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发展
青山碧水相辉映 绿色生态进行时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陈佳丽 作者:admin 责编:
——江西南昌领衔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纪实
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水域辽阔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赣北大地上。
古来便有“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来描绘鄱阳湖的胜景;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朱耷等杰出人士在这里生活过。这片美丽神圣的湖水创造了无数的传奇,承载着无数的希冀,现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给鄱阳湖添上一抹艳丽的容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思想,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力图构建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
生态资源是南昌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是南昌的第一品牌,绿水青山就是南昌的金山银山。江西始终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强化生态发展理念,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短期看这也许会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从长远看优化了经济发展质量,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契机,把握住这次机遇,逐步稳健实现南昌“生态立市、绿色南昌”的发展理念。
良好生态是发展前提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去治理。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是许多西方国家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也揭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一种转化规律,但随着污染方式、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这种转换关系未必行得通,经济的高增长未必能抵消现实的环境破坏。
发展经济必须是又好又快,而不能只重速度、只重数字,只看眼前、不顾将来,而应该坚持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负责的态度,坚持“发展不给今后留包袱,多为未来创财富”的思想,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是这样一条可持续的、科学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西省的执政者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使鄱阳湖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既保住“一湖清水”,又能为全省4300万人民谋福利。
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课题。环境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经济才能长足发展、社会才能进步。由此可见,“绿水青山”承载着江西大发展的梦想。
生态环境建设路在何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大工程,那么针对如今环境和经济实际,又该如何开展生态环境的建设呢?
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坚持两个协调”原则。南昌市围绕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这一中心大力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培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环保产业。同时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环境的改善,将会带给江西更多的商机和人气,将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始终坚持以鄱阳湖为核心,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建设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而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这“三带”的建设必将为提高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四区”的建设会为人们的开发提供参考,在保证合理开发的同时保护环境。
与此同时,要把鄱阳湖建设成为一个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就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将为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为生态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而此次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为规划城区建设、改善环境、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了铺垫。其中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要求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而新兴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则是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不搞粗放型,更不搞污染型产业。这都会有效提升江西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尤其实施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入手,做好衔接工作,做到保护为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全省上下统一理念,形成“五个最”发展思路:“绿色生态江西是最大的后劲、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责任”。
在实现努力保护的前提下,使江西真正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制的“五个一”目标。
还有,在江河水源核心保护区内,不准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在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有任何污水排污口;在城市主要生活区,不准有排放有毒有害、高分贝的项目;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不准有有碍景观的项目和建设;在开采区,不准乱开采,影响山区景观;在林区,不准砍伐阔叶林;不准随意向鄱阳湖湖区排放污水,特别是湖边规模化养殖场地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防止面源污染的“七个不准”准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和条件。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它将主要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这些举措都能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生态环境得到保障和支持。
生态环境建设如何落到实处
江西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但这些年江西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大致要落实到以下方面:
首先是生态环境建设。大家也许听过“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民谣,鄱阳湖是我国的重要候鸟保护区。但是随着干涸现象的产生,鄱阳湖生态功能缺失、湿地面积锐减,鄱阳湖的环境问题导致候鸟栖息、觅食、繁殖过程和其他动植物种群、群落都受到严重影响。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鄱阳湖每年候鸟栖息越冬的数目正在逐步减少。而且,随着鄱阳湖环境问题的不断严重,粮食安全、洪水调蓄、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后,鄱阳湖的水质呈现出中营养化。对此,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山江湖工程”到如今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都体现了江西人为保护这一湖清水所做的不懈努力。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多次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
