兰渝铁路的建成通车为构建内陆开放新主轴形成重要补充。

二是其它沿边省份、内陆省份和沿海省份通过共同构建跨区域物流网络和推动通关一体化,逐渐打破国内区域分割。2016年1月,由广东省珠海市、贵州省黔南州、四川省遂宁市发起开展的“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项目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构建以珠海为海上门户、黔南和遂宁为大通道内陆节点枢纽,连通西南内陆和东南沿海,进而向南出海辐射东南亚、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北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的国际物流大通道。珠海市通过推动珠海港港口功能前移,在遂宁、黔南州建设实现本地报关的国际“无水港”,逐渐打破沿海和内陆地区区域分割,大幅提升物流业运作效率并降低内陆地区出口成本,推动通道上节点城市要素和产品更加通畅的流动。

三是边境和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中欧班列培育、次区域合作机制构建从点、线、面上打破我国与沿线国家制度壁垒,降低国家间的边界效应。从点上看,2017年,我国与缅甸、尼泊尔、越南分别就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达成新的共识。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通过推动与周边国家贸易投资、税收、海关、交通运输、公安边防和边境检验检疫等制度和政策对接,促进生产要素、劳动力、人员车辆等跨境无障碍流动。

从线上看,2017年4月,中国、白俄罗斯、德国、哈萨克斯坦、蒙古、波兰和俄罗斯七国铁路部门签署《关于深化中欧班列合作协议》。通过与中欧班列沿线国家海关建立国际合作机制,推进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扩大海关间监管结果参考互认、商签海关合作协定等,能够有效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国家间的边界效应。
从面上看,次区域合作机制的建设也有助于打破与周边和沿线国家的制度壁垒。在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建设方向,有望在2018年结束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和已经发挥作用的澜湄合作机制都将推动与东南亚各国在投资自由化、知识产权、法律、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贸易便利化、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制度和政策上实现有效对接。在新亚欧大陆桥方向,作为中欧关系合作框架下先行先试的次区域合作机制,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推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在基建、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取得丰硕的合作成果。

三、下一步我国不同区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任务和策略
(一)重点打造国家内陆开放新主轴,以新主轴串联西南西北地区协同开放发展
以渝、桂、黔、陇四地政府和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共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南向通道和兰渝、成兰铁路开通为契机,推动西南和西北地区联合打造联通东南亚地区和中亚地区的我国内陆开放新主轴。新主轴向南由重庆、成都经贵州等省市通过广西北部湾等沿海沿边口岸通达新加坡及东盟主要物流节点,进而辐射南亚、中东等区域;向北与中欧(重庆)、中欧(成都)班列连接,利用兰渝铁路、成兰铁路及甘肃的主要物流节点,经新疆自治区连通中亚、南亚、欧洲等地区。这条开放新主轴的建设将改变我国西部内陆地区在过去开放过程中贸易通道几乎均为东西走向、长期被动保持“向东”的单一态势,推动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要素交换和产业融合发展。
实施加工贸易西移战略,顺应市场规律推动东中部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向开放新主轴沿线地区转移,复制推广重庆、陕西发展加工贸易的经验,在开放新主轴上加快布局和建设一批自贸区、国际陆港、保税区、铁路和航空口岸等开发开放平台,引导开放新主轴上的乌鲁木齐、广元、武威、陇南等节点城市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产业,带动欠发达地区发展。实施出口标准提升工程,推动甘肃、青海、宁夏等西北地区省份按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标准重新打造西部地区工业品和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

(二)建设五大国家内陆开放门户枢纽和若干沿边开放高地,作为内陆沿边地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依托重庆两江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陕西西咸新区等内陆开放平台,建设重庆、成都、郑州、武汉、西安五大国家内陆开放门户枢纽。着力推进重庆、四川、河南、湖北、陕西五大自贸区建设,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依托中欧班列建设加快与沿线国家和地区构建陆上贸易规则,率先在自贸试验区新版负面清单、支持优质境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高端服务领域的跨境服务贸易、离岸税制安排、政府行政服务能力提升等新一轮自贸区改革重点领域先行先试。加快构建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开放体系,在建设国际综合物流枢纽、发展中欧班列、建设重大开放平台和口岸等领域不断突破。
依托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国家级口岸、边境城市、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沿边重点地区,加快边境口岸设施和市政基础建设、跨境铁路建设和扩能改造、口岸高速公路等一批互联互通重点项目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互市贸易、跨境劳务合作、沿边金融、跨境旅游和合作等体制机制改革,积极发展跨境贸易、跨境旅游、跨境加工、跨境金融、跨境电商、跨境物流等产业,打造若干沿边开放高地,形成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

(三)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要扬长补短,积极发掘自身优势要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我国通过输出产能、资本、科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主要区域,东部地区应继续在“一带一路”建设贸易投资领域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圈和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渤(海湾)-(内)蒙(古)-新(疆)轴线牵引支撑中西部地区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中西部地区在开行中欧班列、通关一体化、“一带一路”融资平台建设、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科技成果转化等领域的合作。同时,东部地区应继续对标国际投资贸易新规则,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并在航线开辟、港口联盟、海洋经济合作等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中部地区应以中欧班列为纽带,加强与西部地区的分工合作和优势互补,按照“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原则,重点改善开放环境,培育开放平台,在积极承接东部地区外商投资产业转移的同时,着力吸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美日韩等国家投资,与新加坡、以色列等沿线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建国别产业园,同时推动中部地区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和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促进中部地区优势农产品走出去,推动安徽、江西等省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副产品市场,打造国际性茶业品牌。
东北地区应加快推动珲春—海参崴高铁、阿尔山—乔巴山铁路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提升加工贸易能力,培育适合海运和铁路集装箱运输的出口加工产业集群,发展外向型能源矿产业,推动东北地区国有大型企业和央企开发利用俄远东地区和蒙古能源、矿产资源,通过设立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多种方式进入资源勘探开发和深加工领域,积极参与“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俄远东地区超前社会经济发展区开发,推进辽宁蒙古霍特工业园、哈萨克斯坦远大建材产业园等一批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1] 包括中亚班列和蓉欧快铁。
[2] 截至2017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总量为6235列。
[3]功能类项目重点支持河南省“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承接全省产业转移重大项目。
[4]世界银行著,胡光宇等译,《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重塑世界经济地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
[5]马颖忆,陆玉麒,柯文前,泛亚高铁建设对中国西南边疆地区与中南半岛空间联系的影响。地理研究,2015年第5期。
[6]货物进出口贸易在陆地运输、海关程序和港口作业三个环节需要耗费的平均天数(DDB,Days of Doing Business)。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