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东北振兴

启动地震自愿移民正当时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周雪松 作者:admin 责编:

为了黎民平安,尽量减少因地震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启动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移民正当时,这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任的一种态度。
■周雪松
    从汶川地震到芦山地震,前后不过5年。在自然灾害面前,生命十分脆弱,仅这两次地震就造成了超过十万同胞伤亡。从种种迹象来看,龙门山断裂带进入活跃期,启动地震移民应提上议事日程,建议按照自愿原则将该区域居民搬迁至安全地区,这样还能够刺激消费,拉动GDP增长。
    历史资料显示,龙门山断裂带是近年来较活跃的一个地质断层,芦山地震震中附近区域近40年已发生了4次6.0级以上地震。虽然从总体上看,这一地区历史地震强度并不高,但是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该地区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
    4月20日的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南西段,而五年前汶川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的中北段,两次地震主震区相距仅87公里。也正是因此,业界关于芦山地震是否为汶川地震的余震尚存在争议。
    无论其真相究竟如何,并不影响人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由于地震频繁,龙门山断裂带不适宜人类居住。龙门山断裂带绵延长约500公里,宽达70公里,沿着四川盆地西北缘底部切过。它的东部仅100公里外就是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成都平原地区和大城市群,就近移民方案可行。
    根据记载,1610—1900年龙门山断裂带有2次强震记录,而1900年后的阶段较为活跃,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共发生有完整记录的5级以上地震14次。这些地震包括1900年邛崃地震、1913年北川地震、1933年理县和茂县地震、1940年茂县地震、1941年康定地震、1949年康定地震、1952年康定和汶川地震、1958年北川地震、1970年大邑地震和1999年绵竹地震等。
    从这些历史记载不难看出,自1900年以来的近113年间,龙门山断裂带发生较强地震的时间间隔短的只有 3年,1900年至2000年这100年间,大约7年多时间就会发生一次 5级以上地震,而这次震级达到7级的芦山地震与震级达到7.8级的汶川地震间隔仅5年。
    地震预报一直是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谁也不敢断言龙门山断裂带未来几年是否还会发生较强地震。俗话说,“人算不如天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像当地的人说,“龙门山地震有规律,就是三四十年来盘大的”,许多当地到了一定岁数的人原以为自己老了,不一定再次遇到大地震,但是年轻人肯定遇得到,结果仅仅才5年,又遇到了。
    芦山地震发生前,曾有专家称,由于龙门山断裂带已发生过大地震,内部能量已“释放完”,因此在未来百年甚至数百年内不会再发生地震。而此次芦山再次发生强震让很多人怀疑此前某些地震专家的解读。
    事实上,有业内专家表示,在芦山地震发生的断裂带上划定了上限为7.5级的地震预判区,“也就是说,这个区域最高可能发生7.5级的地震”。
    人类历史在地球历史中只是很短的一瞬间,对于地震,我们不能仅仅依靠现有经验简单地说,“来过了,不来了”,继续抱着侥幸的心理。为了黎民平安,尽量减少因地震导致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启动龙门山断裂带地震移民正当时,这也是对人民生命财产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另外,启动地震移民还可以刺激消费,拉动GDP增长,部分解决当前内需不足的问题。
    诚然,中国人有很浓厚的乡土情结,故土难离,在实施地震移民时,应本着自愿的原则,对于不愿移民的当地居民,也要考虑他们长期生活下去安全有保障,应针对龙门山断裂带地震活动频繁这一基本事实,出台相应的区域专项规划,在房屋建筑、产业发展、地震监测和应急救援等方面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标准、政策和法规,同时要加强指导和培训,以尽可能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
    在制定区域专项规划方面,龙门山断裂带明显不适合发展工业和建设人口聚集的城镇,可考虑逐步引导当地居民搬迁到成都平原和其他安全地区,重点在当地建设地震和地质研究基地,大量居民迁出后可封城封山育林,适度发展相关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