江西省提出了“一大四小”的工作目标,所谓“一大”,就是指全省的荒山、荒地可造林的还有1400万亩左右,江西将要在3年内完成,就是到2012年使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由60.03%达到63%,增加2.97个百分点。所谓“四小”,一是抓好设区市和县城所在地绿化。搞好城区绿化美化,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绿化体系。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全面改善乡镇绿化状况和人居环境。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自然村绿化,充分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发展速生树种风景林、经济果木林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绿化。
绿色生态是长久合理发展的依靠和动力,这将成为江西的名片和品牌。省会城市南昌也明确提出要做到“三个三”:“三个不拼”,即不拼资源、不拼环境、不拼短期;“三个不搞”,即严重污染环境的不搞、影响百姓安全健康的不搞、“黄赌毒”的不搞;“三个优先”,即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生态维护投入优先、百姓利益投入优先。
其次是城市建设。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杰忠表示,像江西这样众多的人口,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城市群吸纳消化,仅仅只是靠劳务输出,是不可能实现区域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而江西的城市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规模小,没有形成自己的大城市群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经济、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可谓恰逢其时。
从区位上看,环鄱阳湖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方便对外沟通和交流。而且,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一些依靠生态环境的产业可以得到发展。此外,鄱阳湖周边城市有其各自的优势产业,如景德镇的陶瓷业、航空与汽车制造业,上饶的有色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鹰潭的铜工业、物流业。这都将为特色产业区的形成打下基础。
文化建设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大重点。此次推出的生态经济区建设将提高人们的“绿色”理念,将“绿色”的生态文化意识根植入人们的心中。此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还将在保护原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的人文文化。这将有力推进人们文化的提高和城市的文化氛围。
实实在在保护生态环境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排污植树治垃圾,三管齐下推进生态建设。”
苏荣表示,江西推进生态建设,正在做的三件大事首先是所有县城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县城以上的生活污水不进入江西各个水系,不进入鄱阳湖。污水处理实施建设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并适当超前,地上建厂,地下建网,同步进行。雨水、污水分开,建成后能投入运营,不能搞摆设。
其次是乡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苏荣表示,在治理污水的同时,还要让垃圾不进入江河。“问题虽小涉及全局”,特别是农村的垃圾,量小、分散、生产力水平低。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百姓为主体稳步推进。
第三就是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一方面是通过项目工程的扎实推进,另一方面是借助宣传,江西人已树立保护生态,优美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
2008年,南昌市评选了100家“绿色家庭”、11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个“绿色社区”、38所“绿色学校”、5家“环境友好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实现了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战略转变,安义县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南昌县生态示范区已通过省级预验收,湾里区获首届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区称号,高新区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单位,青云谱区被列为全省11个创建生态县区重点单位之一,同时申报并列入了全国生态监察试点区;新建县长 镇和南昌县黄马乡已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在南昌市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加大对学校、社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意识到限塑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通过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开展各类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现场印发宣传单,向市民介绍有关限塑令的法规和政策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江西省绿色发展之路走得远,走得稳,就是江西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系统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烟波浩渺、碧波荡漾、水域辽阔的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她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点缀在赣北大地上。
古来便有“山苍苍,水茫茫,大姑小姑江中央”、“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来描绘鄱阳湖的胜景;陶渊明、林士弘、刘恕、洪适、朱耷等杰出人士在这里生活过。这片美丽神圣的湖水创造了无数的传奇,承载着无数的希冀,现如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将给鄱阳湖添上一抹艳丽的容妆。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的思想,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力图构建一个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
生态资源是南昌的最大资源,环境品牌是南昌的第一品牌,绿水青山就是南昌的金山银山。江西始终树立绿色发展观念,强化生态发展理念,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从短期看这也许会放慢经济发展的速度,但从长远看优化了经济发展质量,为未来发展积蓄了后劲。
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为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了一个契机,把握住这次机遇,逐步稳健实现南昌“生态立市、绿色南昌”的发展理念。
良好生态是发展前提
有人认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得不忍受环境污染,只有当环境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可能有效去治理。这种“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是许多西方国家走向发达国家行列的必经之路,也揭示了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与环境之间的一种转化规律,但随着污染方式、资源条件和国际经济环境的转变,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这种转换关系未必行得通,经济的高增长未必能抵消现实的环境破坏。
发展经济必须是又好又快,而不能只重速度、只重数字,只看眼前、不顾将来,而应该坚持对历史、对人民、对发展负责的态度,坚持“发展不给今后留包袱,多为未来创财富”的思想,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正是这样一条可持续的、科学的文明发展道路。
江西省的执政者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使鄱阳湖成为生态优美、经济快速发展、产业层次较高、城乡协调发展的功能区。既保住“一湖清水”,又能为全省4300万人民谋福利。
生态环境是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托,自然生态环境的良性运行对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言是一个重大课题。环境好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经济才能长足发展、社会才能进步。由此可见,“绿水青山”承载着江西大发展的梦想。
生态环境建设路在何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是一项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大工程,那么针对如今环境和经济实际,又该如何开展生态环境的建设呢?
