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长江流域水系治理成效显著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杨启武 作者:admin 责编:


    新中国的成立后,长江治理开发与保护开辟了的新纪元。经过全流域人民60年的艰苦奋斗,长江防洪保安体系、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和水行政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治江工作经历了由防治水患到综合利用、由单一目标治理到多目标开发治理的历程,建成的各类水利工程数量超过两千多年来的总和,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治水工程相继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成效显著。经过60年的努力,三峡工程等一大批综合利用水利枢纽陆续建成,全国最大的水电基地金沙江干流梯级水电开发逐步推进;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按计划开工,国内全局性水资源配置战略格局初步形成;长江干支流通航能力不断增强,黄金水道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初步统计,流域已建水库约4.6万座,总库容2300多亿立方米;建成地表水蓄、引、提、调水工程约522万座,实际供水能力2050亿立方米;发展有效灌溉面积2.26亿亩,约占全国的26%;已建和在建水电站2458座,总装机容量1.2亿千瓦,总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比建国前有了大幅度增长;长江水系通航里程7.1万公里,约占全国的50%。

    防洪抗旱体系初步建立,有效应对水旱灾害。新中国成立后,围绕防洪保安,先后建成了三峡、丹江口、隔河岩等一大批干流和重要支流控制性水库,加强了分蓄洪区建设,对长江中下游1400余处圩垸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恢复水面面积2900平方公里,恢复容积约130亿立方米。目前长江重要堤防全线达到防御设计洪水标准,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围绕抗旱,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和临时应急抗旱水源工程。长江流域已初步建成以堤防为基础,以三峡工程为骨干,配合干支流水库、分蓄洪区、河道整治以及非工程防洪措施组成的综合防洪体系和以灌溉水库为基础,蓄、引、提水等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抗旱体系,流域防洪抗旱能力显著提高,保护了流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

    资源得到保护,水土流失得到控制,长江优良生态得到维护。据长江水利委员会介绍,长江沿线化工企业密集,但长江水质总体良好, 2007年Ⅲ类以上水质标准河长达到80.3%,水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

    初步建成了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水源区、嘉陵江流域、金沙江下游、洞庭湖水系等重要支流和区域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本底数据库,实施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工程,治理5000多条小流域,全流域累计完成治理面积29.9万平方公里,实现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

    积极开展水生态修复工作,成功实施武汉江湖连通工程,以退田还湖、移民建镇为标志,实现了千百年来围湖造田向主动还江河湖泊空间的历史性跨越。长治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9.6万平方公里,兴修基本农田1079万亩,有效解决了1000多万群众的温饱问题。

    据统计,60年来,长江水利建设投资超过3000亿元(不含三峡和南水北调工程),约占全国水利投资总额的30%(不含价格因素)。经过60年的改革发展,古老的大江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资源支撑和保障。

    60年治江事业坚持以人为本,优先考虑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需求,确保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保证了长江流域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满足各类用水需求,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