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与转型升级路径研究时间: 2017-03-15信息来源:杜偲偲 作者:hjr_admin 责编:

 ■ 杜偲偲1、2    博士(1、南京大学    2、江苏省宏观经济研究院    南京    210013)
◆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江苏省苏南地区作为全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目前已形成了比较明显的经济总量优势和制造业规模优势。现阶段,苏南地区在不断加快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本文具体分析了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包括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总体趋势、阶段特征以及内部结构。基于苏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分析,文章就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如何进一步转型升级,针对三次产业分别提出了转型升级路径。
关键词:产业结构    转型升级路径    苏南地区

  产业结构可以认为是产业和产业之间,表现在比例关系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根据“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会先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而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将会转移到第三产业。这个定理经验性地揭示了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具体来说,经济的发展有一定规律性,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也有一定规律性,即产业结构会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顺次占主导和优势的方向演进,会沿着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方向演进,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向高加工度产业的方向演进。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产业结构逐渐合理化、成熟化。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分析

  (一)现状分析

  2012年,苏南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3381.66亿元,是2005的2.88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6万美元,是2005年的3倍多。随着苏南地区经济的发展,总的来说,产业结构也趋于合理。


 
  从表1可以看出,2005年以来,苏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呈现以下变化特点:第一、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具体来看,苏南地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低,2005年以来一直在3%以内。同时,与江苏平均水平相比,苏南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江苏平均水平。苏南地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较大,与江苏平均水平相比,苏南地区第二产业比重高于江苏平均水平。同第一、二产业相比,苏南地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高于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低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与江苏平均水平相比,苏南地区第三产业比重高于江苏平均水平。根据这些数据,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产业升级取得了一些成效,产业结构不断向第三产业倾斜。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相比,苏南地区的产业结构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上,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转型升级。

  (二)对比分析

  本部分借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进一步研究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特征。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和徐宁(2011),苏南地区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与1970年德国的产业结构相似。苏南地区2012 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2.3%、51.5%、46.2%。德国1970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3.4%、53.1%、43.5%。概括来说,苏南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具有以下特点:一方面,工业化发展快速,第一产业比重接近发达国家,工业化程度比较接近。不到10年的时间苏南地区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从3.0%降到2.3%,而英美两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从3.0%降到2.0%用了20年时间,德日两国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从3.0%左右下降到2.0%左右用了10年时间。这说明苏南地区工业化发展迅速,农业所占比重迅速下降。另一方面,第二、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二产业比重远高于发达国家,现阶段美、英、德、日第二产业比重在20.0%—31.0%之间,比苏南地区低20到30个百分点;美、英、德、日第三产业比重在69.0%—79.0%之间,比苏南地区高20到30个百分点。

  (三)内部结构分析

  以上两部分分别研究了苏南地区产业结构发展的总体趋势和阶段特证,本部分将研究苏南五市产业的内部结构。

  根据统计年鉴,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看,2012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前十位产业集中度分别为78%、80%、80%、82%和73 %,说明前十位产业集中度高。其中五个产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从轻重工业比例看,2012年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分别为18:82、24.5:75.5、24:76、22:78和18:82,轻工业占比低,重工业占比高。

  具体分析苏南五市前十位产业,其中六个产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是相同的,说明苏南五市前十位产业相似度较高。但各市的支柱产业又有所不同:电子、化工和汽车是南京的三大支柱产业;苏州的电子产业优势明显;钢铁、机械和电子是无锡的三大支柱产业;常州的三大支柱产业是机械、钢铁和化工;化工和机械是镇江的优势产业。其中石化和仪器仪表分别是南京和镇江的特色产业。



  表2反映了苏南五市2012年第一、三产业中传统产业产值的比重。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内部结构看,苏州和无锡的农业产值占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2.5%)外,其他三市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南京高出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住宿和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占比较高,除南京外,其余四市均在4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6.4%)。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较低,2012年苏州、无锡和常州信息、科技、金融和商务服务业等占第三产业比重都仅为20%多。

  基于以上苏南五市三次产业内部结构的分析,苏南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及其内部结构在质量上需要优化,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具有必要性。

  苏南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路径

  基于以上对苏南地区产业发展现状、阶段和内部结构的分析文章,对苏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提出以下路径:

  (一)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

  农业不仅有经济功能,更具备生态功能和服务功能,为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苏南地区可以在以下三个方面促进农业的转型升级:第一,通过克隆技术和无性繁殖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机械化生产,改变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第二,转变农业经营方式,重视农产品品牌化经营,进一步推进无锡“一村一品”战略;面向都市,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加快发展种子、农机、植保等农业服务业;注重发挥农业的多功能性,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第三,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增加其在产业增加值中的份额。推广无锡经验,进一步推进“一村一企”战略。

  (二)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

  资源环境的约束,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不断扩张,对苏南地区人口规模及质量、环境、社会建设等方面带来了很大压力,原来的第二产业发展路径面临严峻的形势和挑战,需要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第一,改造提升高耗能产业。对这些高耗能产业,要严格执行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方面的规定,淘汰落后技术,加快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装备来改造这些高耗能产业;第二,升级发展先进制造业。苏南地区的汽车和装备制造产业基础较好,应利用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高新技术对其进行升级,在汽车产业,把握其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升级趋势,特别要在新能源、新材料与材料替代、智能化技术等行业核心技术、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优势;装备制造业中,继续升级发展电子、机械等。

参考文献:
  1. 张晔. 江苏省产业结构升级测定研究 [D]. 安徽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徐宁. 苏南产业结构调整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