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鸯名片”的背后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赵畅 作者:admin 责编:
从报上读到一篇微型小说《鸳鸯名片》,说的是一位现任市长的妻子,发明了一种一面写着丈夫名字、职务,另一面写着自己名字的所谓“鸳鸯名片”。办事时,她总是将印有丈夫名字、职务的一面朝上递给对方,当对方诧异时,她才在一声“对不起,我拿反了”中将名片反过来。“原来是您呢!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我这就安排人去办!”至此,小说极尽讽刺的立意尽显,让人忍俊不禁之余而嗤之以鼻。
大凡小说的题材,总是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捕获的。这篇小说其情节和立意之所以引发读者的共鸣,恰恰是因为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官场的现实。“鸳鸯名片”的发明,至少有“三妙”:“妙”在无言自明,彼此心照不宣;“妙”在那位“现任市长”始终躲在后面,只须妻子出马,便可大功告成;“妙”在一旦出事,那位“现任市长”大可以“我不知情,我未授意”为借口而推诿责任。“鸳鸯名片”的效用无限,至此可见一斑矣。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似的“鸳鸯名片”何其多矣。有的人因为是领导的亲戚朋友抑或同事、上下级关系,便纷纷打起领导的旗号去“打通关节”,为自己或别人谋利。或许,这中间有个别领导确乎是不知情的,但要说个个不知情,这可能吗?要知道,帮忙办事的人决计不会傻到办了事而不找机会跟领导讨好一下。假若有的领导的确事先不知情,那么,一旦被人“讨好”,其当断喝:“谁给你的权力?”责令立即纠正,并对打自己旗号者严肃追查。否则?虽事先未知也未授意,但了解事情的原委后却笑纳之?言谢之?这与授意又有何差异?这样的领导干部怎能躲得了干系?
“鸳鸯名片”在一定程度上的流行,依仗的是权力与欲望的结合。只要为领导干部者心术不正,那么“鸳鸯名片”就难以消除。反之,若为领导干部者,能够襟怀坦白、一身正气,则“鸳鸯名片”何以有立足之地?想起胡耀邦同志的铁面无私,直到逝世,他在浏阳的亲属没有一个人转为城市户口、安排工作的,全都是普通农民。他没有给家乡人一点特殊,他的亲友,一不干政,二不要官,三不经商,四不出国,一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在胡耀邦同志面前,那些热衷于玩“鸳鸯名片”的人不该汗颜吗?
靠领导干部自律固然重要,但接受社会监督则更不可少。1995年,时任新加坡内阁资政的李光耀和他的儿子李显龙,以打折价格购得两处房产。社会上传说他们利用特权购买廉价房。李光耀要求政府调查处理,并要求总理把这件事提交国会辩论,彻底公开事情的来龙去脉。电视台对国会辩论进行了现场直播,使得人人皆知。终于?在阳光下,流言止于智者,得以自然平息。想想吧?假若那些形形色色的“鸳鸯名片”一旦出现在阳光下,又如何生存?何以不会如过街老鼠遭人人喊打?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