在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坚持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坚持两个协调”原则。南昌市围绕生态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生态化这一中心大力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积极培植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的绿色环保产业。同时推进绿色生产、绿色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环境的改善,将会带给江西更多的商机和人气,将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始终坚持以鄱阳湖为核心,并以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依托,强化“三带”,构建“四区”,建设高层次的生态经济圈。而生态保护带、生态恢复带和生态控制带这“三带”的建设必将为提高和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突出贡献。“四区”的建设会为人们的开发提供参考,在保证合理开发的同时保护环境。
与此同时,要把鄱阳湖建设成为一个生态优良、经济发达、城乡协调、生活富裕、生态文明和经济文明高度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区,就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护生态,发展经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在生态经济区的建设中,将为良好的环境打下基础,为生态建设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而此次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为规划城区建设、改善环境、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做了铺垫。其中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要求重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使鄱阳湖永远成为“一湖清水”;而新兴产业集聚区的重点则是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不搞粗放型,更不搞污染型产业。这都会有效提升江西的生态环境。
进一步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尤其实施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入手,做好衔接工作,做到保护为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全省上下统一理念,形成“五个最”发展思路:“绿色生态江西是最大的后劲、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优势、最大的潜力,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责任”。
在实现努力保护的前提下,使江西真正在国内拥有一流的空气、一流的水、一流的生态、一流的人居环境、一流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和体制的“五个一”目标。
还有,在江河水源核心保护区内,不准开办任何有污染的企业;在城镇生活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内,不准有任何污水排污口;在城市主要生活区,不准有排放有毒有害、高分贝的项目;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内,不准有有碍景观的项目和建设;在开采区,不准乱开采,影响山区景观;在林区,不准砍伐阔叶林;不准随意向鄱阳湖湖区排放污水,特别是湖边规模化养殖场地的污水,必须经过处理,防止面源污染的“七个不准”准则。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提和条件。鄱阳湖的生态经济区建设中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创建一流生态文明示范区。它将主要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工程”,以水污染治理为重点,推进污水达标排放工程,制止非法采砂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程,节能降耗减排工程,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湿地保护工程,血吸虫病防治工程等建设。这些举措都能为生态环境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建立生态文明与经济文明高度统一的长效机制,能够通过合理的规划使生态环境得到保障和支持。
生态环境建设如何落到实处
江西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的内陆省,但这些年江西的生态环境也开始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迫在眉睫。在这样的背景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大致要落实到以下方面:
首先是生态环境建设。大家也许听过“鄱湖鸟,知多少?飞时能遮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的民谣,鄱阳湖是我国的重要候鸟保护区。但是随着干涸现象的产生,鄱阳湖生态功能缺失、湿地面积锐减,鄱阳湖的环境问题导致候鸟栖息、觅食、繁殖过程和其他动植物种群、群落都受到严重影响。根据近年来的数据显示,鄱阳湖每年候鸟栖息越冬的数目正在逐步减少。而且,随着鄱阳湖环境问题的不断严重,粮食安全、洪水调蓄、气候、生物多样性,以及改善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上世纪80年代以后,鄱阳湖的水质呈现出中营养化。对此,江西省委、省政府结合一系列措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山江湖工程”到如今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都体现了江西人为保护这一湖清水所做的不懈努力。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曾多次强调:“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青山绿水,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青山绿水。”
