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
悲情河北 探寻河北经济发展落后成因时间: 2018-11-09信息来源:《中国经营报》2012年02月10日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2011年,尽管河北的GDP总量达到24228.2亿元,比2010年增长11.3%,居全国第六位。但其人均GDP却仅居全国第14位,被中部的湖北、西部的重庆双双超过。不仅如此,在京津周边,还有一条“环京津贫困带”的存在,河北与京津之间的发展水平,可谓横着一座巨大的“悬崖”。有区域经济专家形容河北是“东部的位置,中部的经济水平,西部的思维”。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这也是河北经济发展的悲哀。造成这种悲哀结果的深刻原因和历史背景是什么?如何让河北的经济社会发展能够得到与其位置相称的地位?这是所有关心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今天,我们试图从河北历史文化、战略定位等不同侧面深入剖析这个问题,力求找到一些答案。
1月29日,龙年上班第一天,河北省扶贫办召开处级以上干部会议,会议指出,随着国家实力增强和扶贫标准提高,河北省各类重点扶持县、片区县达到62个,比上十年增加10个,形成了62+3的扶贫开发主战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河北省11个地级市共下辖172个县(市、区),按照这样的统计数据,河北省有近40%的县(市区)被列为各种贫困县。在上述贫困县中,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有39个,远远高于我国其他沿海省份,在全国范围内,其数量也仅低于云南、贵州、陕西、甘肃等欠发达地区。
这样的数据让2011年GDP总量达24228.2亿元,全国排名第六的河北多少有些尴尬。尽管GDP总量排名全国第六,但其2011年人均GDP却排到了全国第14位,不仅大大落后于其他沿海省份,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毗邻京津,河北出了条“环京津贫困带”,囊括272万贫困人口;紧邻渤海,河北竟有39个国家级贫困县,高居沿海省份之首。这从另一方面折射出河北目前面临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矛盾。
“自古燕赵高寒之地,多慷慨悲壮之士”。面对“东部区位、中部水平”的现状,燕赵大地上的河北人,或多或少都会感受到些许的悲壮之情。
悲情河北,悲在何处?贫困为哪般?《中国经营报》记者展开了多方的调查。调查发现,导致河北经济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有:长期摇摆不定的战略、保守的文化、单一的产业和长期缺少龙头城市带动等。
战略摇摆:向京还是向海?
今年春节前后,河北省政府召开两次专题会议,研究曹妃甸开发建设问题。节后上班第二天,也就是1月30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在唐山市召开加快推进曹妃甸新区开发建设现场办公会议,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和省长张庆伟均到场主持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的信号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大力度启动曹妃甸新一轮开发建设,欲造河北省经济新引擎。”
这也意味着“二张”主政后的河北开始主动发展。并从借力京津的京津冀一体化、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抽身,重回加快培养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沿海经济强省”的发展战略。区域经济专家、王志纲工作室北京战略策划中心总经理任国刚认为,这是河北从被动发展谋求主动发展进行转变。
从张庆黎去年8月底到任之后,他便积极展开了密集调研,其行程集中在河北沿海地区。随后《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到今年河北省两会明确提出,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围绕环渤海做文章是张庆黎主张下的河北选择的新战略。但在2011年还热提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被凉一边。
然而,在张庆黎主政河北之前,河北向京还是向海发展的战略始终处在摇摆不定的状态中。
张庆黎的前任省委书记张云川提出了“三年大变样”的战略目标,主要为了改变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的面貌。3年下来,到2010年底,河北“三年大变样”工作基本上完成了当初预想的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3 年间,河北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7131亿元人民币,城镇化率提高5%,吸纳人口300多万。不过,三年大变样造成的维稳成本也不小。
在张云川之前的河北政府,给河北的定位是“两环(环京津、环渤海)战略”,“一会儿环京津、一会儿环渤海、或两者并重”这是政经观察人士对河北的观察。据查,“两环开放带动战略”最早在1994年的河北省人大会上被进一步明确化,写入河北“九五”计划,成为河北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发展战略。
但是“两环战略”的支点是京津,需要北京、天津的配合,然而,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合作机制一直不顺畅,2004年,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召开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最后达成加强区域合作的“廊坊共识”,但最后也没有下文。
任国刚指出,环京津战略主要靠北京、天津两大都市带动发展,受制于人,被动性大,环渤海战略则有更多的自主性。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前些年京津还都处于吸附式发展阶段,直到现在天津滨海新区还要从周围吸收资源,产生虹吸效应,河北不仅没能捞到好处,还赔了夫人又折兵,生产要素流失严重。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说:“河北问题很大,也有可爱之处,一言蔽之,是对战略问题认识不清楚。”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政策科学研究会副会长刘东文也认为:“河北没有抓住重点,有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感觉,多重点则没有重点,投资像撒胡椒面似的到处都撒一点,效果肯定不好。”
“张书记挖渠、李书记埋沟”,摇摆的战略定位很难让地方发展起来,定位摇摆导致了极大的资源要素浪费,在一位不愿具名的国家发改委官员看来,刚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河北沿海战略正是想解决战略摇摆的问题。
保守文化:玩政治还是搞经济?
