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三角区域规划成“国字号”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童彤 关亚可 作者:admin 责编:
我国将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区域经济新版图
12月3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至此,黄河三角洲的区域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地借势谋跨越
“机遇空前,千载难逢。”这是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诸多专家、官员的一致评价。
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市的部分地区,共涉及19个县(市、区),总面积2.6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六分之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上述各地积极响应黄河三角洲开发战略,借势谋求跨越。
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主战场,东营在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内,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起了“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产业带。与此同时,以“三网”绿化为重点的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的滨州,近年来启动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沿海生态科技产业开发带建设工程,如今更是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壮大循环经济,加快建设全国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全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潍坊市修订完善发展规划,计划3年投入1000亿元,将北部沿海打造成产业发达、宜居宜业、生态美好的沿海宝地。德州市积极与主战场实现资源互补和产业互动,在协同发展中构建黄河三角洲向内陆辐射延伸的“桥头堡”。淄博、烟台等地也按照规划,抓紧制定和调整相关专项规划,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区域经济新版图
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是: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副部长侯永志对本报记者说,加上之前出台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我国区域经济版图已形成东、中、西部并行、东部沿海地区较为集中的新区域经济版图。
山东省发改委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说了一连串“有利于”:有利于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环渤海地区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加快培育环境友好型产业,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创造高效生态经济发展新模式;有利于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这实现了山东省没有区域进入国家战略层面的历史性突破,对完善我国沿海布局和区域经济版图也有重要意义。”山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广杰对本报记者说。
侯永志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区”是这一区域战略定位的三个关键词。“高效”规定了这一区域应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生态”规定了这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是与自然相融合的发展。而“经济区”从整体上规定了黄河三角洲是经济和人类活动的载体,而不是生态保护区、旅游区之类的区域。
产业布局是关键
黄河三角洲区域将形成“四点”、“四区”、“一带”的布局框架。“四点”是指东营、滨州、潍坊港和莱州港区,“四区”是指东营、滨州、潍坊北部、莱州四大临港产业区,“一带”是指以四个港口为支撑,以四大临港产业区为核心,以经济技术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为节点,形成环渤海南岸经济集聚带。
“高效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的带动是黄河三角洲经济区与其他区域发展地区的不同之处。”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所所长陈秀山对本报记者表示,正确的产业布局政策对于黄河三角洲的高效生态经济发展将起到决定作用,总体来看,这些布局政策是考虑到了三角洲发展的客观实际需要。
陈秀山认为,三角洲地区的环境使该地区获得了大量的土地资源以待利用,这对于生态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产业政策导向,使其形成高效生态、低碳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等朝阳产业聚集区,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带动作用不容小视。”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刘云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概念提及甚少,此次批复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符合当今环境发展和保护当先的主题。港区以及重点产业区的建设便于形成高密度产业集聚,对于经济发展推动作用明显。
据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港口建设未能形成规模,造成物流等相关成本偏高,影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区域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和港口经济,将促进黄河三角洲沿海经济带快速崛起。”刘云中说。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