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三大战役”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李慧莲 作者:admin 责编:

 

 

    “就像是一辆汽车,别人调结构是为了跑得更快;而枣庄调结构却关系到车能不能继续行驶。”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市长陈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调结构,目的是为了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对枣庄这座资源枯竭城市而言,调结构却是一个关系生死存亡的问题。   

    陈伟说,结合枣庄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关键是解决调什么、转什么的问题。枣庄市煤炭、建材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7%,对地方财政的直接贡献达35%,如果加上相关产业将达到40%。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枣庄转方式、调结构的方向,就是紧紧抓住列入国家转型试点市的重大机遇,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战役”,努力探索出一条资源城市转型发展的路子。

    第一大战役,发展煤化工,由“卖燃料”向“卖原料”调整。陈伟说,枣庄要实现转型,必须有物质基础;最有可能做大的产业,就是发展煤化工。枣庄年产原煤3000多万吨,是可以充分利用的原料。

    “我们算了一笔账,1吨煤转化为电增值2倍,转化为甲醇增值4倍,转化为醋酸增值10倍,转化为醋酸丁酯增值40倍,转化为二醋酸纤维素增值近80倍。”陈伟说,为此,枣庄制定了“稳定尿素,做大甲醇,做深醋酸,储备开发二甲醚、烯烃”的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把煤矿变成“金矿”,实现富财政。目前,全市已建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总投资249.7亿元,枣庄已成为我国发展势头最强劲的煤化工基地之一。

    第二大战役,发展文化旅游,由“卖资源”向“卖文化”调整。陈伟认为,发展煤化工是产业转型的根本出路,可以富财政,但解决就业和富民问题的作用有限。像新上一个投资100亿元的煤化工项目,只能解决1000人的就业。特别是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一些矿井将陆续关闭,与煤炭相关的企业也将会破产,10-20年后将有20万人需要转岗,加上现有的14万下岗职工,枣庄的就业压力非常之大。解决富民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发展服务业有四篇文章可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像枣庄这样的欠发达地区,资金流、信息流很难做大;发展物流则需要一个产业的培植过程;比较现实的,就是吸引人流。而汇聚人流,最可行的就是发展旅游。煤炭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但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发展文化旅游的突破口,就是重建台儿庄古城,着力打造二战纪念城、运河文化代表城、东方古水城,使其成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陈伟说,枣庄让地方煤炭作为转型主体,用50万吨煤的利润,也就是4亿元的投入,换来了一座可以长久受益的古城。枣庄的煤炭企业挖了那么多的煤,大都烧掉了,但这50万吨煤是变成了文化资源、遗产资源,变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去年12月,台儿庄被国台办确定为国家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被二战炮火毁坏的台儿庄古城今年上半年将重现世人,枣庄旅游迈入了大发展时期。在文化旅游业的强力拉动作用下,去年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三产投资增幅达到55.2%,高于二产投资增幅43.4个百分点。

    第三大战役,加快城市建设,由“单一矿区城市”向“生态宜居家园”调整。陈伟认为,发展煤化工,是为了解决富财政问题;发展文化旅游,是为了解决富民问题;加快城市建设,则是为了解决宜居问题。枣庄作为典型的矿区城市,布局相对分散,功能较为单一。针对这种状况,枣庄提出了“组团式、同城化”的城市建设总体思路,在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加快各组团城区建设的同时,通过建设城市BRT、“数字枣庄”等,密切各组团城区之间的联系,实现同城化发展,树立鲁南“门户城市”新形象。去年,城市基础建设完成投资26.9亿元;新城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增长了26%,增幅是历年最高的。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