造成“环京津贫困带”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河北人的保守文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肖金成就认为,处于贫困带居民不愿意背井离乡,愿意呆在当地。甚至有人极端地认为,河北人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京”为尊,“冀”为卑。“服务京津”曾是河北省的口号和奋斗目标。
但这是特殊省情决定的。河北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首都安全稳定的“护城河”。每逢“两会”等特殊时期,河北需全力投入以保持首都稳定,不仅如此,保障首都供水、空气质量、环境等任务落在了河北头上。
在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账不用算,但是实行市场经济之后,河北面临讲政治还是讲经济的两难问题。肖金成指出,河北省委书记不可能为了张承(张家口、承德)的老百姓向中央上书,要求北京补偿他们。而下面官员的呼吁声音也很小。
为了促证北京有充足的水源,张家口、承德地区的农民只能放弃种植经济价值较高的水稻改种旱地,并且迫使它们下马一些化工项目。而这一切在相当长时间里并未获得补偿或者补偿很少。
事实上,贫困带环绕首都周边,积聚了大量贫困人口,极易诱发各式社会矛盾。张家口赤城县的干部曾对媒体说,和毗邻县区巨大的收入差距,对当地群众心理影响很大。因为羡慕毗邻地区农民的富裕生活,一些深山区低收入群众非法种植罂粟,屡禁不止;个别不法分子甚至跑到邻近县区偷盗、抢劫,扰乱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首都地区的和谐稳定。
肖金成还指出,在计划经济时期,河北是前线和防线,国家不可能在那布局过多产业,开放最晚,引进外资也是最晚的,导致产业基础比较薄弱。
这一点在唐山体现也非常明显。2008年,唐山对外贸易额是90亿美元,占全国总额的0.35%,对外贸易额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大约是1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相差将近40个百分点。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8.6亿美元。而当年沈阳是55亿美元,大连是50亿美元,青岛是26亿多美元,唐山自改革开放以来累计到2008年利用外资总额才53.5亿美元。
一段时间以来,外界曾把河北省会石家庄叫成“左家庄”和“土家庄”,在了解河北的人士看来,“左”和“保守”思维是河北文化的核心。记者在石家庄采访多个石家庄籍大学生,准备毕业考取公务员者达到99%,在采访者中,几乎所有人均认为只有进入仕途、做官才是有出息的表现。“在河北宴请客人,当地人总是严格按照尊卑落座,如果是在南方一些省份,则随意一些。”一位企业界人士说。这位企业人士还认为,在河北一些城市与政府部门接触有“衙门”感觉,相应的“潜规则”也多一些,似乎不请客不送礼很难混熟。
刘东文也认为,河北人的思维方式是四平八稳的,创新意识比较差。纵观河北商界名人,以地产起家的居多,而如马云如此创新型企业家寥寥无几。
“近京津却没有发展起来,想学习武汉、郑州发展商贸经济,也没有发展起来,其交通有一定优势,但是河北人没有浙江人的头脑,他们又不愿承认差距,寻找优势,河北的优势在港口”刘东文说。
拥有487公里海岸线的河北让内陆许多省份羡慕不已。但是河北人却错失了以东部沿海经济特区为代表的发展阶段。原因是什么?任国刚分析,当时秦皇岛港的管理权在交通部,承担着北煤南运的交通任务,河北用不上。黄骅港是神华公司的港口,政府推力不大,而唐山的天然深水港还没有开发,并且以运一些矿石资源为主,与集装箱经济相差很远。
河北脱困需筑巢引凤
河北北部地少人多,成为形成“环京津贫困带”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地缘关系,北京、天津从河北吸走大量劳动力和人才。人口问题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北如何才能下好人口这盘大棋?实现从人口大省到人口强省的转变?就此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中国经营报》:2005年,由亚行委托多部门联合调研形成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直到今天贫困带还未消除,作为参与调研的专家之一,在你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肖金成:这是比较奇怪的现象,世界上大都市周围几乎都是比较富裕的,河北北部却相反。一些学者和官员说,从北京出发走不远就到了中国最贫困的地方。造成这种现实有观客原因,也有历史和现实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张家口和承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处于农业和牧业过度带,加上干旱少雨。发展牧业受制于人口过多,发展农业面临水资源短缺,如果把水蓄起来也是能发展灌溉农业的,比如水稻。但由于要保证向京津供水,就要限制发展耗水性农业,降低农业产量,农民收入因此很难提高。
