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开区密集入选“国家队”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李海楠 作者:admin 责编:
区域战略逐层细化
今年以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不断“扩招”,仅7月前半月,就先后有重庆万州工业园区、广安经济开发区、泉州经济开发区、曲靖开发区、黑龙江宾西经济开发区、常德德山经济开发区、德阳经济开发区、海林经济开发区等多家原省级开发区升级成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容,是国家近来区域发展规划逐层细化的表现,是希望通过从整体到局部的宏观发展目标与具体发展项目相结合,达到区域平衡发展的目的。
经开区扩容意在平衡全国整体经济发展
“国家级经开区的布局,很明显地体现出区域发展战略,即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发展,通过产业转移、吸引投资、人才共享等措施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研究员刘云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仅仅7月份获批升级的经开区就可以视为此意图的缩影,其分布遍及西部、中部、东北以及东部沿海地区。
“毕竟经开区有着众多产业政策优势和制度优势,经开区未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将承担起宏观发展目标的具体执行功能。”刘云中说,完善投资和发展环境是各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发展中国家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彭刚也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高标准发展要求,省级开发区的升级可以认为是其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已经达到升级的要求,未来在制度创新以及产业发展政策的制定上需要慎重考虑其自身发展条件,防止发生不符合当地发展条件的目标制定。
“完成国家最终平衡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目标,需要强调经开区的政策制定和执行要与国家整体区域发展规划相一致。”彭刚说,要避免地方单纯为了经济利益而引进或者鼓励发展与国家整体区域发展战略相悖的项目。
“从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到全国整体功能区划分,再到各省区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一系列发展政策的制定最终都是要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并通过区域内的产业发展,完成带动区域发展的目标。”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贾若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的一致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
经开区需要高技术、低碳化发展
据记者了解,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所设立的国家级现代化工业园区。一直以来都是国家众多产业与投资优惠政策的密集地,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
“我们的企业当初选择进入北京时就落户在了这里,由于这里有着北京市和国家的双重优惠政策,再加上北京现有的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对企业发展带来了不小的推动力。”一家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内的高科技企业的职员对本报记者表示,可以说政策的优惠使得这里的发展提早了十年。
据记者了解,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91年开始筹建,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同时享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双重政策的开发区。
彭刚表示,国家级经开区的优势就是在于其不仅可以享有国家的优惠政策,同时各地方同样可以根据当地的发展条件制定有利于开发区发展的政策。
“类似北京这样的国家级经开区现在已经遍及全国,对于新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而言,先前的发展经验对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彭刚强调,可以避免走对经开区以及地区发展不利的道路,特别是产业布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据记者了解,国家级经开区主要是依托政策优势,吸引大企业进驻,布局优势产业。以北京为例,其目前正在全力推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汽车等产业集群化发展。
“各地经开区的政策制定在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保持一致的同时,应引进高新技术产业,最重要的是应注意产业的低碳化发展。”贾若祥说,生态环境的保护应当作为发展的重点目标,列入经开区发展政策中。
“制定并鼓励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不仅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要求,也是未来产业发展以及经济振兴所必需的。”贾若祥强调。
彭刚也认为,绿色低碳的发展目标不仅是产业发展较成熟的东部地区所应予以重视的,对于中西部地区而言,区域发展被赋予更多的生态意义,更需要重视。
责任编辑: 万千