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重庆:创新改革开放破题城乡统筹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admin 责编:

 

    ——央视《小崔会客》专访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实录

    ■编辑手记

    央视《小崔会客》专访黄奇帆的视频我看了两遍,后来听说一个朋友有现场录音,又找来听了两遍。不能不服呀,一段时间来困扰我的一些疑惑,就这么让崔永元“改革开放”这么四个字的访谈主题给消解了。

    比方说重庆打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在参加重庆团审议“两高”报告时指出,重庆政法系统在“打黑除恶”专项斗争中,依法打掉了一批黑恶势力,清除了政法队伍中的害群之马,纯洁了政法队伍,提高了司法公信力,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进一步提高,重庆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去年,重庆经济逆势而上,GDP增长14.9%,居全国第三,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对外开放取得很大发展,整个社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成果有力地证明,一个平安的重庆,给3200万人民带来了福祉。(据重庆日报)

    打黑就是一种改革,改革往往涉及到利益关系调整。当然,在黄奇帆看来,有的改革也不一定非得涉及到“蛋糕”的重新分割,建议大家看看中国经济时报3月5日黄奇帆《重组的十五条军规》一文,文章提到了改革、创新、重组的五种情况。对照黄奇帆谈到的这五种情况,五个重庆,森林工程,同样可以看作是改革创新。

    在低碳经济成为今年“两会”热点的背景下,重庆森林工程的意义似乎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这一事关三峡水库和长江命脉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同时可能具备每年以百亿千亿计的环境和经济贡献。仅“碳汇”带来的收益应该就很可观。

    黄奇帆有句名言:凡是久拖未决的问题,凡是大面积存在的问题,都要用改革、创新、重组的思维。

    农民工的户籍问题无疑就是在这种思维引导下找到的统筹城乡的重要突破口,其本身就是户籍改革的范畴。

    公租房可以视作城乡统筹一揽子解决方案中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治理现行城市住房体系弊端的有效措施。长期以来,我一直担忧与目前中国发展阶段似乎不太合拍的高房价,因为它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抬高城市生活成本、恶化城市创业环境从而遏制城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公租房无疑是一个创造性的药方。

    正是因为有公租房这一手段,黄奇帆发出邀请,欢迎天下能人任士来重庆。

    公租房的背后还是改革——国企改革,首期投资就达500亿啊,没有重庆国企改革带来的国有资产增值,没有“渝富模式”、“八大投模式”和地方金融板块的崛起,公租房这一德政的大规模顺利推进是不可想象的。

    在解读重庆改革开放的时候,不能忽略的一个细节是:重庆把开放置于改革之前,开放先于改革,开放促进改革,从理论层面,这可以看成是基于西部现状的一种发展吧?

    改革和开放互为表里、互相促进。这一点,在重庆近两年的实践中能找到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比方说吸引外资的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比方说开风气之先的用垂直分工模式取代过去几十年加工贸易 “两头在外”的水平分工模式,这一创举不但为重庆引来了惠普和台湾IT代工三巨头缔造了一个千亿级的IT产业基地,不但催生了中国最大的综合保税区,对广大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梯度转移也提供了可行的操作路径。

    惠普为什么会同意把它的离岸金融结算账户这样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蛋糕挪到重庆?跟重庆提出了垂直分工模式应该也有关系。

    有了垂直分工模式,有了离岸金融结算中心,重庆得以改变了加工贸易的发展方式,赋予这一在中国每年有上万亿美元体量的经济组织形式以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在开放的视野下,重庆还积极参与全球范围的资源整合,比方说,重庆机电以2000万英镑收购英国PTG下属6个公司全部股本,由此获得3个百年品牌、5类国际先进技术,使重庆机电的相关产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缩短15到20年。比方说,重钢以相当于150亿人民币收购一座探明储量5亿吨的高品位磁精矿,此事一旦成功,以目前铁矿石价格,两年即可收回成本。这个方面,重庆市国资系统的“抱团发展”也体现了生命力。

    下文根据录音整理,因篇幅所限有删节。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童辰)

    改革开放一百年都不过时

    主持人:小伙子们提了好多问题给黄市长。最近黄市长提了一个口号,叫改革开放,这是我小时候就听过的,是不是重庆现在越来越落后,所以就提出这么落后的口号?

