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关于我们 > 地名地理
地名地理

天津承德张家口等名城的名字如何而来?时间: 2015-07-28信息来源: 作者:zlh_admin 责编:

   “京津冀一体化”眼下正成为一个热门话题。推进京津冀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打造首都经济圈,已被视为重大国家战略。那么,涉及“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北京周边城市都有哪些?天津、石家庄、张家口、承德、唐山、秦皇岛、廊坊、保定等城市与北京有哪些历史渊源?这些城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天津解放桥夜景

   天津——因天子渡津之地而得名
   天津市位于北京东南方向,其得名与明代“靖难之役”有关。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去世后,传位其长孙朱允炆。镇守北平(今北京)的燕王朱棣为与侄子争夺皇位,发动了“靖难之役”。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三年后攻入南京,登上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其征战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视其为风水宝地,令群臣献名。有一位大臣提议叫“天津”,意为“天子渡津之地”,朱棣连声称好,“天津”由此得名。朱棣迁都北京后,天津成了京城门户。永乐二年(1404年),在天津设“卫”筑城,驻军万余人,故此又把“天津”称为“天津卫”。


石家庄火车站

   石家庄——因石家庄村而得名
   石家庄市是河北省省会,位于北京南部偏西方向。一百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只有百余户,六百多人。其名最早见诸于明代,嘉靖十四年(1535年)重修毗卢寺碑记中即有“石家庄村”之名,清光绪四年(1878年)编纂的《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当时石家庄村的位置和范围,在今新华区北大街以西,大桥路以北,北后街以南,北于家胡同以东。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起,随着多条铁路由此经过并设站,逐渐发展为城镇,1947年12月正式称“石家庄市”。此后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被雅称为“天下第一庄”。


保定直隶总督府

   保定——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而得名
   保定市位于北京西南方向,明弘治年间《保定郡志》载,燕昭王曾于今保定城东五里建广养城,为放牧战马之域,故保定最初出现城镇是为保卫燕国安全所设。保定原来以清苑为中心,北魏太和元年(477年)设清苑县,五代时被契丹兵焚毁,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赵匡胤在清苑废城设“保塞军”,北宋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升为“保州”。金贞祐元年(1213年)蒙古军队攻陷金国保州。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重建城,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元帝取“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设“保定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此为保定设府之始,清代为省、府、县三级官府所在地。


张家口大境门

   张家口——因张家堡城堡而得名
   张家口市位于北京西北方向,又称“张垣”、“武城”。明宣德四年(1429年),指挥使张文始筑城堡,以为驻军,名张家堡。城高三丈三尺,方四里十三步,四面各开一门,后因西、北两门较小,又与外敌兵戎相见,所以将两门堵死。嘉靖八年(1529年)守备张珍在北城墙开一小门,曰“小北门”,因门小如口,又由张珍开筑,故称“张家口”,遂将城门门楣上的“张家堡”三字改为“张家口”。明清时期,张家口逐渐发展为塞北商贸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为北京的“北大门”,素有“塞外山城”之誉。


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取“承受德泽”之意而得名
   承德市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承德”一词出自《尚书·周官》,意为承受德泽。历史上它还曾作为官职名称使用过,称“承德郎”,而作为地名使用则在清代,最初指的是奉天(今沈阳)。康熙三年(1664年),清政府命名奉天为承德,并设置承德县,取“承受先祖德泽”之意。雍正十一年(1733年),雍正皇帝将当时的热河命名为承德,改热河厅为承德州。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设承德府。当时承德是仅次于北京的另一处重要的政治中心,清帝时有驻跸,故有“塞外京都”之称。


唐山抗震纪念碑

   唐山——因附近之山岭而得名
   唐山市地处北京东南方向,因“唐山”得名。“唐山”在唐山市路北区境内,现名大城山。唐山之名始于后唐。据《滦县志》记载:“相传后唐李嗣原曾屯兵于此,立石城二百余丈。又后唐姜将军斩蛟有功,葬于此,后人建庙祠之。山以唐名,实由于此。”明永乐二年(1404年),朝廷开始在唐山编屯置村,逐渐形成桥头屯、刘家屯、马家屯等村落。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乔头镇以镇北有“唐山”而改名唐山镇,此为唐山行政名称之始。此后,伴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唐山成为重工业城市,享有北京“东大门”之称。


秦皇岛老龙头

   秦皇岛——因秦始皇驻跸而得名
   秦皇岛市位于北京东边,其得名源自该市海港区东山,古称秦皇山,相传因秦始皇东巡至此而得名。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永平府志》载:“秦皇岛在抚宁县东七十里,有山在海中,世传秦始皇求仙驻跸于此。”万历年间的《长安客话》称:“关(山海关)南六里有孤山,屹然独立于海上,四面皆水,俗呼秦皇岛。”几经沧桑,该岛渐渐与陆地连在一起,形成聚落和码头后仍称“秦皇岛”,后逐渐发展为城镇。在全国数以千计的城市中,以皇帝命名的只有秦皇岛市一处。

