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 地名地理
地名地理

土司官寨的风铃声时间: 2019-08-02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9年08月02日 ) 作者:王丽梅 责编:万山


  土司官寨碉楼 
  刘期荣摄

  藏经楼 
  王丽梅摄

  人生路上,有些经历像是奇遇,又似梦境,我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遇到土司官寨便是如此。

  一

  那日,我们一行人去小金县采访,车子在川西高原的高山峡谷中穿行,公路边的沃日河倚着山势时而奔腾跳跃,时而在山谷间脉脉流淌。沃日,藏语里是“领地”的意思,与川西嘉绒藏族数千年的官寨历史有关。沃日河也叫达维河,发源于四姑娘山的长坪沟,是小金川的左岸支流。这里曾是清代乾隆皇帝攻打大小金川的古战场。

  经过沃日镇,沃日河对岸的沃日土司官寨广场上的碉楼和藏经楼,即刻抓住了我的目光。虽是初次见到,陌生却又熟识,我便对这古老的土司官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有200多年历史的沃日土司官寨,是川西地区至今保存相对完好的一个嘉绒藏族土司官寨。坐北朝南,依山而建的土司官寨呈收拢簸箕形状,山下是一个小广场,一座约二十米高的山石垒起的四方型古碉楼拔地而起,旁边有一座汉族建筑风格的藏经楼,五层三重檐、四角攒尖顶,飞檐翘角,古色古香。藏经楼三重檐的四个角上都挂着一个风铃,碉楼与藏经楼之间有一座两三米长的小木桥相连。碉楼广场前有巍峨的护卫碉和经堂碉,置身于古老的嘉绒藏地土司官寨,我仿佛已穿越回《尘埃落定》里的土司官寨。高耸的碉楼在盆地形的山谷中格外醒目,碉楼四面自上而下有一些用于瞭望和侦察周边环境的小窗口。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土司官寨,有多少被岁月风尘吹散的金戈铁马的故事。土司官寨广场是旧时代土司集会、训练官寨家兵、处置惩罚奴隶的场所,是土司政权的标志,也曾是蓄满奴隶血泪和硝烟四起的战场。

  二

  在去往小金县的路上,沿途的山谷里有不少山寨都有石雕。石雕是土司官寨权力的象征。嘉绒藏族的先民早期为了防范野兽和外族的侵略,创建了石雕作为居住的房屋。《后汉书·西南夷传》记载冉族人“皆依山居止,累石为室,高者至十余丈,为邛笼。”史载,乾隆皇帝平定金川后,清朝在懋功实施“改土归流”(即以“流管”取代“土官”),设立懋功厅,取消小金川土司制度,建立“四屯一土”,各屯设守备,纳入清军体制,保留了沃日土,称鄂克什土。沃日土司官寨当初管辖范围较大,即是如今的日隆、达维、日尔、沃日四个乡镇所辖的沃日河南北两岸汉藏杂居地区。

  沃日土司官寨始建于1750年,碉楼在民国时期重建,为四角碉。藏经楼原有南北两个,如今只剩下南经楼,经过近些年的修缮,面目一新。藏经楼的外墙为石砌,二三层的栏杆、雕花窗户,与碉楼连接的悬空木桥都是新的。如今的藏经楼内四周是佛教壁画。经楼的飞檐上每个翘角都悬挂着一个古铜色的铃铛,有风吹过时,翘角上的风铃便响起悠扬的叮当声,此起彼伏,清脆的铃声在山谷间回响,经久不绝。此刻的山寨显得特别幽静,连吹过的山风都有一丝神秘的味道。

  碉楼下,广场边的水泥路上,一位村民赶着两只黄牛慢悠悠地向村子里走,有几只小牛犊急匆匆地紧跟着旁边的大牛,牛铃叮叮咚咚。我不经意间看到的这幅农耕时代田园画面,久违而亲切。

  三

  如今的沃日官寨,有错落有致的藏族民居。民居的门窗都是传统的藏式风格,色彩亮丽。门前的水泥路洁净无尘,有些人家门口还养着花。

  官寨村的原村长、年逾古稀的嘉绒藏族老人刘易全经营的土司休闲山庄的农家乐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走进他家的藏式小院,五颜六色的经幡覆盖了整个院落,矮矮的篱笆墙的小院里种了不少鲜花,台阶下靠墙的空地上整齐地垒放着劈好的长方形木材。迎面的台阶上是一座三层小楼,与之垂直的侧面是南北走向的一栋三层藏式楼房。老人回忆说,1995年时,中央电视台到官寨村采访乾隆打金川的古战场风光和沃日镇的小金苹果。节目播出后,很快就有国内外游客来到官寨村旅游。刘易全敏锐地抓住商机,率先做起了农家乐。随后,有一些村民也陆续开办农家乐。现在,官寨村有十余家农户做起了农家乐生意。

  现在的土司休闲山庄由刘易全的儿子经营,山庄的规模扩大了许多,能招待三十多人食宿。刘易全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了他家农家乐的标准间,宾馆化的设置,设施齐全,整洁明亮。藏式客房内悬挂着佛教挂毯和唐卡,显得富丽堂皇,我还第一次见识了风格别致的藏式床。

  如今,这里家家乎乎都盖起了新房,生活今非昔比。我走出官寨村的时候,风又吹动了藏经楼上的风铃,铃声此起彼伏,在山谷中叮当回响。古老的土司官寨像是在借铃声风语为我们送行。

  隔着沃日河,我又回望了一眼土司官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