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东北振兴

以智慧区域建设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时间: 2015-11-04信息来源:杜振华 郭怀英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智慧区域建设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础。通过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在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作用的分析,可以发现,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着不平衡性及“信息孤岛”问题,应通过PPP模式、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以及加速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智慧区域建设,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新的增长极。


  关键词:智慧区域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2015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发展方向。但是,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调整京津冀三地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并通过产业升级实现京津冀区域内涵式协同发展,解决区域发展失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没有智慧区域的建设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智慧区域是智慧城市的放大和延伸。随着京津冀一体化的提速,智慧区域建设无疑将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点,逐渐打破过去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信息孤岛”的“割据”的状态,建设整体统一的、良性发展的智慧区域系统,推动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协同发展。


  一、智慧区域建设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作用


  京津冀智慧区域通过原有的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基础设施、云计算基础设施、地理空间基础设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维基、社交网络、综合集成法、网动全媒体融合通信①终端等工具和方法的应用联接在一起。实现全面透彻的感知、宽带泛在的互联、智能融合的应用以及以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协同创新为特征的可持续创新。“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②,通过价值创造,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京津冀智慧区域就是将京津冀已建成的智慧城市及其他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相互联接成一个平台,并进一步扩展到区域内所有的城市。建设包括智慧物流平台、智慧制造平台、智慧贸易平台、智慧能源应用平台、智慧公共服务平台、智慧社会管理平台、智慧交通平台、智慧健康保障平台、智慧安居服务平台、智慧文化服务平台等。《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环保、交通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3个重点领域,而智慧区域建设在其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动力


  改革开放后,京津冀地区的经济社会经历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历史、经济、社会的等各种因素交互作用,其差异性逐渐显露出来。北京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创新中心,其虹吸效应将全国各地特别是周边河北与天津的优质资源集于一身。早在2009年,北京人均GDP就达到68788元,按当时汇率突破1万美元,达到世界公认的中等富裕程度,开始步入信息社会。河北是重工业大省,是重要的矿产、能源、化工等传统工业生产基地,第二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十分突出(如表1),从1978年第二产业产值92.38亿元,跃升到2000年的2514.96亿元,再到2013年的14762.1亿元③,比2000年增长了近5倍,比1978年增长了近159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其增长速度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00年~2013年年均增速为14.6%。天津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落实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天津港将打造成亚欧大陆桥东部起点。2013年,天津人均GDP达到10.2万人民币,约1.5万美元,位居全国内陆各省之首,其经济发展已处于工业化后期。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在京津冀产业结构不断向高度化演进的同时,其城镇化步伐也不断加快。2012年,北京、天津城镇人口比率都超过80%,而河北城镇人口比率只有46.8%④,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安全隐患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病”成为困扰京津冀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难题。智慧区域由于综合采用信息技术,可成为有效化解“城市病”问题的有力工具。这些技术的应用能使整个区域变得更易于被感知,区域资源更易于被充分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对区域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管理。建设智慧区域,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通过多技术的结合,可实现对区域内一切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与管理,及时传递、整合、交流、使用京津冀经济、文化、公共资源、管理服务、市民生活、生态环境等各类信息,提高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的互联互通、全面感知和利用信息能力,从而极大地提高京津冀区域协调发展的能力,提升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超过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能增加2.5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目的是要解决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重新构造城市统一协调体系,引导未来区域的发展。实践证明,过去以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智慧区域的建设,能够在生产力、创新和消费等各方面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使京津冀成为新的增长极具备现实基础。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


  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2014年,全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京津冀占了13个,整个区域的达标率仅47%。在全国10大污染城市中,河北占了7个。尽管北京和天津在环境治理上政策更为严格,投入也较大,但河北对北京和天津所形成的负外部性仍难以消除。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原来影响彼此发展的负外部效应也逐渐开始内部化。在京津冀首都经济圈中,河北对北京和天津形成包围之势。因此,大气等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必须从京津冀整个区域着手,甚至加上周边的省区市。