    黄奇帆:应该说,改革开放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过去30年,中国发展的根本动力就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今后30年,中国老百姓要富起来,要生活得更满意,还是要靠改革开放。我们改革开放的任务并没有完成。从重庆来说,现在是国家赋予的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然在城乡统筹的问题上,要把改革的题目做得更好。

    主持人:也就是说你们那些新的改革举措都包含在这个老的口号里面?

    黄奇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那是一百年都不会变的基本路线。

    不给农民工城市户口是绝对不公平的

    主持人:要不我们先说说改革吧,从刚才这几个小伙子的问题说起。

    黄奇帆:刚才几个小伙子提的问题其实涉及到两个命题,一个就是他们好几个是农民工,农民工进城打工怎么真正在城里落户,成为城市居民;第二个是住房问题,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简单把户籍问题讨论一下。中国有两亿农民工,重庆也有750万农民工,400万在沿海打工,300万在重庆城市里打工,如果这些农民工长期不解决户籍的问题,就会出现三种情况:一个,城市始终不是他真正的家,过年过节就返乡,于是就出现了中国每到春节亿万人群的大移动;第二因为没有城市户籍,在城市里总是受到某种冷落,或者城市里最艰苦的工作他们在做,但是他们干了二三十年以后,城市里的企业不招聘他们了,回到农村还是个农民——在这个意义上对他们是绝对不公平的。

    户籍的背后是经济问题,农民的“三件衣服”和市民的“五件衣服”

    主持人:他们在农村有宅基地,有农田,有林子。

    黄奇帆:对,中国的户籍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户口本写几个字的问题,而是户籍背后捆绑着城乡不同的利益,城市户口的人有城市的养老、城市的医疗、城市的教育、城市的住房、城市的就业…他们在这五个方面享受到的福利远远多于没有城市户口的人。

    主持人:刚才我说了三样,你说了五样。所以他们愿意去城里。

    黄奇帆:一个农民如果在城里取得户口他就会得到城里五个保障的依附,但是农民的农村户口同样有三个保障,就是宅基地、林权、承包地的承包权。如果放弃了农村户口,这“三件衣服”就都没了,裸着身子进城,但进了城里以后呢,城里的这“五件衣服”如果价值很高,城里政府又没有那么大的财政支出能够满足他们的这“五件衣服”——这时候,农村的“三件衣服”又没有了,这件事就做不成,农民也不愿意离开农村。

    未来10年重庆要解决1000万农村人口的城市户籍问题

    主持人:他就只能光着身子了。

    黄奇帆:作为统筹城乡的直辖市,在城乡统筹的问题上,重庆最关键的是要解决这件事。目前重庆城市户口有1200万,农村户口有2000万,我们考虑到2020年以前,会有1000万农民进入城市并拥有城市户籍。这1000万人当然不是一下子进城,我们准备在这一两年里,先解决300万过去十年积淀下来的农民工、农民,让他们有城市户籍,然后在今后的八九年里每年几十万再进七八百万,这样,最终十年能够有1000万的人群进来。

    这里边很关键的是,这300万是谁?

    主持人:你刚才说是2020年之前,要给1000万农民工城市户口是吧,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黄奇帆:这是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而且是一个工作目标。

    农民一旦转化为市民,就应该给他城市的“五件衣服”,但是农村的“三件衣服”可以暂时保留

    主持人:换句话来说是不是进城的同时就给他们城里的“五件衣服”?

