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信的感情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许锋 作者:admin 责编:
刚刚过去的年,不用说,比堵车更汹涌的是手机短信。短信“淹没”了中国,应该不是妄言。
有手机的人,一般都发过短信。 “都市化”程度越高的人对短信越依赖。大事、小事、公事、私事都可在短信里安排、解决、说明、阐述。
我有时请示工作,一般与领导也不见面;领导忙,见了面有时也说不上话。再说有些事情本来也不大,不需当面汇报,电子邮件、短信就成为很好的沟通渠道。在电子邮件里写“信”,可多写几行,没啥限制。在短信里请示工作,得字斟句酌,虽然用汉字不掏钱,可一个字儿一个字儿地“写”,写多了指头蛋子疼。能省就省,能短就短——要不怎么叫短信呢。
一般的手机没“手写”功能,“写”个字得一笔一划地摁,挺费事。爱用拼音的人对一些汉字的前鼻音和后鼻音却搞不清楚,“拼”了半天,要找“评”字,那累死也找不到。
换了能“手写”的手机,拼音的问题迎刃而解。我很多时都懒得打电话,发条短信,一来二往,一切都解决了。对方若也是短信快手,几乎你刚发出去他就回了信。是与否,知与不知,简单明了。
一次,在机关工作的哥们告诉我,短信在哥们间流通很好。但领导很忌讳这个。我不知道他说的领导是哪一级领导,他说的意思是不是在领导眼里短信这个东西很不正规,玩似的?领导嘛,还是喜欢大大方方地坐下来,正儿八经地谈工作。
我很少有与机关领导正儿八经地谈工作的机会。哥们说了之后,除逢年过节,我一般就不给领导发短信了——这里的领导,是我以前认识的一些领导,他们也认识我,有的还在一个单位工作过,他是上级,咱是下级;很多年过去了,其中有的领导如今也位高权重。我发现,很多领导收到短信后也是及时回复的,当然,字更省,不是节约,而是节俭。领导忙,能亲自回短信,也不容易,我已经感受到千里之外的关怀了。回忆起领导的点点滴滴,觉得还是很温暖。人在江湖,不忘朋友、不被朋友忘,俱难能可贵。
极个别人不回短信,见面后忙解释,不会发,真不会发。我父亲和母亲也都不会发短信。手机这个东西和电脑一样,对于有的人来说是常用工具,但对于上了岁数的人,守旧的、传统的人,不想动脑筋学的人,真是一个拦路虎。
也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短信,有的是给我账户,要我给他转账的——我哪里有多余的钱转给他?有的是问我要不要“备份”领导的手机号码,尽可掌握领导的隐私——有病,我掌握领导的隐私干什么?这些发短信的号码,有的能查到“归属地”,有的被“屏蔽”了。
短信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际关系。久未见面的朋友,偶尔发个短信,就像平静的湖面泛起阵阵涟漪,挺好。想多说就多说,想少说就少说,省了客套话;有时直奔主题也不觉得突兀,比如我就问一位老朋友,最近有无高升的迹象?他回答是,体制束缚人。寥寥五字,满腹叹息。
苦笑后,滋味像品浓茶。
实在是,短信虽短,情却不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