 

廊坊——因建有“侍郎房”而得名
    廊坊市地处北京东南方向。宋建隆元年(960年),安次县出了个宰相,叫吕端,其父吕琦官至后晋兵部侍郎。吕琦在任时曾在老家盖了一所大宅院,由于房屋高大,远近闻名,加上房子的主人是兵部侍郎,故称“侍郎房”,后将该村称为“侍郎房”,简称“郎房”。清朝康熙年间《安次县志》便记为“郎房”。1897年廊坊建火车站时,正式使用“廊房”之称。1950年后廊房成为安次县城,其名字使用率大大提高。后为书写方便,便将“廊房”写成“廊坊”,沿用至今。

衡水——因“漳水横流”而得名

   衡水市位于北京南边,初为河流的名字,称衡水河,为今冀州市境内的漳水后一段的别称,又名“横漳”或“衡漳”。隋开皇十六年(595年),任职河北的郎蔚之划分下博、信都和武邑三县地,新置衡水县,治所在今衡水市旧城村。县之名称,取“漳水横流”之意,只因漳水从衡水县西南入境后,不是东流入海,而是折向北流,然后入海,所以古人亦把这一段漳河水称为“衡水”,后因漳、滏合流,这段河水即今日的滏阳河。此后,这一地区的行政区划虽几经调整,但“衡水”作为地名延续至今。


三河街景

    三河——因三条河流交汇而得名
三河市位于北京东边,紧邻平谷区,《大明一统志》、《日下旧闻考》均称“以地近七渡、鲍邱、泃河三水而得名”。清《畿辅通志》与《三河县志》则称三河“以地近洳河、泃河、鲍邱河三水而得名”。三河因境内有三条河得名没有异议,但到底为哪三条河,存在争议。目前公认的是以红娘港(泃河)、鲍邱河、七渡(洳河,又称错河)交汇处而得名。此地春秋战国属燕,秦属渔阳郡,汉属幽州潞县。唐开元四年(716年)废临泃县,置三河县。宋时先为辽属蓟州,后为金属通州。元属直隶中书省通州。明属北平府。古时三河为京畿重地。


香河天下第一城

    香河——因河中芰荷芳香而得名
香河县位于北京东南方向,素有“京畿明珠”之美誉。其建制远溯辽宋,辽太宗在此设淑阳郡,时城东南滨水,掬觉微香,故名香河。另传,明燕王朱棣镇守北平时,有意在此建都,便来到此地(时称淑阳镇)巡视。时值六月,淑阳四面小河环绕,水中芰荷(菱叶与荷叶)盛开,香气袭人。燕王赞不绝口:“此处真乃香河也!”刘伯温一见燕王有意在此建都,便勘测制图。动工后因缺砖少木,只好大图小建,变成一座小城,东西南北四面都是一里,比北京小了十倍。城的四门仍与北京城一样,故有“小北京”之称。从明朝到清朝,香河县均属朝廷直管,俗称“直隶香河”。


固安永定河畔的孔雀城小区

    固安——取“城郭坚固永得安宁”而得名
固安县位于北京南边,古有“京南第一城”之称。战国时属于燕,为方城地,秦时仍为方城地。汉时设方城县,旧址在今天的方城村。隋开皇九年(589年),改方城县旧境地置固安县。以流经此县境内的固安河定名为“固安”。据《河北省县名考源》载:“汉有故安县,北魏改为固(古时‘故’可通‘固’)……隋于方城故地复置固安县。盖用旧县名而易其地也。”另一说,固安古城地处京畿,北临永定河,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所以城池兴建得又高又宽,十分坚固,易守难攻,故取“城郭坚固,永得安宁”之意得名“固安”。


燕郊全景图

    燕郊——因古燕国都城城郊而得名
    燕郊镇位于北京东边,与通州区一河之隔。其得名一说是: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城郊而得名,素有“天子脚下,御驾行宫”之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齐燕联盟,燕王送齐王回国至此地。齐王劝燕王回去,燕王说:“这里才到我的城郊”。二王就此而别。为纪念此事,得名燕郊。第二种说法是:相传,辽代有李、王、张、赵四姓从山东逃荒流落此地,在通县运粮河码头以装卸货物为生,并在此立庄,因地处燕京的郊区,故得名燕郊;第三种说法是:朱元璋将儿子封到各地当藩王,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燕王封地北平,也称燕国,燕郊因处于北平城郊而得名。20年前,燕郊只是河北三河县一个普通村镇,此后随着大量外来人口的聚集,如今成为潮白河畔的一座新城。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张利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