    黄奇帆:那当然,是城市居民,就应该跟现在所有的城市居民同等市民待遇。

    总的意思是什么?现在都在说的城市化、工业化,本质上是减少农民的过程,是把农民工变成城市居民的过程。这里面很重要的概念是,农民一旦转化为市民,就应该给他相应的市民待遇。那么,是不是一把城里的五件衣服给他,就立马把他农村里的三件衣服给脱了?不是这样,应该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否则,万一他在城里失业了又想回农村,他就一无所有。我们现在的设想,农民只要在城里打工,就应该给他五件衣服的待遇,但是农村宅基地、承包地、林权可以暂时不退出。

    这里面当然有门槛。大城市门槛高一点,县城门槛低一点,乡镇门槛再低一点。各取所需,各得其所。

    首先解决300万人的历史欠账

    现在起步的300万人分两种情况:一个就是已经在重庆打工十年以上的——他们有的甚至成了车间主任、班组长,已经在城里有比较好的工作环境、生活状态。这些人应该先解决户籍,有60多万人,算上他的夫人、小孩,可以形成150万;第二是在90年代,有100万被征地的农民,征地以后“农转非“,已经成了城里人但没有城市户口,该给他城市户口——加上库区、水库移民中属于农转非的那部分有50万,也该给城市户口。

    主持人:合起来300万,我能不能说他们是第一批?

    黄奇帆:第一批。

    主持人:这对他们来说是好消息。

    黄奇帆:就是说把过去积欠的、政策没有到位的这一批农民或者农民工转为城市户口。

    他毕业以后愿意回农村是另外一回事,只要在城里呆着就应该给城市户口

    另外,重庆每年有十几万农民的小孩读中专,还有几万读大专、大学——凡是读书了,读到中专、大学的,进学校就应该给城市户口——他毕业以后愿意回农村是另外一回事,只要在城里呆着就应该给城市户口。这个每年有20万,十年也可以解决200万,这就500万了,剩下的500万,就是每年有四五十万转城市户口。这样,十年下来这个计划是可以实现的。

    公租房:重庆将率先结束城市住房单轨制

    主持人:给你泼盆冷水啊,听起来都是利好消息,但是大家都知道重庆是山城,你哪有那么多地方安置他们呢?你哪有那么多钱呢?

    黄奇帆:这里面有一个概念,就是现在的住房制度是一个单轨制。50年代到80年代中国的住房制度是单位的公房,分配制,是一个公房分配的单轨制。这个制度事实上证明不可行——那时候许多人,住房都很拥挤,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就是到了90年代以后,商品房改革走上了另一个单轨制,就是差不多让城市的所有的人群……

    主持人:都买房。

    黄奇帆:都不得不去买房。国家也给保障,但仅限于低保家庭,所以廉租房一般只对应城市人群3%左右——事实上在城市里的人群有30%左右是可能买不起房的,或者一段时间买不起房。比如说,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再比如说,大学毕业生,全国各地跑到重庆来工作的,他最初的三年五年十年也不一定能买得起房。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解决呢?办法是双轨制:城市60%到70%的房产,通过市场化购买来配置,另外30%到40%由政府造公房——造了公房后不是分配而是出租,租金比商品房、私房租金可能要便宜40%——但比廉租房可能还是要高几倍:廉租房1平方米1个月才1块钱,50平方米1个月只要50块;但是如果一个50平方米的公租房,可能应该付500块;如果是商品房,50平方米的独门独户一套,市场上可能要1000块。

    这样看来,公租房的大规模推进是可以解决你提出的这个问题的。重庆政府现在启动这个事情,三年内,重庆主城会造1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然后今后十年总共就造2000万,按20平方米一个出租对象算,2000万平方米可以满足100万人的住房问题。公租房的配置和商品房的配置,两个轮子一起转,最后形成低端的30%有保障,中端的60%有市场支撑,高端的有税收或者其他措施来抑制,这样就合理了。

    欢迎天下能人任士来重庆发展,有钱买房,没钱住政府的公租房

    主持人:我们知道重庆可用的地方特别少,现在是二环,好像最多建到三环,就没地方“环”了。不像北京现在都六环了。

    黄奇帆:中央政府最近给重庆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就是批准重庆主城扩张到二环,所以我们现在叫二环时代。二环时代使重庆主城可建设房产用地从原来的500平方公里扩大到1000平方公里,居住人群可以从原来的500万人扩大到1000万人,所以天下的能人任士可以到重庆来工作,工作了有钱就买商品房;如果暂时有困难,可以配置政府的公租房。

