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东北地区走出低谷的三条路径时间: 2015-08-29信息来源:马克 作者:wyg_admin 责编:

 工业是东北经济的风向标,工业利润是东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主要工业产品的市场表现以及区域市场规模的变化趋势应该可以成为解释新东北现象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基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的数据,从“市场”的角度,对新东北现象进行考察分析。

  两个现象:本地市场相对萎缩,域外市场拓展不利

  本地市场相对萎缩。2003年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本地市场总额呈现出相对萎缩态势。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急剧下降。2015年3月,辽、吉、黑三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6.9%、6.7%和7.9%,分别居全国各省区第25、28、21位,增速已经降到近年来的最低值。二是人口增长速度缓慢。2014年东北三省人口总数比2003年仅增加了254万人;而同期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人口总数增量分别为6631、1347、812万人,东北地区人口增长微乎其微。三是居民收入增速较慢。2013年东北三省劳动者报酬总额是2003年的3.62倍;而同期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劳动者报酬总额分别扩大了4.28、4.88和4.74倍,均显著高于东北地区。消费增速、人口增长、收入提高的三个缓慢,必然导致本地市场的萎缩,并制约经济发展活力。

  域外市场拓展不力。尽管东北地区在拓展国内外市场方面有所进展,进出口贸易额等方面有了很大提升,但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而言仍处于拓展不利的局面。通过对不同地区经济规模与其他地区消费总量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显示,从2003年到2013年,东北地区对国内市场的开拓程度仅提高了12.6个百分点,而东、中、西部地区的提高幅度分别为193.7、53.6和39.2个百分点,均显著高于东北地区;而对国际市场的开拓程度,东北地区提高了101.3个百分点,而东、中、西部地区的提高幅度分别为97.5、131.5和147.9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显著低于中、西部地区,虽然略高于东部地区,但由于2003年东部地区国际市场开拓基数是东北地区的12倍以上,因此东北地区国际市场开拓程度仍远低于东部地区。

  三个原因:投资驱动短期内未能拉动本地市场,主导产业发展长期局限国内市场,开放发展长期依赖个别国家

  “新东北现象”的原因是综合性的,有结构性因素也有制度性因素。但从市场拓展的视角看,依赖投资驱动的高速发展、依赖国内市场的主导产业、依赖个别国家的开放发展都可以说是导致市场拓展不利的直接原因。

  投资驱动短期内未能拉动本地市场。一方面,较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短期内难以拉动本地市场的提升,2003年到2013年,水热电等生产行业、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服务行业、交通邮政行业、房地产业四大行业累计投资比重达到41.3%,这些行业对拉动本地产品市场规模扩张的方面均不具有直接作用。另一方面,投资驱动未能显著推动居民收入增加也制约了本地市场的扩大。把劳动者报酬作为因变量,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居民消费总额、政府消费总额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2003年到2013年,各地区投资对劳动者报酬的拉动作用均体现出边际递减效应,东北地区下降了55.4%,而东、中、西部地区的下降幅度分别为14.3、38.7和39.1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对居民收入的拉动作用降低幅度最大。这也间接表明投资驱动未能有效促进本地消费水平升级和消费市场规模扩张。

  主导产业发展长期局限国内市场。如2013年吉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仅有1.7%。制造业中销售产值达千亿以上的五个行业,只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比重相对较高达到2.7%,其他四个行业的出口交货值均不足1%,各工业行业发展普遍以国内市场为主。另外,从东北地区出口商品总额占GDP的比例不足10%,也可以间接看出东北地区的主导产业发展对国内市场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当国内经济普遍进入新常态后,国内市场对东北地区的产品需求有所减弱,这必然导致东北地区主导产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开放发展长期依赖个别国家。如黑龙江省对外贸易对俄罗斯依赖严重,2012年其与俄罗斯的进出口总额比重达56.3%;再如吉林省2013年与德国的进出口总额比重达34.7%,进口总额比重达45.8%。辽宁省情况相对较好,但与日韩等邻国的贸易比重也达到20%左右。这一现象将导致两个结果:一方面,贸易对象依赖个别国家以及由此形成的贸易国别刚性,将导致开拓国际市场受非经济因素制约,如俄罗斯国际政治形势不佳时,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将收到影响;中日关系遇到波折时,辽宁省的贸易和经济发展也必然受到牵连;另一方面,个别国家市场有限,一旦市场饱和或者有其他竞争者进入,东北地区与之的贸易额将会受到显著影响,并进而影响区域经济发展。

  三条路径:主要产(企)业须着力稳定原有市场份额,中小民营企业须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经济主体须着力创造市场份额

  东北地区要走出低谷,化解发展难题,从市场拓展的视角看,需要关注如下三条路径:

  一是主要产(企)业须着力稳定原有市场份额。能否保住主要产业、主要企业当前的市场份额是东北地区振兴的关键。而如果不进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国企),如果不推动营销模式创新,东北地区主要产业的市场份额仍有进一步下滑的风险。而稳定原有市场份额的关键是八个字,“质优、价廉、服务、宣传”。之所以提这八个字,主要是因为东北地区市场拓展不利与好产品缺乏成本价格优势有关,与重点产品宣传力度不足、服务途径不新等问题有关。具体而言,“质优”要求改进产品质量、改进生产流程、改进质量控制,同时也必须防止产品总换型、常升级但没口碑的现象;“价廉”要求优化成本构成、削减管理费用、控制财务成本、落实优惠政策、控制生产规模扩张,按市场化要求实施薪酬与效益挂钩机制、实施员工数量与经营效益挂钩机制,把不必要的财务成本、人力成本、管理费用等都控制下来;“服务”要求与消费者需求相结合、与信息化时代特征相结合、与积极主动的态度相结合,既要有销售中的服务,也要有维护中的服务,还要有应急性的服务;“宣传”则要求事前宣传、事中宣传、事后宣传紧密结合,日常宣传和专项宣传相结合,媒体宣传与众口相传相结合,宣传不一定都高大上,但一定是贴近消费者心理。

  二是中小民营企业须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稳定原有市场份额主要是针对主导优势产业和重点大型企业而言,但针对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则需要积极抢占市场份额。东北地区经济下滑,在一定程度上是民营经济发育较晚的结果。民营经济发育较晚,自然而然在抢占产品市场时不具有优势。甚至在一定区域内,由于体制机制惯性,民营经济发展对政府资金的依赖程度仍然很大,民营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仍然缺乏,抢占市场的积极性和手段仍然不足。那么,中小民营企业有没有抢占市场份额的可能性?关键在于十六个字,即“关注趋势,立足特色,吃苦耐劳,占领夹缝”。“关注趋势”是指在当前的情况下,“互联网+”等新兴业态将对产业发展模式、企业营销模式甚至投融资模式等产生重大影响,中小民营企业必须认清这一基本趋势,关注这一趋势对主要竞争对手的影响;“立足特色”是指中小民营企业在产品生产领域或者营销管理领域,必须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产品服务或制度模式,如果不能垄断资源,就要积极创新技术,如果不能拥有专有技术,就要创造专有模式(或专有制度、专有理念);“吃苦耐劳”是指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时刻保持创业初始的冲劲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不能急于求成,不能盲目扩张,而是要专精一业,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占领夹缝”是指中小民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际对产品市场进行细分,必须在着力于寻找产业巨头的漏洞或者不足的基础上来制定市场战略以抢占市场份额,必须在产业巨头们的市场夹缝中间寻求并拓展市场空间,通过补充市场来占领市场。

  三是经济主体须着力创造市场份额。从区域生产规模和世界市场规模的比例看,可以说是有限的生产能力面对着无限的市场份额,能否从无限的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的关键,不仅在于积极抢占市场份额,更在于如何创造市场份额。从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创意产业的发展看,市场份额不只是抢出来的,更多的是创造出来的,如苹果、如小米、如某些高票房的电影等等。东北地区能否在创造市场份额方面出现奇迹呢?关键在于八个字,即“放开、开放、独立、创新”。其中,“放开”是指放开自身的习惯性约束,既包括政府政策上的放开,要权责分明、事权对等,不该管的不管,给企业放出一个优良的能够实现创造的发展环境,又包括企业发展理念和心态上的放开,让设计者、管理者、生产者、营销者都能发挥所长,使企业不断产生新的产品、新的战略、新的模式;“开放”是指打开门,放外面的新鲜事物进来,勇于接受和融合新事物、新观点和新挑战,与自身的“放开”相结合,推动自身的创造性产品符合更广阔市场的要求;“独立”是指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放开”而不孤立发展,“开放”而非“拿来主义”,“依靠”而非“依赖”政策发展,要有自己的战略判断和发展举措,避免对政府、对大企业的绝对依赖;“创新”是指从新技术、新模式、新分工等领域创造属于自己的市场份额,市场是动态变化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不断引领消费者的需求,才能不断的创造并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理想有多大,市场就有多大;脚步有多踏实,市场份额就会有多扎实。从理论层面看,东北地区有限的生产能力面对着全球不断升级的无限市场,走出低谷、重现辉煌是必然之势。但从实践行动看,必须踏踏实实做好稳定原有市场份额、积极抢占市场份额、着力创造市场份额三项工作。政策制定和执行部门必须以更大的魄力完善市场机制和强化市场主体意识,以更大的决心推动更深层次的改革,才能使东北地区经济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低谷,走向辉煌。

  (作者为吉林省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