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间投资尚未接棒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永群 作者:admin 责编:
“外贸民企冲击明显、内需民企两极分化、总体稳中有升”,这是2009年安徽民企百强发布反映出的信息。
就在各地对民企接力寄予厚望之际,日前,一年一度的安徽民企百强座次排行正式发布,数据主要根据2008年指标排定,其中也参照了最新进展,基本上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安徽民企所处的境况。与江浙一带民企相比,虽然安徽民企总量不大、个体不强,但其中透露出的信息仍值得关注。
排序企业创汇总额下降
“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排序已经举办了11届,是按照国际惯例,客观、量化反映我省民营骨干企业的规模、实力、产业结构、经营状况和对社会贡献。2008年度入围企业中营业收入超过亿元以上的多达388家,其中超过20亿元以上的有16家,比去年增加7家;2008年度纳税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179家,其中超过1亿元的有14家,比去年增加4家。”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吴韦人在发布会上说。
“虽然入围的百强企业更强了,但参加排序企业的出口创汇总额有所下降。”吴韦人说,2008年出口创汇百强企业出口总额10.8亿美元,比上一年下降了0.02%,出口创汇百强第一位的安徽天大企业集团的出口总额仅1.58亿美元,百强之外,更多小型代加工企业只能在保本线附近徘徊。
据吴韦人介绍,2008年安徽民企百强企业营收总额为1324.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28%;纳税总额为57.12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6.42%;净利润总额为60.07亿元,比去年增长了2.53%。较2007年统计数据,2008年民企百强实力显著上升,其中在营业收入排序上,前十强的门槛已达到27亿元,而年营业收入逾10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39家。安徽民企2008年调查报告显示,调查中有76.9%的民营企业反映国内市场形势“恶化”,对企业的冲击还在继续,2008年11月民营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急剧上升到30.7%;75.6%的企业认为赢利“低于正常水平”,有60.2%的民营企业认为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将在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寒冬中破产。
民企接力尚需非公待遇真正落地
“由于外向依存度不高,安徽民企多以内需市场为主,金融危机以来,市场需求不旺虽然对企业有影响,但资金仍然是制约民企发展的主要障碍。”安徽省工商联副书记严安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调查报告显示,资金对安徽民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营企业贷款难,二是贷款成本高。民营企业集中反映贷款手续繁琐,银行实行浮动利率以及贷款涉及的相关担保、咨询管理费用过高,民企贷款利率一般按上限收取,最高上浮30%多,通过担保公司贷款仅支出各项费用就累计达贷款总额的15%左右;由于银行贷款难,县级民营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和农村信用社借贷,月息高达3分以上,融资成本难以承受。
民企对经济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作用十分有限,民间投资并有没有接上力,因为本轮刺激经济措施中,主要是‘铁公基’,为它们配套的民企很少,它们因次受惠并不大,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天量信贷中直接投向民企的份额更是寥寥无几。”严安云说。
记者从公布的营业收入总额前10名和纳税总额前十名企业名单中发现,这些企业主业多集中在工业领域的加工制造与原材料加工,且以传统加工制造业为主,直接与“铁公基”配套的企业很少,至于金融、地产和服务业,更鲜有民企身影。百强企业所属的制造业行业布局比较分散,民企在所处行业领域仍不能形成主流,同时,对安徽省现行产业结构依赖性很强,而现行产业结构仍以传统产业为主。由于民企所处的地位十分特殊,从这个角度看,增加投资对安徽民营企业甚至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并不十分突出。
对于安徽省下一步如何激励民间投资入场接棒?严安云说,“目前而言,仍需要对民营企业治乱减负,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评比、乱摊派现象的治理和查处,解决好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性障碍和环境障碍,为民营经济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平等的竞争环境”。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