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主要抓手时间: 2017-03-07信息来源:谢地 作者:qgy_admin 责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东北地区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力度。东北地区应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尽快扭转经济下行颓势,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雄风,与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实现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一、辩证看待东北地区的经济下行压力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高度集聚的典型区域,在国家发展全局中举足轻重,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体制机制重构的滞后性以及资源环境的约束,东北地区一度陷入比较严重的经济衰退。2003年10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实施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方针任务和政策措施。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东北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竞争力增强,重大装备研制走在全国前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事业长足发展,民生明显改善。振兴战略取得明显成效和阶段性成果,东北老工业基地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东北经济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事实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是正确的。
    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在新常态的背景下,东北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2015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下降到3%、6.5%和5.7%,在全国属于垫底位置。2016年第二季度东北地区经济增速虽然较第一季度有所回暖,但基本上没有改变2015年以来的下行态势。2016年上半年,辽宁GDP增速为-1%,在全国垫底;黑龙江GDP增速为5.7%,位于全国倒数第三;吉林GDP增速为6.7%,与全国平均数持平。这说明,上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形成的增长动力正在衰减,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东北地区应紧紧抓住国家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增强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紧迫感,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近一年多来,东北地区经济虽然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结构调整正在持续推进,培育新动能的进程明显加快。主要表现为:一是加快了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巩固提升了传统优势。例如,辽宁省充分发挥装备制造业的优势,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要求,全力以赴解决“原”字号、“初”字号产品居多的问题,推进辽宁“重装”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二是以创新引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实现弯道超车,弥补原有结构的短板。例如,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一批企业,在高速感应芯片、新能源储能技术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国际上具有领先地位,产业化进程非常迅速。正是以改革为动力,经济结构发生了积极变化,东北地区经济开始展现出企稳向好的态势。事实上,东北地区在这轮经济增速下行中,下滑最多的是重化工业和资源型产业,而这正是我国产能过剩的主要领域。产能过剩相关行业的凋敝,正在形成一种倒逼机制,迫使东北地区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淘汰落后产能、孕育新的动能创造了条件。
 
    二、进一步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感
    在上一轮东北振兴的过程中,东北地区采取了很多明显的需求刺激政策。而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东北地区应深刻认识新的发展阶段给东北振兴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感,着力通过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创新驱动,加快东北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从投资需求变化看,经过前一轮东北振兴高强度大规模开发建设,传统产业相对饱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发现新的投资领域、拓展新的投资空间的必要性凸显。但是,东北作为国家的老工业基地,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资源产业在全国最为集中,“重型”特征十分明显。经过上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实施,这种结构状况有了一定改变,但重化工业巨额投资形成的沉淀成本很高,退出成本同样也很高,调整起来难度很大。所以,在东北地区,对需求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难免产生一种依赖症:只要采取刺激总需求、投资拉动政策时,东北地区相关产业及企业的日子就会比较好过,而当外部环境和国内环境变化、需求锐减时,东北经济产能过剩问题就会比较明显,首当其冲会受到比较严重的冲击。2015年辽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4.8%,主要就是重工业下行的拖累。而吉林、黑龙江的产业结构较辽宁多了一些轻型化的特征,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也就比辽宁稍微平缓一些。因此,只有不断拓展新的投资领域和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使新结构、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的上升动力超过传统重化产业下行压力时,东北振兴才能有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组织方式变化看,东北地区企业亟须打破地区界限和所有制界限,在应该提高产业集中度的领域推进企业的并购重组,在新经济形态的领域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推进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发展。但是,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数量多、规模大,国有经济比重高,主要分布于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能源、资源等产业领域,与“重型”结构具有高度相关性。上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民营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以辽宁为例,民营经济对GDP贡献、财税贡献、就业贡献分别是60%、50%和80%,总体规模已经不小。但是,民营经济对国有企业和政府的依附程度较高,为国有大企业配套、服务较多,独立发展能力较差。大量存在于第三产业的民营企业规模小、业态低。不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缺乏一大批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这使得主要存在于“重型”领域的国有企业面临困难时,民营企业很难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
    从资源配置及经济运行调控方式看,东北投资驱动型刺激政策的边际效果在明显递减,政府负债率过高,需要进行相应调整的必要性不言自明。地方政府在前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通过投资拉动的方式,极大地推进了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但是,这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一种政府主导、社会及民间资本追随的投资模式,市场机制作用和企业的发展能动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当政府投资拉动作用比较充分时,经济增长就快一些;当政府投资拉动作用有所衰减时,民间及社会资本投资往往缺乏方向感,经济增长速度就会有所放缓。实践和理论都表明,政府在结构优化,特别是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具有牵引作用的关键领域应当发挥好规划、培育的积极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能够替代市场的选择,而应该是为市场机制的充分作用创造良好条件,包括做好顶层设计、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创造有利于结构优化的各种条件。
    总之,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已成为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适应新趋势、解决新问题不能再依靠需求刺激,只有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东北经济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造,才能实现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战略目标。
 
     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东北地区务必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契机,努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巩固住经济企稳向好势头,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
    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东北地区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地发展国有企业及国有经济。要按照从管企业、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的思路,通过国有资产的资本化、证券化及国有资本的优化布局,使得国有企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发挥引领作用,从而做强做优做大国有经济。为此,应当在解决国有企业历史负担和结构性调整产生的现实困难方面,给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更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同时推进中央企业与地方国有企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资本运营共同设立新的投资平台。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以更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优化投资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管理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要稳定民营企业预期,推动民营企业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研究开发与技术进步、品牌孵化、产品质量与安全、企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进步,做大做强东北民营企业。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增效,积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大农业。既要规避市场调节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时滞及盲目性,积极发挥政府干预的速效特质,也要防止政府干预的主观性、随意性,增强预见性、科学性。
    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适应国内外对装备制造业提供成套解决方案需求量不断扩大的趋势,积极发展金融租赁公司,开拓东北装备制造业产品市场;探索产融结合的各种可能形式,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融资成本,助推制造业的研发与技术进步;加强对东北先进装备制造企业在海外战略布局行动的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金融手段,支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再制造业务发展;支持各类创投基金发展,对投资于风险较大领域的基金应加大扶持力度。
    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在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同时,东北地区也应注意在需求侧合理发力,特别是发挥好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但投资不是简单地上大项目进而复制不合理的结构,而应该选择那些既能够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又能有效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项目,在积极发展城市公用事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弥补供给短板。

                                  (作者:辽宁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