    主持人:你这句话把自己的后路给堵住了。

    黄奇帆:不怕。重庆在这方面的发展余地比北京、上海、天津要大,为什么?上海6000多平方公里,北京10000多平方公里,重庆的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重庆主城就可以到5000平方公里,可建设的范围其实比沿海的几个城市更开阔。

    西部要补“开放”课的三个理由

    主持人:改革,我们说的是城乡统筹、农民工进城这个问题。现在是不是能谈谈开放?这好像也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不重视,而是大家觉得做得已经很好了。在这个时候为什么重庆提起开放,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提开放?

    黄奇帆:现在的确在金融危机的时候,国际市场萎缩,出口比往年更困难,所以更多的沿海地区、内陆都在启动内需,在这个意义上大家更关注内向型的问题。

    但是我们有一个判断,就是沿海地区已经开放了30年,相对于开放水平,是个大学生、研究生的水平;内陆呢,刚刚才进入开放。忽然国际环境恶化了,如果不继续开放,等于是开放的小学生,跟一个开放的大学生一起在内陆竞争,这样,重庆就没有前途。

    第二个,我们现在的启动内需,是在开放格局下的启动内需,不是闭关自守,所以开放这个题目很重要。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开放一般讲吸引外资,国家现在有两万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并不在乎外资多点少点,对我们来说吸引外资只是开放的一个理由。开放更重要的理由,是通过吸引外资会带来外国资本的技术、管理、市场、观念及各种产品。这五个方面的引入,对原来比较闭塞的西部来说,非常有意义。开放这一课是要补的。

    吸引外资,重庆已经连续两年涨幅50%,今年有望延续这一势头

    主持人:我质疑你的吸引外资。金融危机的意思就是外国没钱了,吸引什么外资?

    黄奇帆:熙来书记原来是商务部部长,对国际贸易非常熟悉。他到重庆后,专门用一个市委全会来推动,做出了一个重庆扩大开放建立内陆开放高地的决定。这两年我们在开放上还真取得了成果:重庆利用外资翻了两番,利用外资的增长率也是连续两年全国第一。2007年重庆利用外资只有10亿美元,2008年到了27亿美元,去年又涨50%到了40亿美元。今年——根据现在我们到手的这些利用外资项目,估计还可以再涨40%至50%,到五六十亿美元——整个中国现在一年利用外资800多亿美元,重庆如果有五六十亿,就相当于全国的1/15或者1/20,作为一个西部城市,这个力度还是说得过去的。

    全方位、宽领域、多渠道,重庆调整了利用外资方式

    主持人:那是怎么回事呢?是沿海城市受骗了,还是他们根本没有金融危机?

    黄奇帆:也不是。沿海地区,包括整个中国,现在利用外资的总量增长率比往年要低得多,但重庆利用外资的方式做了调整:第一是全方位,以前内陆利用外资主要是香港,现在是港澳台、欧洲、美国全方位;第二是宽领域,过去一般局限于工业领域,现在工业外资1/3,城市建设外资1/3,还有金融、贸易服务领域也占1/3,三个1/3,宽领域地吸引外资;还有是多渠道,不仅利用外资搞一个个项目,还有外资来收购我们国有企业的存量资产,收购重庆的企业资产,购并、重组;另外,我们的企业如果到海外上市,也是利用外资。由于是宽领域、多渠道、全方位——使我们的利用外资一下子两年翻了两番。

    主持人:我能不能总结成,外资还有的是,关键是看你用什么办法弄到自己口袋里。

    黄奇帆:那当然,全球一体化,每年还是有上万亿美元在流动。

    重庆改变了过去20年沿海加工贸易的基本模式

    开放的第二个题目就是进出口贸易,内陆原来几乎没有加工贸易——中国过去20年加工贸易达到1.2亿美元,99%都在沿海地区。为什么?因为加工贸易的基本模式叫“两头在外”,零部件从海外运到沿海,加工完了以后产品销售到全世界。这个模式,如果照搬照抄到重庆——重庆到沿海有2000公里,内陆加工成本再低,2000公里的物流成本也给它抵消了。所以内陆无法搞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