第二,张家口离煤碳大省山西和内蒙古比较近,本来适合发展煤化工产业,但由于张家口地处京北,在产业方面受到很多限制,比如煤化工企业有污染,不让上这类企业。因此,张家口很多煤化工企业被迫关停,只能发展一些加工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这里的企业待遇比不了京津,发展又受到劳动力的限制。
第三,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薄弱。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跟苏联冷战时期,河北是北京的前线和防线,国家不可能在那里布局产业。河北对外开放比较晚,引进外资也是最晚的地区之一。城市没有发展起来,导致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的城市很难带动农村。此外,由于行政壁垒、交通不发达等原因,北京和天津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带动辐射作用。
第四,市场能力欠缺,在经济要素流动和市场机会把握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北京从南部山东、海南运进蔬菜,邻近的河北却没有真正起到供给作用。
《中国经营报》:这么说来,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多地少,有哪些办法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肖金成:我认为第一选择是“走出来”。也就是说让这些地区的人口流动,向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这些大城市聚集。这样大规模地减少了人口之后,留下来的人口享受到的资源自然就多了。好比东北那边人均土地资源多,脱贫就容易了。
第二,当然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出来的,可以就近到张家口、承德市的县城去打工。这一方面能带动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民收入。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只要能创造好的投资环境,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这些地方是有机会发展起来的。
第三,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证北京的用水和环境质量,承德和张家口等地区承当了很大的责任。一些工业也限制发展,不给河北补偿是不合理的。这需要中央协调进行顶层设计,确保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顺利实施。另外,北京姿态要高一些,拿出钱来补偿,这是义务和责任。
第四,实现快速发展,变“悬崖”为缓坡,让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由于河北和京津地区发展悬殊很大,是一个“悬崖”而不是一个“缓坡”。事实上,全世界的产业都想离北京近一点,河北完全有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可能,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承接平台弱,之前做得并不好。现在,北京的人口压力很大,河北有希望,但是有一个问题,要先筑巢才能引凤,钱从哪里来?打造平台需要花钱的。
第五,发展沿海经济带。虽然环绕北京但是要从北京吸引人才和产业过来还是有困难的。要在北京周围打造一个中心比起在河北沿海打造一个中心城市需要更多的投入,除非是有国家的支持,同时还要有大的优惠政策。而在沿海地区打造一个吸引人口的城市相对容易些。
《中国经营报》:刚才你提到最多的就是人口,河北虽然为人口大省但是缺少人才,而经济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就是人才,由于地域缘故,河北没法与北京、天津争夺人才。在打造新增长极方面,河北应该如何打造人才高地?