  目前,京津冀利用石家庄市电视塔开展了大气梯度监测,这是全国首家投入使用的大气梯度监测站。有关单位在对河北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实行关停整改的同时,运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高科技手段分析雾霾成因、管理污染源。此外,河北在2014年对“四个行业”186台钢铁烧结机、81条水泥生产线、152台燃煤机组、94条玻璃生产线加装IC卡,监控排污总量,并在全省建成统一的IC卡总量监控和信息管理系统。IC卡总量管理器通过专用数据通信链路与环保部门的管理平台进行通信,对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物料投加、投运率、处理效率、排放浓度、排放总量进行科学核查核实,实现对企业许可排放量、已排放量、储存排放量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过程监控,根据企业许可排放量限值实行预警预告。对排放总量超过刷卡总量指标的,采取禁排等强制性措施,或依规实行排污权交易、租赁和加征超量排污费⑤要做到“按照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⑥的环保制度建设,“科学合理布局和整治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⑦,形成京津冀生态发展、绿色发展的一张蓝图,都需要进行智慧区域建设,从而形成对整个京津冀环境的网格化监测预警体系和管理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中形成绿色发展。


  (三)交通协同发展的基础


  根据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目标,到2020年,计划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战略和我国交通运输智慧化的发展方向出发,充分借鉴世界级城市群交通运输发展的先进经验,率先推进智慧交通的协同发展,着力构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加快形成网络设施配套衔接、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支撑。通过物联网监控、监测、交通流量分布优化等技术,完善公安、城管、公路等监控体系和信息网络系统,建立以交通诱导、应急指挥、智能出行、出租车和公交车管理等系统为重点、统一的智能化城市交通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息的充分共享、公路交通状况的实时监控及动态管理,全面提升监控力度和智能化管理水平。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畅通。同时,基于云技术的“智慧停车”解决方案,通过整合车位检测器、流量检测器、SNS等功能模块,反馈信息与“停车云”相连接,进而传送到移动终端的“好停车”APP上,通过“微诱导屏”发布实时停车资源信息,可更便利地预约、寻找车位,并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完成移动支付。


  总之,智慧区域是在充分整合、挖掘、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基础上,汇聚人类的智慧,赋予物以智能,从而实现对城市各领域的精确化管理,实现对城市资源的集约化利用。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后续政策的不断推出,智慧区域建设首先在3个重点领域以及今后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进程中将无疑成为重要的支撑和立足点。通过智慧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创新产业升级,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京津冀地区更有品质地发展。


  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作为新型城市群的重要实践,智慧区域建设将成为重要的突破口。据工信部《2014年ICT深度报告》统计,目前我国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9%的地级以上城市(241个)、47%的县级及以上城市(51个)都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⑧。京津冀在智慧区域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一)发展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智慧城市发展的不平衡性。2013年,北京和天津人均GDP分别达到9.3万元和10.2万元,而河北仅为3.9万元,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4.2万元)。因此,要建立信息基础设施,实现智慧区域建设,河北目前的发展水平还存在巨大障碍。从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电话普及率、宽带普及率和互联网普及率看,京津冀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北京各项信息基础设施的普及率最高,其次是天津,河北处于最低状态(见表2)。这就使得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中,北京和天津成为智慧城市的领跑者,目前已逐步进入大数据的价值挖据和应用阶段。而河北省内各城市作为智慧城市的追赶者都称不上,一些城市只能说是智慧城市的积极准备者,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技术生态系统亟待完善。因此,必须加快河北短板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京津冀智慧区域协同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推动京津冀成为新的增长极。


  

点击放大查看原图

 


  (二)信息孤岛问题明显


  与大多数智慧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样,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设中也存在着信息孤岛、重复建设、资源浪费以及政绩工程等现象。京津冀城市群内各单位采用不同技术、设定不同的接口等,提高了信息共享的门槛,使京津冀—体化的协同发展受到影响。几乎有多少个委、办、局就有多少个信息系统,每个信息系统都由自己的信息中心管理,有自己的数据库、自己选择的操作系统、自己开发的应用软件和用户界面,完全是独立的体系。企业信息化建设更是不同程度地表现为信息孤岛现象,引起区域内部生产资源利用率不足、区域竞争力不高等问题,甚至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也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业务内容单调而且重复。


  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开启了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⑨,信息技术正在给城市发展带来巨大变革,借助新一代的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能将人力资源、商业、运输、通信、水资源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信息不被共享,固然有安全方面的考虑,但更多的还是部门利益的考量,一些部门不愿共享。这种以邻为壑的想法。造成各部门、各层级间条块分割成为信息孤岛,数据采集重复、标准不同、一致性差、开发利用程度低,制约了政府的协同管理和应急响应,极大地阻碍了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传统管理体制使信息孤岛极易形成,但智慧城市要求必须以人为中心,数据信息共享。只有这样,才会有价值并创造更大的价值。