    我们现在怎么搞加工贸易呢?我们改变了过去20年沿海加工贸易的基本模式。叫一头在内,一头在外,就是产品的零部件,80%在重庆制造,再组装成整机,无需轮船、火车、飞机来运输,几乎没有物流距离,物流成本比沿海的两头在外成本还低。产品出来以后运到全世界,跟沿海运到全世界,其实差不多——一架飞机从重庆把电脑运到美国,和上海运到美国成本是差不多的。

    垂直整合模式催生了重庆4000万笔记本电脑产业链

    我们用这个模式说服了跨国公司,他们也认为世界加工贸易模式应该垂直整合,把水平分工垂直整合为一头在内一头在外,这样更经济更合理。用这个模式我们吸引了美国惠普,它在重庆搞了个年产400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基地,全部销售欧美。由台湾的富士康、广达、英业达来做整机代工,三家台商又带来上百家零部件厂商,形成了零部件和整机加工的一体化。这件事非常有意义——不仅对重庆加工贸易是个突破,对整个国际上的加工贸易模式也是个转变。

    主持人:你为什么公开说这个事呢,不怕人家学走吗?

    黄奇帆:我希望内陆地区,用这个模式可以把沿海的加工贸易转移过来,如用两头在外的模式,沿海加工贸易是不可能转到内陆来的。

    主持人:如果沿海加工贸易也用你的思路进行调整,你又没有市场了。

    黄奇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税务、油电煤运、土地成本及房产成本都比我们贵,在这个模式下,中西部比沿海会更占便宜一点。

    让十年后留在农村的农民生活更美好是统筹城乡的最大挑战

    主持人:你说两个困难,也给自己留点余地。

    黄奇帆:肯定有困难,在城乡统筹改革开放中,未来最大的难题,是怎么让十年以后留在农村的农民也能够富起来,生活得更好。因为城里在快速发展,十年之后,重庆如果已经成了经济中心、增长极,城市化已经到一定规模,城里人都比较富裕了,农民工进城之后境况也相对好了,留在农村的农民如果还相对很落后、很困难——差距拉大的城市化、工业化就不是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化、工业化,就不是全面小康,全面小康差距应该缩小。

    这件事很困难——你不能因为怕差距扩大就让城市化工业化停下来等农村,在这个意义上讲,我现在对十年以后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城里人的差距缩小的把握还不那么大。但是我们已经在努力了。

    今年启动重庆两翼农户万元增收工程

    熙来书记,最动脑筋的不是在城里,而是在农村。他最近提出一个要让重庆的最穷的“两翼”渝东南、渝东北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三年户均增收万元,有劳动能力的农户95%三年时间户户增收万元,那是300万农户,每一户如果增收1万元,就是300亿,而且是户户,不是户均,你可以想想有多难。现在我脑子里最难的是这些事情。

    建设一片宜居创业的乐土

    主持人:如果重庆城市建设得很好,1000万人也解决了,甚至有可能农村都没有人了,你那个难题就没了,四面八方的人都会去。

    黄奇帆:这个对城市来讲,总归是好事情。家里不好才会“离家出走”,常住人口多于户籍人口的地方,一定发展得比较好,比如广东、上海。西部最大的问题是常住人口小于户籍人口,说明一大堆人出去了——也是好事,在外边能打工能赚钱。但如果10年、20年后还是如此,那是我们无能,说明这个城市没搞好。经过若干年的努力,重庆如果能吸引天下人过来,肯定是经济中心的一个特征。

    农村的人怎么会走光呢?如果农村的人富起来,在农村也能够把日子过得美美的,农村的人就不会走光。你看美国的农民,都比城里人富,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粮食大国,它提供了全世界50%的贸易性粮食,他把农村问题解决得挺好。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