江西省提出了“一大四小”的工作目标,所谓“一大”,就是指全省的荒山、荒地可造林的还有1400万亩左右,江西将要在3年内完成,就是到2012年使江西省的森林覆盖率由60.03%达到63%,增加2.97个百分点。所谓“四小”,一是抓好设区市和县城所在地绿化。搞好城区绿化美化,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形成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城市绿化体系。二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绿化,全面改善乡镇绿化状况和人居环境。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搞好农村自然村绿化,充分利用农村房前屋后的闲置地,因地制宜选择绿化树种,发展速生树种风景林、经济果木林等,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四是基础设施、工业园区和矿山绿化。
绿色生态是长久合理发展的依靠和动力,这将成为江西的名片和品牌。省会城市南昌也明确提出要做到“三个三”:“三个不拼”,即不拼资源、不拼环境、不拼短期;“三个不搞”,即严重污染环境的不搞、影响百姓安全健康的不搞、“黄赌毒”的不搞;“三个优先”,即基础设施投入优先、生态维护投入优先、百姓利益投入优先。
其次是城市建设。江西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杰忠表示,像江西这样众多的人口,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城市群吸纳消化,仅仅只是靠劳务输出,是不可能实现区域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而江西的城市化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市规模小,没有形成自己的大城市群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鄱阳湖地区是江西经济、文化、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可谓恰逢其时。
从区位上看,环鄱阳湖区连接东西,贯穿南北。拥有很好的区位优势,方便对外沟通和交流。而且,良好的自然环境为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一些依靠生态环境的产业可以得到发展。此外,鄱阳湖周边城市有其各自的优势产业,如景德镇的陶瓷业、航空与汽车制造业,上饶的有色金属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鹰潭的铜工业、物流业。这都将为特色产业区的形成打下基础。
文化建设也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一大重点。此次推出的生态经济区建设将提高人们的“绿色”理念,将“绿色”的生态文化意识根植入人们的心中。此外,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还将在保护原有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创造一些新的人文文化。这将有力推进人们文化的提高和城市的文化氛围。
实实在在保护生态环境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说,“排污植树治垃圾,三管齐下推进生态建设。”
苏荣表示,江西推进生态建设,正在做的三件大事首先是所有县城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县城以上的生活污水不进入江西各个水系,不进入鄱阳湖。污水处理实施建设过程中,要与城市建设规划同步,并适当超前,地上建厂,地下建网,同步进行。雨水、污水分开,建成后能投入运营,不能搞摆设。
其次是乡村垃圾的无害化处理。苏荣表示,在治理污水的同时,还要让垃圾不进入江河。“问题虽小涉及全局”,特别是农村的垃圾,量小、分散、生产力水平低。要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政府主导,百姓为主体稳步推进。
第三就是进一步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一方面是通过项目工程的扎实推进,另一方面是借助宣传,江西人已树立保护生态,优美环境也是生产力的观念。
2008年,南昌市评选了100家“绿色家庭”、11个“节能减排”示范社区、5个“绿色社区”、38所“绿色学校”、5家“环境友好企业”等。绿色创建活动实现了由城市扩展到农村的战略转变,安义县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南昌县生态示范区已通过省级预验收,湾里区获首届江西创建绿色生态先进县区称号,高新区被确定为省级生态工业园试点单位,青云谱区被列为全省11个创建生态县区重点单位之一,同时申报并列入了全国生态监察试点区;新建县长 镇和南昌县黄马乡已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
在南昌市大力开展创建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等活动,加大对学校、社区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意识到限塑令的重要性,提高市民环保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
通过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活动,开展各类形式的环境宣传活动。现场印发宣传单,向市民介绍有关限塑令的法规和政策以及白色污染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效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而江西省绿色发展之路走得远,走得稳,就是江西将环境保护与科学发展系统结合,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