  三、对策建议


  (一)通过PPP模式加快智慧区域的建设


  京津冀智慧区域建设首先要消除建设的短板,即河北智慧城市建设滞后于北京和天津的问题以及北京与天津农村与城区的差距问题。智慧区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通过PPP模式。可以解决建设资金的不足,同时,相应提高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PPP模式将部分政府责任以特许经营权方式转移给私人企业,政府与企业建立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伙伴式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企业的投资风险减小,同时,加快了社会信息化步伐。


  (二)建立信息共享和授权制度


  京津冀城市群的协同发展,必须借助于智慧区域的建构,而在智慧区域构建中,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智慧生产、智慧生活建设都必须消除信息孤岛,才能使信息充分流动并被广泛地收集起来加以分析和运用。京津冀三地之间需要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最终实现网上政务协同,使区域内公众真正享受到各种便利的公共服务,使政府与民众之间通过信息沟通,增加政府公共政策和信息的透明度。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信等,为智慧区域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智慧区域建设除了拥有全方位的信息生产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备强有力的对信息的分析、处理、共享和协同等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孤岛是行政区划利益分割的产物,信息孤岛一部分可以用技术解决,还有一部分则必须通过信息共享和授权应用加以解决。京津冀三地政府的公共信息应尽可能共享,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并通过信息资源的消耗减少其他物质资源的消耗,实现对物质资源的部分替代。对于行业和企业数据信息,则应加快制定数据产权归属、保护以及采集、存储、加工、传递、检索、授权应用等法律法规,明确数据拥有者、使用者、管理者、社会第三方等各方的责、权、利,推动更多部门、企业和个人共同参与信息的交换与流通。


  (三)加速宽带等智慧区域基础设施建设


  同定宽带和移动宽带是智慧城市的基石。智慧区域的建设,首先要求光进铜退。宽带城市建设要有大容量(TB级⑩)、高可靠性的DWDM?全光设备传输网络,提升核心传送网络带宽:对新建住宅小区和楼宇按光纤到户标准进行建设,对旧有住宅小区和楼宇加快光纤到户改造,使之具备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的能力。加快第三代移动通信(3G)、第四代移动通信(4G)乃至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移动宽带建设,推进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形成处理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安全可靠、适度分散、适应不同应用服务、布局合理的云计算环境。通过宽带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通讯等智慧区域的建设提供新的平台和空间。此外,智慧区域的建设,还要加快大型数据中心的建设,它是支撑云计算和大数据业务的基础设施,是云计算、大数据业务、物联网及智慧区域建设的根基,大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都能够实现“智慧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没有高标准建设的数据机房做业务配套,就无法激发智慧区域的智慧响应。


  参考文献:


  [1]张彦台.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重点工作及策略研究[J].经济论坛,2014(06).


  [2]李南,王旭辉.科技创新驱动的河北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对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4(02).


  [3]文魁等著,京津冀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4]许正中.构建智慧城市,引领中国发展新战略.城市和郊区的现代化——第十二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R].2014.


  [5]打破“信息孤岛”:真正迎接大数据[N].科技日报,2014-09-10.


  [6]于今,侯汉坡.智慧产业:助推京津冀一体化的催化剂[J].北京CBD,2014(10).


  [8]纪丽娜,政治局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OL].长城网综合,2015-05-02。


  [9]王强,京津冀一体化需着力突破三大课题[E].赛迪顾问,2014.


  [10]青岛成“智慧城市”双试点首批共20个城市[J].中国智慧城市,2013(10).


  [11]智慧城市正面临“信息孤岛”的羁绊[N].中国信息报,2014-07-05.


  注释:


  ①融合通信指基于能够提供包括语音、数据、视频和多媒体业务信息通信技术开展的全业务服务,目前全球主流电信运营商都纷纷地将融合通信业务定位为业务和技术发展的核心方向.


  ②国务院《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新华社2014-03-17.


  ③数据来自《河北省经济年鉴》。


  ④鲁继通,祝尔娟,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的战略思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4-04。


  ⑤京津冀协同发展智慧环保,天津北方网,2014-07-05。


  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04-25。


  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2015-04-25。


  ⑧IDC发布《大数据在智慧城市的应用研究》,CTI论坛,2014-05-09。


  ⑨[英]维克多·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斯,库克耶,大数据时代,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版。


  ⑩TB是硬盘容量的单位,1TB=1000GB=1000000MB。


  ?DWDM是Den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密集波分复用)的缩写,是一项用来在现有的光纤骨干网上提高带宽的激光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