肖金成:确实如此,北京、天津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河北。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北京周边的燕郊等地大量发展房地产,卖给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但是由于当地没有产业,变成了卧城。这不仅不能减轻北京的交通压力,一天来回两趟还会增加压力。房地产业带动不了服务业,也不能拉动经济发展,因为这些人的工作和消费不在这里,是来睡觉的。
环首都经济圈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问题,如果只搞房地产开发一次卖完就没有了。河北应该发展绿色产业建生态卫星城市。有产业才有根基,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房地产,居住在这里的人才会在附近上班,这样才能把人留下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消费。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河北应该在政策方面有一些倾斜。
河北脱困需筑巢引凤
河北北部地少人多,成为形成“环京津贫困带”一个重要原因。另一方面,由于地缘关系,北京、天津从河北吸走大量劳动力和人才。人口问题成为制约河北发展的重要因素,河北如何才能下好人口这盘大棋?实现从人口大省到人口强省的转变?就此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
《中国经营报》:2005年,由亚行委托多部门联合调研形成的《河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首次提出“环京津贫困带”概念,直到今天贫困带还未消除,作为参与调研的专家之一,在你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肖金成:这是比较奇怪的现象,世界上大都市周围几乎都是比较富裕的,河北北部却相反。一些学者和官员说,从北京出发走不远就到了中国最贫困的地方。造成这种现实有观客原因,也有历史和现实政策方面的原因。
第一,张家口和承德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处于农业和牧业过度带,加上干旱少雨。发展牧业受制于人口过多,发展农业面临水资源短缺,如果把水蓄起来也是能发展灌溉农业的,比如水稻。但由于要保证向京津供水,就要限制发展耗水性农业,降低农业产量,农民收入因此很难提高。
第二,张家口离煤碳大省山西和内蒙古比较近,本来适合发展煤化工产业,但由于张家口地处京北,在产业方面受到很多限制,比如煤化工企业有污染,不让上这类企业。因此,张家口很多煤化工企业被迫关停,只能发展一些加工业,而这类企业需要大量劳动力,而这里的企业待遇比不了京津,发展又受到劳动力的限制。
第三,产业基础和基础设施薄弱。在计划经济时期,尤其是跟苏联冷战时期,河北是北京的前线和防线,国家不可能在那里布局产业。河北对外开放比较晚,引进外资也是最晚的地区之一。城市没有发展起来,导致进入改革开放之后,河北的城市很难带动农村。此外,由于行政壁垒、交通不发达等原因,北京和天津也没有起到相应的带动辐射作用。
第四,市场能力欠缺,在经济要素流动和市场机会把握方面存在问题。比如,北京从南部山东、海南运进蔬菜,邻近的河北却没有真正起到供给作用。
《中国经营报》:这么说来,造成这些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多地少,有哪些办法和措施可以改变这种状况?
肖金成:我认为第一选择是“走出来”。也就是说让这些地区的人口流动,向北京、天津和石家庄这些大城市聚集。这样大规模地减少了人口之后,留下来的人口享受到的资源自然就多了。好比东北那边人均土地资源多,脱贫就容易了。
第二,当然有一些人是不愿意出来的,可以就近到张家口、承德市的县城去打工。这一方面能带动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农民收入。值得注意的是,不能发展有污染的产业。只要能创造好的投资环境,集中力量打造产业集群,这些地方是有机会发展起来的。
第三,实行生态补偿机制。为了保证北京的用水和环境质量,承德和张家口等地区承当了很大的责任。一些工业也限制发展,不给河北补偿是不合理的。这需要中央协调进行顶层设计,确保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顺利实施。另外,北京姿态要高一些,拿出钱来补偿,这是义务和责任。
第四,实现快速发展,变“悬崖”为缓坡,让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由于河北和京津地区发展悬殊很大,是一个“悬崖”而不是一个“缓坡”。事实上,全世界的产业都想离北京近一点,河北完全有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可能,但是由于这些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产业承接平台弱,之前做得并不好。现在,北京的人口压力很大,河北有希望,但是有一个问题,要先筑巢才能引凤,钱从哪里来?打造平台需要花钱的。
第五,发展沿海经济带。虽然环绕北京但是要从北京吸引人才和产业过来还是有困难的。要在北京周围打造一个中心比起在河北沿海打造一个中心城市需要更多的投入,除非是有国家的支持,同时还要有大的优惠政策。而在沿海地区打造一个吸引人口的城市相对容易些。
《中国经营报》:刚才你提到最多的就是人口,河北虽然为人口大省但是缺少人才,而经济发展的最核心要素就是人才,由于地域缘故,河北没法与北京、天津争夺人才。在打造新增长极方面,河北应该如何打造人才高地?
肖金成:确实如此,北京、天津对人才的吸引力远远大于河北。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北京周边的燕郊等地大量发展房地产,卖给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但是由于当地没有产业,变成了卧城。这不仅不能减轻北京的交通压力,一天来回两趟还会增加压力。房地产业带动不了服务业,也不能拉动经济发展,因为这些人的工作和消费不在这里,是来睡觉的。
环首都经济圈最大的问题是产业问题,如果只搞房地产开发一次卖完就没有了。河北应该发展绿色产业建生态卫星城市。有产业才有根基,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房地产,居住在这里的人才会在附近上班,这样才能把人留下在这里工作、生活和消费。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发展。当然,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河北应该在政策方面有一些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